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广州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8-11-02兰学文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高端广州发展

摘要:回顾了广州改革开放40年来产业发展的基本历程,从中找出广州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规律,为广州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出基本构想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广州产业正在向工业化后期加快迈进,需要应对创新动能不足、体制机制滞后、发展认知局限的挑战;构建产业迈向中高端新布局,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三大战略枢纽、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控制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优化系统环境,是广州产业发展的大方向。

关键词:产业发展新布局新路径广州

产业兴,则城市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得风气之先,秉承千年商都优势,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建产业求发展,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回顾这40年来广州产业发展的历程,从中总结经验规律,紧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对新时代广州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实现走在全国前列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先行先试带来产业大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央“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的指示精神下,广州产业发展按照“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使经济结构实现了由轻纺工业主导到重化工业主导再到服务业主导的历史性跃升。

上世纪80年代,广州着眼改革开放实际,大力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到1988年轻纺工业占工业产值65.96%,快速促进了城市经济起飞。之后,广州外接国际产业发展,内对国内市场需求,以支柱产业的重点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世纪90年代先后明确了电子、汽车、摩托车、日用电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石油化工、钢铁、建筑与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产业为支柱产业;本世纪前十年广州明确工业将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石油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将生物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到2011年,广州产业发展已实现“四个超6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6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进入“十二五”,广州确定了产业发展“9+6”体系,推动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与科技服务、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产业、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广州突出创新驱动,科学区分产业发展区块,重点建设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都市消费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将“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整个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引擎,着力打造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力支撑广州集聚国际高端要素,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9:27.97:70.94,形成了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热力、电气机械等5个产值超千亿的工业行业,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等6个增加值超千亿的服务业行业。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广州产业走过工业化初期、中期阶段,正在向工业化后期加快迈进。根据陈展图对中国省会城市现代产业体系评价研究结论,广州产业集聚度、协调度、开放度等都在全国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产业早已超过原始积累阶段,正向中高端化方向演进。陈展图:中国省会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评价,载于《学术论坛》2015年第1期。

二、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产业迈向中高端是时代的课题。广州产业迈向中高端基础支撑好,正处于历史机遇期,需要冷静分析面临的挑战,寻找突破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

着眼全球,经济重心正在“由西向东”转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悄然兴起,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再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广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走前列、当排头兵重任在肩,产业既具先发优势,又有强劲支撑。到2017年,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达47%;服务业增长较快,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66%;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迅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达10.3%;都市农业发展加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5%。随着产业布局的完善和逐步落地,广州产业发展迎来新转折新增长。

产业迈向中高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既受创新动能不足方面硬环境约束,也受体制机制不完善方面的软环境制约,以及对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认知的局限。历史地看,广州产业从依靠传统产业中一路走来,低端产业比重较大,2017年,广州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行业仍占工业总产值20.8%,有色金属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27.2%,两者合计约占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这一赖以生存的惯性减弱了“闯”与“创”的动力,容易阻滞产业转型升级。反观体制机制,广州过去依靠创新灵活的制度,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人才,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现在北上深杭以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制度,让人才源源流入,激活了“一池春水”。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行业控制性的旗舰领军企业之所以能在其他城市成长起来,根本在于好環境吸引了人才,人才创造了新企业。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在人才,只要有滋养人才成长的环境,科技创新动能就会强劲迸发。广州商业文化也是阻碍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一大问题,千年贸易之路盛行的“短、平、快”商业文化,与创新科技和对高质量产品坚守所需的动力、定力要求明显不同。产业迈向中高端还面临认知的误区挑战,比如有的片面强调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强调发展服务业,而忽视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有的把产业迈向中高端简单理解为发展高端产业,忽视传统产业的基础地位,有的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忽视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产业迈向中高端:瓶颈、路径与对策(总结报告),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7年第63期。

机遇与挑战从来并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能形成同向发展动力。广州产业转型发展重在保持战略定力与耐性,以稳而又稳的心态、实而又实的作风、新而又新的观念,着力优化升级传统的、抢先发展高端的、持续培育基础的,以全新布局推进产业新发展。

