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8-11-06何仙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闽台指标体系

何仙珠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并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如:被加拿大、美国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还有德国所注重的双元制模式以及目前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应用的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式。这些模式的推出及普遍应用,极大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从理论知识层面到实际技能的转化,为各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大规模的技能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就业,改善了民生。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继续蓬勃发展,不断向各级创新型各类职业教育迈进。福建省走在了创新职业教育模式的前列。早在2009年,福建省就开始培养创新型人才,并率先在福建和台湾高职院校开展和实施“高校与企业”联合培训项目。通过福建大学、台湾大学和台资企业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和教材共同选择,联合制定“订单式”培养计划。通过引进台湾高校课程、教师或采取选派学生赴台学习半年或一年的方式,为大陆台资企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项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校校企”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进行了研究。其中,翟建斌(2012)在闽台高校“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面提出了制定“校校企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台湾高校合作开展核心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共同合作编写教材等建议。莫玉婉(2013)侧重从政策、内部治理、专业开发、质量保障等层面对闽台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进行了探索。玉琴官(2014)则是借鉴德国“校企合作”立法与执法经验,提出国家顶层设计,制定《校企联合办学法》,依法办学、依法治学,促进“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健康有序发展。王娟娟(2016)从泉州市电子行业需求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定位出发,分析“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现状,并提出在奖学金补助、课程改革、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课程等方面的策略。祝井亮(207)则在分析比较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合作交流现状的基础上,在加强宣传、证照互通、体系合作、师资互助、校企合作、拓展平台等方面提出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建议。纵观以上所述,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人才培养的研究基本上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研究,目前尚缺乏对闽台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人才方面系统性量化的研究,而对于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更鲜有涉及。因此,本文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研究闽台高职院校人才联合培养评估体系的构建,有望为闽台高职院校后续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帮助。

二、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

闽台高职院校共同培养人才测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系统化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是必要的,需要借助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按照先定性分析再定量排序最后综合评价的思路来进行。建立指标体系的具体步骤:首先,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1)系统原则,对人才联合培养的评价主要是对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及相关成果进行价值判断。有必要从多角度、多维度客观准确地评估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性。只有设计多元的指标才能保证评价内容的系统性,才能从整体上客观反映评价的对象,才能正确表达评价的目的。(2)层次性原则,基于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下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必要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结构完善的评估体系。通过设计多层化的评价指标,从不同层面对福建和台湾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人才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评估,从而共同构成联合培养人才的总体评价结果。(3)可操作性原则,建立闽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联合考核制度。在指标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计算的可行性以及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以便能进行有效评价,为现实提供服务。其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闽台高职院校人才联合培养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再次是建立闽台高职院校人才测评指标体系的联合培养方法。最后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三、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的主要构成

为了科学准确地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进行评价,本课题结合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这三个层级。它们分别是:目标层A: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A1:联合培养环境:用政府支持力度、学校重视程度、学生参与热情、制度完善状况这些具体的定量和定性的指标来衡量;准则层A2:联合培养基础:用来衡量此准则层的指标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培训课程制定情况、实训基地建设状况、校校企三方合作需求状况;准则层A3:联合培养过程,则具体采用资金人力投入状况、校校企三方互派互访及资源贡献程度、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状况和长效合作机制完善状况这四个指标层来评价;准则层A4:联合培养效果,则是通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状况、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就业情况、校校企三方互利共赢状况和合作企业满意度调查这些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详见图1)。

图1 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图

四、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来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计算,确定了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反映决策因素的特点。所以,可以作为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为进一步的评价提供准确、详实的评价依据。AHP计算步骤图详见图2。

图2 AHP计算步骤图

五、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的评价分析

本研究运用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的指标层因素特征设计了专门的问卷,对福建省目前“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部分参与高职院校:厦门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和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92份,有效回收率达96%。此外,还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方面的三位专家、七位常年负责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项目的老师进行深入访谈,使用1-9比例尺方法评估系统中每个指标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根据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再结合专家和专业教师的标度,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最终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来检验)。本研究采用AHP10.2软件对数据进行权重分析,最终得到各个准则层因素和指标层因素的权重。计算过程如下(表1、表2、表3):

