APP下载

《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8-11-06任毛飞王志勇张燕刘松虎李蒙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5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

任毛飞 王志勇 张燕 刘松虎 李蒙

摘 要:结合信阳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园艺人才,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蔬菜栽培学》课程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如下: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创新教学,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专业社团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等。

关键词: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173-03

信阳地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称,是南北蔬菜引种过渡区域,在蔬菜育种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信阳地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沙壤土,适宜蔬菜生长,具有发展优质园艺作物的自然优势。信阳农林学院于1989年创办了果树蔬菜专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和适应园艺产业的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2002年学校正式成立园艺系,2015年6月更名为园艺学院。园艺学院现设有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及园艺(观赏园艺)、园艺(设施园艺)2个专业方向,园艺技术、园林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等3个专科专业。园艺专业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素质园艺专业人才是维持和促进地方园艺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1]。《蔬菜栽培学》作为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培养优秀园艺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刘芳等[2]积极探索“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在《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的作用,朱磊等[3]将互联网创新性的应用到《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中,杨有新等[4]对《蔬菜栽培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整体作了优化研究,相关农业院校也都对《蔬菜栽培学》教学进行了很多改革与探索[5-10]。借鉴兄弟院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信阳地区园艺产业的发展,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对《蔬菜栽培学》课程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1 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体系

《蔬菜栽培学》课程综述了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10]。《蔬菜栽培学》包含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蔬菜的种类、栽培基础技术、园艺设施设备及应用和各类蔬菜栽培(各论部分)等部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程设计40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共计72个学时,怎样合理分配授课计划,确定教学核心内容,既可以体现北方蔬菜生产技术要点又可以兼顾南方蔬菜生产,成为了《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为此,学院成立了《蔬菜栽培学》课改小组,结合信阳地区在我国蔬菜产业特殊地位及华中地区蔬菜栽培的生产现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以重点突出华中地区主要种植优势蔬菜种类及其关键栽培技术。教师结合教学理论知识和自己生产实践将常见设施蔬菜、水生蔬菜、高山蔬菜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注重学生实操能力,保障学生全程参与至少2种常见蔬菜的整个栽培过程。

对园艺本科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园艺设施学》《植株组织培养》《草坪建植与养护》《无土栽培》《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等专业课程中相近或重复内容,使《蔬菜栽培学》的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增设《浆果栽培》《仁果栽培》《茄果类栽培》《叶菜类栽培》《工厂化育苗》《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鲜切花生产与采后处理》等相关专业选修课,进一步补充《蔬菜栽培学》的内容,给爱好园艺、学有余力的同学传授各类园艺作物栽培的关键技术。

《蔬菜栽培学》教学内容上,以总论为重点,以生物学特征为基础,概括讲授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和栽培学通性。各论穿插在总论中讲授,常见设施蔬菜、水生蔬菜、高山蔬菜等主要蔬菜种类为主,分别讲授其生物学和栽培学上的个性,特殊规律和具体的栽培技术。具体讲授时,依据华中地区蔬菜发展现状,不拘泥于书本,注重各类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的培养。总论和各论交叉进行,每部分内容有1个主题,让学生既可以融会贯通,又要注意联系实际生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掌握蔬菜栽培技术要点。教学内容紧紧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园艺技术人才。

2 加强实践创新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每月举办2次教研室活动,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形成人人参与教改活动的氛围。构建了课程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第2课堂“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第2课堂紧密衔接3个实践教学模块,使学生依靠专业社团开展的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及假期社會实践,以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学生连续实践活动的平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学院现建有3处校内实习基地国家财政支持建设的园艺综合实习基地、石榴园实习基地、桃园实习基地,可为园艺专业学生提供部分实践教学条件。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专业通过产学研联盟、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建设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2个。这些基地接纳能力强,设备先进,拥有足够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满足了实习教学要求。

