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8-11-05,,,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膜颈动脉硬化

, ,,燊, ,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大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2]。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中[3]。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准确、快速、简便的颈动脉疾病的检查方法。本研究为探讨超声检查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中的应用价值,选取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0例作为病例组。纳入标准:①入选病人均经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②病人具有失语、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③病人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或一过性的脑缺血症状。排除标准:并发心脏、肺、肝脏疾病及癌症等;消化系统疾病。病例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44岁~72岁(61.3岁±10.2岁)。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00名作为对照组,男72名,女28名;年龄45岁~71岁(60.8岁±1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百胜MyLab Twice或飞利浦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6 MHz~12.0MHz。检查过程中让受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使用探头从锁骨上胸锁乳突肌的外缘横切,将颈总动脉近端、中段和远端进行纵切扫描。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是否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回声特点,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记录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舒张末期最低流速、收缩期最高流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其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 mm为内膜增厚,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 mm即认为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般将不规则、溃疡型、低回声、不均回声斑块、斑块内出血归为易损斑块;规则型、等回声、强回声及均质型斑块归为稳定斑块。并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舒张末期最低流速、收缩期最高流速)。

2 结 果

2.1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 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 例(%)

2.2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 病例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 mm

2.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比较 病例组易损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比较

2.4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病例组舒张末期最低流速和收缩期最高流速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脑部发生血液供应障碍,引起局部脑组织缺氧或缺血,因此,多数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4]。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主要动脉,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部血管的狭窄程度能够很好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5]。因此,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以脂质为主要的低回声或者混合回声斑块,其斑块内膜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属于不稳定性斑块,这种斑块在血流的冲击下容易发生破裂和出血,形成局部的血栓,栓子脱落导致脑部的血流供应受阻[6-7]。

颈动脉是位置浅表的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内部结构,了解血管壁结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和血栓情况、斑块软硬程度、斑块厚度、斑块的位置等。超声检查能够检查出无症状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斑块,提供高质量的病变图像,对受检者不会造成创伤,检查费用低,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8-9]。超声检查能够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管狭窄程度,监测病情变化,从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易损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能够非常敏感地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情况,早期行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中膜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电图异常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DSA引导下注射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硬化剂对比格犬隐静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