表1 方案层中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排序权重

表2 第一个中间层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排序权重

第一个中间层要素对决策目标的计算过程:

1.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一致性比例:0.0536;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1.0000;λmax=4.1431(见表 4)。

2.效果。一致性比例:0.0618;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0.4884;λmax=4.1649(见表5)。

3.过程。一致性比例:0.0227;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0.2507;λmax=4.0606(见附表1)。

附表1 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过程计算

4.基础。一致性比例:0.0579;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0.1575;λmax=4.1545(见附表 2)。

附表2 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基础计算

5.环境。一致性比例:0.0806;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0.1034;λmax=4.2153(见附表 3)。

附表3 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环境计算

对上述所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查,发现涉及到的一致性比例C.I均小于0.1,一致性检验均通过。最后通过最终的计算,具体以权重分布图的形式显示了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模型中各个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权重,详见图3。

六、构建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的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通过对闽台高职院校人才联合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和最终指标权重图的具体评估分析可以了解到,首先在闽台高职院校“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效果所占的权重最大达到了0.4884;其次是过程占到0.2507,基础所占权重还不到效果权重的一半,仅为0.1575,而环境的权重最低,只有0.1034。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对于联合培养效果和联合培养过程的在乎程度要远远超过对联合培养环境和联合培养基础的关注程度。从更细致的指标层来观察,在联合培养效果的呈现上,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就业情况成为关注的焦点,毕竟这是区别于一般培养方式最终成果的展示。这个指标的权重,在指标层中所涉及的十六个指标中,独占鳌头,达到0.2235最高分值。而在联合培养环境的指标层中,制度完善状况所占权重达到最低值,只有0.0116,这也意味着在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于相关制度完善的状况,校校企三方存在着被动适应的现状。结合本次的调研分析,具体建议如下:

表3 第二个中间层中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排序权重

表4 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表5 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效果计算

(二)政策建议

1.基于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环境和联合培养基础的建议

首先,在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环境方面,要大力发挥政府在政策激励引导中的作用。福建在闽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要通过相应的立法,明确福建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要求相关部门支持和配合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项目,如优先审批闽台合作项目、适当减免合作企业相关税费并给予一定的补助等,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政策的激励机制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加政府支持的力度,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为闽台联合培养项目的发展保驾护航。其次,在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环境方面,要大力引进台湾教师参与到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课程、教材资源等项目开发建设中来,切实借鉴台湾职业教育的特点,全面推动教学合作。此项工作在福建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不断推进。在2018年4月23日,福建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转发福建省海外人才中心《欢迎台湾博士来福建就业的函》,各大高校要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高校台湾全职教师引进资助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教人〔2015〕108号),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吸引更多台湾全职教师来闽工作。另外,在“校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上,各大闽台合作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努力中。例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校企项目就与网龙(中国)公司等66个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办学,以“订单培养”的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则是侧重与台资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与台湾钰恒电子有限公司等两岸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校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为闽台项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3 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评价指标权重图

2.基于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的建议

首先,在联合培养过程中,要注重长效合作机制的构建,通过“校校企”之间的对接、协商,并签署合作协议,完成三方之间的对接。另外,闽台合作项目需在福建与台湾之间开展交换生项目、师生交流项目等,加大三方互派互访以及资源共享的程度,提升闽台联合培养的教学质量,推动“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开展,形成“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快闽台合作的发展步伐。其次,在联合培养效果方面,学生是闽台合作项目的“体验者”,也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受益者”,更是项目成果的“反映者”,理应成为评价体系中所关注的主体。在闽台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利益不受侵害,并提升学生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就业情况方面,要让闽台合作项目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要确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可,各大高职院校应努力为闽台合作毕业生搭建合适和可靠的就业平台,不断提高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就业数量和质量,实现“校校企”三方的互利共赢、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闽台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多元融合发展 增强技能支撑 加速培养人才
工匠精神面对高职装备制造培养人才研究
闽台传统民居习俗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养人才振兴乡村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