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外省籍大学生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2018-11-01陈晓达吴奕静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漳州

陈晓达 吴奕静

摘要:以在福建省漳州市就读的300余名外省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探讨接触中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的变化。在捕捉到“漳州腔普通话”的语言形态的同时,也据调查结果分析出:地方腔普通话对不同省份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上的影响较小,并且在“推普”工程的作用下,现今普通话是具有强势地位的,故而在结尾也反观该调查,引申出了对语保工程的追问与思考。

关键词:外省籍大学生 语言态度 语言行为 语言使用状况 漳州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008-03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漳州腔闽南方言是闽方言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分支。随着时代发展,“推普”工作与“语保”工程不断深入,方言与普通话在传播中不断融合与变异,形成了介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地方腔普通话,在语言接触中促进了语言生态的多样性。

近年来,漳州地区外省籍大学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和融合现象日益突出。以往的研究讨论较多的是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有关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关注得相对要少,尤其是地方腔普通话对外来人口的语言生活所产生的影响,鲜有人进行调查研究。

本文以漳州市为例,调查闽南腔普通话对外省籍大学生的语言生活产生的影响。漳州的外省籍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均使用普通话,是使用普通话的优势群体。由于以闽方言为母语的福建籍大学生群体的数量明显高于外省籍大学生,所以在两种腔调的普通话接触中,闽方言腔的普通话的影响力明显大于外地腔普通话。外来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在闽南腔普通话的影响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语言转用和语法变化。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日常访谈和隐匿观察的方法,对以闽方言为母语的闽籍大学生和外省籍大学生的语言态度评价、语言行为及语言使用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问卷318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该问卷大体分为“语言环境调查”和“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两部分内容,并涵盖了“家乡方言(来漳前)”“闽南语”“闽南腔普通话”以及“普通话”四个维度。问卷总计36道题目,以此窥得了在漳大学生在语言认识、语言态度以及语言使用上的基本状况,并以此为调研根基,通过对各项数据的探讨、分析与比对,去粗取精撰写下文。

一、外省籍大学生对闽南腔普通话的态度

对语言态度是指在双语和多语(包括双方言和多方言)的社会中,由于社会或民族认同、情感、目的和动机、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作出一定的评价。(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2002)

(一)外省籍大学生对闽南腔普通话的认知

我们对外省籍大学生的语言态度进行了初步调查,考察被调查者使用普通话、闽南方言、家乡方言时在“好听、亲切、有用、社会影响力”四个维度的不同情况,运用李克特五度量表图示如图1:

在“亲切”这一维度,家乡方言在大学生语用认同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66.5%。身处异乡,独自在外求学,外省籍大学生普遍对乡音感到更为亲切,在情感认同与语言态度中更加熟悉与亲近自己家乡的方言,认为家乡方言更具有归属感。外省籍大学生在“好听”“有用”“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更倾向于认同普通话,尤其在“有用”“社会影响力”这两方面,普通话的占比达到了83%和86.8%,这说明普通话在民众的语言认同方面占据相对强势的地位。可见,大学生们普遍认同普通话的社会地位,承认普通话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力,并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认可普通话的使用价值,认为普通话使用范围更广,更具有普遍适用性,且更有用。

外省籍大学生是如何认识和评价闽南腔普通话的?本次调查设计了四个问题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外省籍在漳大学生对当地普通话水平的认知情况。

问题一:您是否认为闽南人说的普通话带有地方腔?

认为不带地方腔的人数仅占总数的6%,同理有94%的被调查者均认为闽南地区的人所说的普通话带有地方腔。

问题二:您觉得漳州人的普通话标准吗?

表1显示,(被调查者中)认为漳州人的普通话不太标准和不标准的人数占总数的比例达到了73%,认为漳州人的普通话比较标准、很标准的总数仅占比27%。可见从主观认可度来看,外省籍大学生大都体察到较之于标准普通话不大标准的“闽方言腔普通话”的存在。闽方言腔普通话是闽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所产生的中介语现象,是闽方言向普通话过渡的中间状态和必然产物,学者又称之为“普通话中介语”。

(二)语用环境对外省籍大学生的影响

閩南腔的普通话在交际中是否会影响外省籍大学生的听懂度?这些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据此,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调查:

问题三:您认为闽方言腔普通话容易听懂吗?

问题四:闽方言腔普通话哪些方面影响听懂度? 【多选】

表2显示,完全听得懂与大部分听得懂的占总人数的62.7%,少部分听得懂的占比22.8%。表3表明,影响闽方言腔普通话听懂度的因素主要是发音不标准、土话方言词汇及语气腔调,分别占比26%、26%和24%。总体而言,以上几方面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听懂度,但并不能证明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言语是完全听不懂的,闽方言腔普通话虽说与普通话有所差异,但其本质上仍属于普通话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变体,对人们的有效交际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具有决定性的。

对于外省籍大学生来说是听不懂闽方言的,但基本可以听懂闽方言腔普通话,因为闽方言腔普通话只是普通话的变体,仅个别方面对听懂度有些影响,如上文提到的发音不标准、土话及方言词汇的存在、特殊句法的存在(如语序颠倒)、日常不规范的表达及语气腔调等。根据我们对外省籍大学生的访谈、跟踪调查及在食堂、教室、户外等地的隐匿观察,认为闽方言腔普通话对日常的沟通交流有影响,但影响较小。闽方言腔普通话与普通话的标准发音相比会有所偏差,但外省籍大学生在漳州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会逐渐熟悉这种普通话的变体,能够实现正常交流与交际。