《蔬菜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课改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蔬菜栽培学》课程实验、实训技能训练、植株调查等,大胆创新把原有的单一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小实验调整为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比如:将“蔬菜种子识别”、“蔬菜种子浸种催芽技术”、“育苗基质配置技术”、“蔬菜分苗(移植)技术”、“苗期管理技术”、“瓜类嫁接技术”等6个简单而单一实验合并成“蔬菜育苗技术”综合性大实验。将演示性实验“园艺设施的小气候观测”改成设计性实验,由专业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测量方案,再去园艺设施中测量,并总结设施中温度、光照、湿度等小气候环境及其规律。实验课程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提高了授课效率,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专业社团发展

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安排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青年教师,担当新生辅导员,同时每个新生班级选派2位成绩优异,对有明确专业规划的大三(或大二)学生作代理班主任。按照园艺、园艺(观赏园艺)、园艺(设施园艺)专业培养方向,在入学以后及时安排蔬菜、花卉、果树、设施等教授作学科入门导师;同时邀请河南农业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驻马店农科院、信阳农科院等校外科研院所、规模化现代园区技术总监(具备高中级职称)等专家学者作为校外指导老师。校内外导师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国内外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前沿、最新的生产技术、设施设备,熟悉河南地区蔬菜产业分布、政策法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依托导师的专业知识、科研平台,提升对蔬菜产业的认知度,有利于学生在有全局意识的基础上,对高年级专业课学习更有针对性。

学生社团作为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2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成立了果蔬社团、茶艺社团、花卉社团、葡萄社团、木林森社团、食用菌社团、组培社团、无土栽培社团、华瑞玫瑰花社团等园艺相关学生社团,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夯实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每个学生专业社团安排不少于2名责任指导教师(即社团导师),每社团设会长1名,副会长1~3名,根据社团建设建立科技小组。社团导师实行1年1聘制,保证导师数量和质量,定期对专业社团指导1~2次/月,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各类园艺相关活动,保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对专业社团的组织建设、思想教育、专业知识和科技创新创业竞赛进行指导和培训。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

园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人,高级职称的教师13人,占教师总人数48.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4人(其中博士5人),占教师总数88.9%,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13人,占教师总数48.1%。教师队伍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学院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2014年以来,发表科研论文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主持参与各级教研科研项目22项,其中省厅项目11项,完成省级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得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信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校级教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

为保证教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采取导师制逐步培养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岗位。《蔬菜栽培学》授课教师不仅仅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较丰富的实际生产工作经验。采取青年教师去蔬菜生产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外出考察、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去了解蔬菜生产的现状、关键技术、重要工艺、设施设备,以增强蔬菜生产经验;将《蔬菜栽培学》的教学内容和蔬菜生产现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对青年教师加强教学方法及技巧的培训,培养青年教师对《蔬菜栽培学》课程的分析把握程度,对教学大纲、考核大綱、试验大纲充分掌握,对教学目的、授课计划和具体操作有充分认知。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教学的需求,及时根据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部分,对教材进行更新,调整课程结构。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和教改及时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结合学科特点、自己优势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方向;调动青年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以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园艺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雪艳,田蕾,高艳明,等.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03):61-63.

[2]刘芳,廉华,高玉刚,等.蔬菜栽培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0):163-164.

[3]朱磊,李严曼,李胜利,等.“互联网+”在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8(04):24-25.

[4]杨有新,何静宜,谢琦圆,等.蔬菜栽培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整体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250-252.

[5] 张颜,李好,李智,等.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5):248-249,251.

[6] 宋红霞,侯雷平,聂红玫,等.核心课程“蔬菜栽培学”课堂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园艺文摘,2014(11):199-200.

[7]陈碧华,郭卫丽,孙丽,等.蔬菜栽培学总论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与创新[J].中国园艺文摘,2014,30(02),199-200.

[8]秦舒浩,郁继华,张建农,等.蔬菜栽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教学研究 2014,37(02):104-107.

[9]吉雪花,庞胜群,郑群,等.强化区域特色,更新和完善《蔬菜栽培学各论》教学内容[J].中国西部科技,2013(05):96-97.

[10]符庆功,吴慧敏,王华森.《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2):124-12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
改革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