三、中高端产业体系布局构想

广州未来产业体系建设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前列的重要指示要求,着眼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定位,紧扣广州实际,从系统层面整体布局谋划推进。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要素协同的产业体系。这里,实体经济是必须遵循的纲,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现代金融是血液系统,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广州产业要走好四个要素协同发展之路,首要的是牢固确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创新力的驱动,金融优质资产供给,带动生产者效率的持续全面上升,效率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结构的演变,包括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长、新兴战略产业兴起、基础网络建设发展等。着眼这一产业转型升级运行逻辑,广州产业体系转变的目标导向是不断提升产业链的控制力、优化产业的结构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其基本结构应该建立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驱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其主攻重点应该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创建创新平台、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根据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结构和运行逻辑,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应当加快建设若干在全球全国排前列的产业和项目,打造具有自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构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一是新兴战略性集成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开发、车联网、3D打印、柔性显示、量子计算等。二是先进制造集成产业。这类功能性集成产业主要包括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固废处置装备、污染治理装备、智能电网等。三是现代服务功能性集成产业。主要包括大金融产业,如银行、保险、资产管理、证券交易中心等相关产业;大贸易产业,如跨境贸易、服务贸易、大宗商品现期货交易中心、商贸会展等;大航运产业,如航运交易、物流配送、航运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四是传统服务功能性集成产业。这类主要是中高端消费品生产装备制造与服务业,涵盖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关键路径

产业发展理论对实施路径有不同的探讨与设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结构升级、组织创新、人才工程、环境营造等。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实现路径,需要把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本地区的实际情结合起来考虑,找寻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发展之路。

(一)以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抓手

要推动形成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迈向中高端新格局,必须以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龙头,大力提升综合创新水平。建设新型研发平台,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基地,加快建设一批以高分子材料、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再生医学与健康为代表的国家和省实验室,争取基因检测、干细胞、蛋白质类生物药、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省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实现重大产业技术攻关突破,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面向未来的核心领域,超前布局谋划行动,开展深海勘察、无人驾驶、量子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深化现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促成一批高端合作平台落地,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科技创新合作,建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助力粤港澳大弯区技术成果转化。

(二)以打造三大战略枢纽为引擎

将广州开发区、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作为三大引擎,建设一批价值创新园区和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广州开发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检验检测等产业,建设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南沙新区发展高端装备等大型临港工业和航运、特色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产业发展高地。空港经济区吸引优质航运企业、国际航空快递巨头进驻,壮大航空总部、航空物流、飞机修造、融资租赁等产业。以这三大引擎为动力,带动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以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控制力为拳头

产业链价值链的控制力是企业参与产业链分工中利用自身核心能力或核心优势而控制产业链中关键资源和关键节点的力量。广州目前还没有全世界叫得响的企业,就是产业链价值链控制能力不强。要主动建链强链,以科技创新价值园区为阵地,引进集聚产业链龙头企业 、配套企业、核心团队、领军人才,同时紧盯支柱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突出创新型项目引领,争取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引进国际重大产业项目,聚焦IAB、NEM(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招商企业项目,造就先行优势。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创新品种,创建品牌。通过这些努力,聚合成“拳头”力量,争当“链主”。

(四)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阶梯

融合发展是产业量变到质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广州制造”向“广州智制”“广州创造”跃升;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形成“广州智造+广州服务”组合效应;促进设计、品牌、营销、检测和加工制造一体化水平提升,让微笑曲线变成沉默曲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产业迈向中高端:瓶颈、路径与对策(总结报告),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7年第63期。;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价值链。通过以上融合发展,让融合的深度抬升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

(五)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产业升级根本在人才升级。要实施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政策,办好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引进和培育战略科学家、企业家、创业家、产业领军人才等6类“高精尖缺”人才。要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机制,加快培育一支宏大的本土人才,尤其是要重视高技能人才培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要推动更多人才向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园区等流动和集聚,到产业一线主战场创新创业、建功立业。

(六)以优化系统环境为保障

产业迈向中高端与整体环境密切相关,相互促进。要改变过去那种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情况,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资金土地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宜居宜业、社会导向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设计,为人才发展创造一个想来、能来、干得安心、干得開心的良好环境。要优化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依法一视同仁对待各种规模、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大力培育敢于创新、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文化,加快补齐文化短板。

参考文献:

[1]陈展图.中国省会城市现代产业体系评价[J].学术论坛,2015(01).

[2]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产业迈向中高端:瓶颈、路径与对策(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7(63).

[3]芮明杰等.上海未来综合性全球城市产业体系战略构想[J].科学发展,2015(81).

[4]刘伟.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发展理念的体会[J].管理世界,2017(12).

(兰学文,广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猜你喜欢

高端广州发展
跟踪导练(四)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高端水进入红海市场
微趣图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广州车展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