二、语言使用影响现状及分析

(一)外省籍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

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密不可分,经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外省籍大学生对于普通话的认同感更高,就算在漳就读期间受到了福建省内大学生的地方腔普通话的语用影响,可普通话仍占主导地位。

在语言态度影响之下,外省籍大学生的语言使用状况是怎样的呢?我们比较了外省籍大学生在家乡与在漳州的语言使用情况,考察他们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群交往时的语言使用情况,参见图2、图3。

在家乡时,外省籍大学生会使用家乡方言,尤其是与父母交谈时,使用家乡方言和普通话夹杂着家乡方言的人数占到了总数的72.3%,纯粹使用普通话的人仅占21.5%,与他人说话时使用家乡方言和普通话、家乡方言两种语言都使用的人数略有下降,占到了总人数的65.4%。如果按正式场合与私下场合来分,在家乡时,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占到了70.8%,私下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也有所增加。而外省籍大学生在漳就读期间,除了与父母交谈会使用家乡方言,其他情况下普通话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无论在校园里还是校园外,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均占到了总数约96%,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占到了97%,私下场合略有下降,占到了总人数的93%。由此可见,外省籍学生在漳州就读期间,普通话为其主要的语言形态。

不管是正式场合还是私下场合,大多数外省大学生都说普通话,这再次印证了外省籍大学生的语言态度,认为普通话更为有用,更有社会影响力。

(二)闽方言腔普通话对外省籍大学生的影响

闽方言腔普通话对外省籍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是否产生了影响?如果是,产生了哪些影响?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些生活情景问题对相关论题进行探讨。

情景一:如何询问他人是否已经吃过午饭?

可能的方式有以下四种:午饭有吃吗?有吃午饭吗?吃午饭没?有没有吃午饭?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用具有闽方言特色的“有字句”进行测试,考察外省籍大学生是否意识到自己受到了闽方言特殊的句式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吃午饭没?”这一问句的占总数的65%,大多数外省籍大学生选择了非“有”字句。参见表4。

但据笔者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与闽南师范大学的部分外省籍大学生的访谈与跟踪调查,发现在日常交际中,外省籍大学生会不自觉地说出“有”字句。如在乘坐校车时,外省籍大学生会像本地大学生一样不自觉地说出“博东有下”之类的句子,这说明外省籍大学生会下意识地像本地大学生一样说出这种“有”字句,这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十分规范的用法,是外籍大学生原有的语言使用习惯中不存在的句式。

在他人询问是否已经吃过午饭时,应答语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字句,如有吃、有吃过;另一类是非“有”字句,如吃过了、吃了等。我们对外省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

结果表明,58%的外省籍大学生回答“吃了”,30%的受访者回答“吃过了”,非“有”句占88%以上。可见,“有”字句对大部分外省籍大学生而言,影响较小。原因有二:

一是,所调查的外省籍大学生在漳州生活的年限不同,在漳州的年限越长,受到闽方言腔普通话的影响越大,越容易出现混用、误用的语言现象。本次调查以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主,他们受到的影响不如大四大学生,所以调查时仍以原有的习惯性表达进行选择。

二是,问卷为书面语形式,被调查者面对书面问卷,往往会在头脑中仔细甄别正误,调查结果不能完全体现真实的生活情景。要想了解被调查者潜意识下的语用选择,还需采取口头问答、当面访谈与隐匿观察等方法进行考察,这样才能得到更为客观、真实的结论。

本次调查表明,普通话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首选的表达方式,当碰到不同于方言用法的表达需求,人们第一反应仍会选择使用普通话。人们普遍认可普通话的正统地位,认为带有方言色彩的表达是不规范的表达,应尽量避免使用,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处于强势的引领地位。

(三)闽方言腔普通话存在的必要性

闽方言腔普通話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调查结果是,96%的大学生认为地方腔普通话有存在的价值,34%的大学生认为地方腔普通话的存在是对地域文化的维护,31%的大学生认为地方腔普通话的存在是方言保护的需要,24%的大学生认为应给予地方腔普通话合理的生存空间。地方腔普通话与方言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地方腔普通话是介于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产物,需要二者的土壤才可以逐渐滋长与发展,保护地方腔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护了方言的承续,这也是文化传承的使命。

三、结语

本文调查了外省籍大学生对闽方言腔普通话的认识,分析了闽方言腔普通话对外省籍大学生的语言生活的影响。从听懂度来说,闽方言腔普通话对外省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影响是比较小的,普通话仍是外省籍大学生的常用语言形态。本次调查对于进一步认识普通话、方言与地方腔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有参考价值,对“推普工作”“语保工程”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叶青.论语言生态观视野下的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J].文学教育,2014(1).

[2]田立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缘起及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漳州
心中的一座城
情调漳州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漳州传统民间舞蹈“大鼓凉伞”的保护途径探析
漳州红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漳州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中国民间美术之美
依托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漳州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ECFA背景下漳州市台商农业创业园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