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博物馆建设构想

2018-11-06何敏黄巧芳郑永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5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何敏 黄巧芳 郑永平

摘 要:古田县因古田溪水电站和水口水电站,先后移民数万人,是福建省最大的库区移民县。位于古田翠屏湖水库东北面的常坝村是移民重点安置村,由于与外界联系不便,发展远滞后于城区。2018年恰逢库区移民60周年,该文基于此背景,借助移民纪念活动为契机,提出打造移民博物馆的构想,并将其打造为该村社区博物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此为特色来推进乡村活化和旅游发展,实现村落的振兴发展。

关键词:库区移民县;移民博物馆;旅游发展;村落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016-03

1 常坝村社区博物馆建设背景

1.1 古田县库区移民历史 古田县地处闽中山区,溪径流稳定丰沛,河床陡峭;古田县周围有福州和南平两大工业城市,是用电需求大市。古田溪水电站自民国时期就开始筹建,新中国成立后列入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的“101工程”。当时沉入水底的千年古城和屹立于人工湖畔的新兴城镇成为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4级梯形水电站的奇迹。1988年,华东地区最大水电站水口水电站也破土动工。新中国成立50年来,古田因国家建设水电站而2次移民共63000人,成为全国少有、福建仅有的重点库区县。古田人民为了支援国家建设,献出了自己美丽的家园,更是用自己的奉献精神、苦干精神,为国家水利电力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古田最大的县情,也是古田最大的特色。素有“福建千岛湖”美誉的翠屏湖位于古田县城东郊。1958年,国家在此兴建第一座地下水电站,千年历史的古田旧县城被淹没,形成了水域面积达37.1km2、蓄水量为6.41×107m3的人工淡水湖,成为全省第一大淡水湖。因该湖背靠翠屏山,四周群山环抱,四季如春,遂名“翠屏湖”。但由于湖泊的阻隔,使得与湖东岸的村落与县城联系的难度加大,特别是靠后移民村落(即因水库建设从原住地往高海拔地区搬迁的村落)的商品、货物的运输,村民外出劳作、求学面临极大不便,这一情况直到近期开通环湖公路和高速公路后才得以改善。近年来古田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湖城一体”的区域发展战略,给闭塞落后区域注入了新活力。十九大以来,各级政府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这也为常坝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1.2 常坝村发展概况及博物馆建设的提出 常坝村率属于古田县城东街道,位于翠屏湖东北面与县城中心区相对,背靠历史悠久的龙岩山,三面环山。现有人口2343人,其中移民人口1600人,常住人口1600人。全村辖五个自然村组成:(常坝村、横路村、富洋村、阳谷村、上际村),是重点库区移民安置村。1958年,为建成库区水电站,村民响应国家号召进行移民搬迁,开始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搬迁后常坝村作为迁入地,人口增加,土地面积锐减,村民生活十分艰苦。直到2008年,村民仍以船舶为主要交通方式。至今目前,村莊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农业收益不稳定,村民人均收入低,外出人口比例高,村庄空心化形势严峻。常坝村如何寻找自身的亮点突破困境,转变村庄传统发展模式?如何集聚资源要素,凝聚村民力量,在环翠屏湖旅游景区发展契机中找到自身的出路,实现村庄的振兴?

社区博物馆是立足于社区,为了社区,以社区内的自然与人文遗产为主要资源,在社区居民主导下开展遗产保存、整理、研究、展示和传播,对内对外开展社教服务与交流的文化机构或工具[1]。社区博物馆是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而兴起的概念,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建筑+收藏+专家+观众”的组织模式,以“地域+传统+记忆+居民”的模式重新组织保护与展示,做到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2]。社区博物馆是内生性的,是生长在社区文化土壤上的特殊产物,通过保存社区居民的共同记忆来增强社群成员的认同感,可以从人本的角度来为乡村振兴重构社会资本。社区博物馆同时是开放性的,是对外展示社区的窗口,也可作为旅游经营的设施,为乡村振兴打造文化建设和产业建设的条件。

作为重点库区移民村,村中仍然留有大量移民房、知青“上山下乡”的居住点,以及不少历史的老物件和村庄历史发展的人文轶事,是村民们艰苦奋斗生活的见证。若以此为资源,将村庄独有的建筑同历史文化融合起来,建成具有不同主题的库区移民博物馆,有助于书写村庄历史文化名片。2018年恰逢库区移民60周年,可借此机会,将移民特色文化与村落自然资源相融合,打造村庄振兴发展的突破口。

2 常坝村社区博物馆建设的条件

2.1 空间条件 常坝村有大量历史遗留的建筑,从村庄整体发展的布局和阶段安排来看,可选择位于村庄中心区域,现存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土石建筑,如特色移民住房、人民剧场以及供销社等作为先期修建改造的硬体。为此研究团队对上述空间进行了初步考察。上述建筑成带状分布,位于新建的移民活动中心和村委会之间。这3点连成一线,是居民通行往来的重要通道,亦是村庄人际活动的核心轴线,也是承载社区居民记忆的重要历史空间。

2.2 资源条件 除了上述的空间条件之外,村中种有大量的诸如油奈、水蜜桃、白木耳等特色农产作物,保留有旧式农耕器具,以及合作化运动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央下达的库区建设的文件、村志等资料。此外,村庄还有历史名人郑振华、陈炳弟等人的事迹,以及老一辈所传颂的水库移民精神,这些都是移民博物馆建设的主要内容。

