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例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

2018-11-05吴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6期

吴华

【摘 要】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项目参数而且提高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工作实践中,由于仪器检测原理的限制及抗凝剂的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有时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为避免仪器的错误计数导致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引起临床医生的错误判断,避免血小板假性减少所导致的误诊误治。

【关键词】 血小板假性减少;血细胞分析;草酸铵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253-01

在工作实践中,由于仪器检测原理的限制及抗凝剂的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有时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现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60例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检测的结果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ABX-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DLYMPUS显微镜。

1.2 试剂:ABX-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血小板草酸铵稀释液;瑞姬染液。

1.3 標本: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住院患者静脉血液标本2ml,乙二胺四乙酸钾盐(EDTA-K2)抗凝。

1.4 检测方法:对患者抗凝血标本用仪器电阻抗法检测,对于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60例标本用草酸铵稀释液法进行手工计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每份标本计数2次取均值统计,采血后2h内完成检测,并推血片瑞士染色油镜镜检。

2 结果

全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检测结果比较(x+-s)

从上表可以看出,电阻抗法血小板直方图正常组结果与手工计数和血涂片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阻抗法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组结果与手工计数和血涂片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血小板的特点易于粘附聚集、当标本中血小板体积偏大或聚集成较大颗粒时,血小板被误认为小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范围内,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为此,现将血细胞分析仪易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部分原因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

3.1 采集血液标本不顺利造成,采血速度和出血是否顺利是保证血小板计数是否准确的关键,采血血流不畅也可导致血小板破坏,使血小板假性减少。[1]

3.2 选用的抗凝剂是否合适,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血小板计数,EDTA钾盐抗凝血标本取血后一小时结果不稳定,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机测血小板假性减少。[3]

3.3 冷凝集素也可以使血小板假性减少,冷凝集素是一种自身抗体,不但能凝集红细胞而且还能凝集有核红细胞和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做标本之前应在37集孵育箱孵育一定时间后再进行血小板计数以消除冷凝集素的干扰。[2]

3.4 抗凝剂对血小板的影响: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K2具有对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影响极小,并可抑制血小板在体外的聚集等优点,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5]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诱导抗凝血中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积和粘附或粘着于嗜中性粒细胞上(血小板卫星现象),此类变化随着血标本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剧,使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时,仪器不能确认血小板而使血小板计数减低。

3.5 血小板体积偏大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

一般电阻法血液分析仪是根据血小板的体积大小通过微孔时产生的脉冲数,当血小板体积偏大或聚集成较大颗粒时,仪器是根据颗粒大小去识别的,致使多个血小板被当成单个计数或被误认为小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范围内,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3.6 小红细胞影响:由于ABX-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中红细胞与血小板的测定在同一个通道,小红细胞和大血小板的存在对血小板及血小板体积检测有很大干扰,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区分出来,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6],[7]血小板体积直方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因此,在审核结果的同时应先观察血小板直方图是否正常。

3.7 个别疾病可以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比如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时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4]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受损,致使血小板容易聚集,不易解散,常导致机测血小板偏低。

综上所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对假性减少的影响因素较多,在使用仪器检测的过程中,当机测血小板减少,应立即重视异常结果的判断,出现异常数值或血小板直方图的异常时应进行手工计数与镜检,以提高异常标本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报告和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 魏国庆.红细胞冷凝集现象引起血细胞计数异常一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4):49-50.

[3] 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李峻.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症[J].当代医学.2006.8(5):78-80.

[5[ 马春芳,王剑超,陈雪静.利用血液分析仪警示信息筛查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J].临床检验杂志,2010,28(3):181-187.

[6] 廖忠.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05,23(5):611-611.

[7] 鲁家才,李明.血细胞分析时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5(3):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