3 常坝村社区博物馆建设思路和内容

3.1 社区博物馆建设总体思路 欠发达地区由于人口外流而处于被动发展的境地,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迎来新的转机。特色资源乡村地区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引领区域提升是重要的路径选择。常坝村移民博物馆的建设定位,应着眼于整体区域发展趋势中,村落历史脉络中,找到自身的特色。基于上文的基础条件分析,本研究认为常坝村移民博物馆的建设总体思路是:以库区移民历史记忆再现为核心主题,以村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为拓展内容,以村民参与和社会共建为运作方式,以原移民居住和生活空间为主要载体,打造村庄发展平台,凝聚村庄内外发展资源,联动村庄综合发展要素,实现社区活力的重构、文化特色的打造和旅游发展的提升。

3.2 社区博物馆建设的主要内容

3.2.1 核心展馆的构成和功能设计 在整个常坝村社区博物馆体系的建构中,包含原移民住房、原剧场、供销社的“三点一线”历史记忆轴线是核心内容。核心展馆应延续被割裂的文化记忆,依托节点空间,通过人、物、图、史的展示,讲清历史、讲好故事,留住当地群众乡愁、提升新社区文化凝聚力,将宝贵的移民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出去。其中原移民住房是主轴上的重要节点,是博物馆的主体部分,该部分是库区移民历史的重要展示空间。原剧场则以动态形式展示库区移民史,包括演话剧、放记录片等方式再现历史。原供销社以“还原旧景”的方式,作为移民时期生活方式的动态体验空间。上述空间既是面向游客的展示和体验空间,同时也兼具村民交流、学习以及开展各类活动的功能。以移民原住房为例,初步构想可将两层的20个房间分成场景体验、旧物展览、民俗风情三大主题,具体功能设计如表3所示。

3.2.2 社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的设计 打好“库区移民牌”,在此理念下开展社区博物馆的设计和建设,撬动村庄的活化发展。把整个常坝村作为社区博物馆,既不能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同时应与旅游业经营发展相结合,以“活化利用”的方式辐射整个常坝村及周边村落的发展。在“三点一线”的核心展馆基础上,整合村庄各类资源,构筑完善的旅游网络。一方面是构建与当地民生经济相结合的旅游产品体系。如在吃方面,提炼当地特色风味美食,在原供销社以“还原旧景”的方式让游客体验库区建设时期吃大锅饭的氛围。社区中保留较好的移民时期建筑,可以改造为民宿,使其成为游客体验移民生活的空间。对于食用菌、油奈以及芙蓉李等特色经济作物,可借助村庄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包装和设计以提升附加值,注意在设计中体现移民文化元素的体现。把村庄周边的果园、林园改造成家庭农场,让游客体验感受耕作的乐趣和艰辛,打造成为体验和传承库区人民奋斗劳作精神的场所。再者,利用环翠屏湖的地理优势,发展以旅游、观光、垂钓、餐饮、度假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方式相结合的休闲渔业,实现“一、三”产业的优化配置,形成“湖城一体”战略模式。

另一方面是打造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的文娱活动体系。突破传统式博物馆“柜台+展品”的布局形式,打造具有在地特色的參与式、体验式的展览活动和内容。如在原剧场区域,可作为当地特色戏曲的表演空间,也可以作为体现库区建设时期经典影片播放的空间。此外可挖掘在地美食资源、民俗资源,打造属于常坝独有的美食文化节、民俗风情节。凝练村庄特色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拍摄专门的历史纪录片、村庄宣传片、叙事微电影等,提高村庄发展知名度。利用新媒体信息扩散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引爆故事热点,利用网络平台将常坝的隽秀风景、移民历史、特色产品宣传出去。

3.2.3 在地村民参与机制的设计 建立在村民参与机制,让村民参与到博物馆的设计中来,从村民的村情记忆、生活方式里汲取灵感,使博物馆的基础环境更贴近生活、还原历史本真,以此增强社群成员的凝聚力和参与性,重构社区资本成为文化共同体。在建设社区博物馆之前,应广泛征集村民的设计意见,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耳濡目染的传统风俗习惯中收集信息,丰富博物馆的内容。在博物馆运营过程中,可通过集体培训、个人授课等方式,向村民系统阐述村庄的历史发展和特色文化,提升村民的口述能力和专业素质,引导村民成为当地导游或博物馆解说员。支持村民依托村庄资源特色,自主承办农家乐、古民居等个体经营模式,提供更多旅游、民宿餐馆和服务业的岗位吸引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回流,加强村庄发展内生动力,形成在乡村民及在外村民双向联动,多元共同参的乡村经济发展的格局。

4 总结与展望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地方特色文化不应是一种沉淀的历史,而应该是一种可以活化的资源,可以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成为发展的要素。本文提出了以移民为主题的常坝村社区博物馆是基于村落自身基础,对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一种设想。当然由于对常坝移民文化的研究还不够详细透彻,无法将其特色吸引力完全发掘出来。日后将会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常坝的文化软实力和潜在独特性,牢牢抓住移历史这一特色文化,将“移民牌”纳入博物馆的核心设计,辐射到产品展示将历史文化内涵弘扬传承下去,将文化的吸引力转化为经济吸引力,进而促进村庄的整体转型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兵武.重构大变动时代的物人关系与社群认同——谈社区博物馆与新型城镇化及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中国博物馆,2014,2:57-62.

[2]方蒙.屯堡村落活化的另一种构想——九溪村建设社区博物馆的可行性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7,5:98-10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