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探究

2018-10-29林明文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班委会班委管理制度

林明文

班级管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绕不开的话题,如何管理好班级,当好班主任,更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值得探究的一大课题。中职学校的学生难教,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更难当,是我们中职班主任的深切体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职班级管理的效益,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呢?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生的特点

1.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在欠发达地区,许多学生的家长都是长年累月地外出打工,学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实际上是缺失了家庭教育,也缺失了人生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于是厌学、懒散、坏习惯,以及纪律观念差,心态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力,逆反心理严重等现象在他们身上频频出现。

2.自信心不足

在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无法读高中、考大学,才被逼无奈选择读中职。他们并不是真正为了“发挥自身特长、学得一技之长、服务中国制造业”而选择读中职的,所以绝大多数会存在自卑感,自信心严重不足。

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凝聚力差,没有目标

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并且人人都会自觉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普遍都比较差,班集体成员对班集体的事情总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愿意想办法,不愿意帮忙解决问题,甚至坐等看好戏,恨不得积极的同学出丑,丝毫没有集体荣誉感,直接造成班级凝聚力差,更没有班级目标。

2.班级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对于班级的管理十分重要,是班级成员学习如何适应集体生活,实现自律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大部分不够规范,部分制度只是学校管理的硬性要求,硬生生地剥夺了学生实现自律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1.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如前面分析的一样,这些学生之所以变成这样,也不能说全是他们的错,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制度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一些行为,造成了他们心理的失衡。所以,我们首先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职生也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因此,我们要坚信所有的学生在正确教育的引导下都有成为好学生的可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当朋友看待,使学生获得应有的尊重。同时,善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关心、爱护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与他们谈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多鼓励、帮助他们,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

2.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笔者认为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比如可以通过查看学生个人档案等资料,或与以前的班主任、科任教师交流等了解他们以往的表现,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都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依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进行个性化辅导。

3.组建团结进取的班委会,是班级管理的重点

对每位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后,组建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班委会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因为班委会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能更好地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步,能正确引导集体舆论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实现自我管理。

那么,如何才能组建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班委会呢?首先,笔者认为在班委会的组建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包办,大搞“一言堂”,因为这样组建的班委会必定是没有基础的,同学们不认可,也就没有战斗力,日后的工作便无法顺利开展。其次,我们也不能单纯地为了所谓的“民主”,完全让学生“想选谁就选谁”。因为这样大多数学生会失去方向,最后只会考虑人情关系——“和谁熟就选谁”,以便在今后班级管理中得到“关照”,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往往胆小怕事,是“老好人”,不能做事,同样不可取。那么应该采用怎样的办法来组建班委会呢?笔者多年的经验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推荐产生班干部候选人,然后再从班干部候选人中产生班委成员,最后由班主任综合考虑决定分工安排。比如:一个班有10个班干部名额,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全班的推荐选举,人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票数的多少从全班推荐出20位(名额的两倍)同学作为班干部候选人,然后再由这20位同学分别作表态发言,一方面可以看出这些班干部候选人对做班干部的态度,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对这些班干部候选人的表现及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班干部候选人的选举投票,再按所得票数的多少产生班委会成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精神,又不至于失去选举的意义,而且这样选出的班委往往都比较理想。最后再根据各个班委的能力、性格特点和气质等方面进行职务分工,成立班委会。多年的實践证明,采用这种“民主集中制”的方式产生的班委会,最能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信任和拥护,最具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具有战斗力。

此外,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特别注意培养班干部的能力。如多让班委会来处理班集体的事务,不仅能有效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而且还能锻炼班委的管理水平,促进班干部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积极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态度,还要多教育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总之尽量将班级的自主管理凸显出来,才能有效促进整个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4.建立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的保障

班级管理不能没有规矩,这个规矩就是班规,就是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对于班级管理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行为准则,还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向自律;它既是班级管理的依据,也是班级建设水平的标志,更是和谐民主班级的保障。

因此,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在力求民主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制定詳细的班级管理制度。笔者的做法就是实行学生德育考核量化制度,即结合学校德育考核制度,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将一条条的规定一一量化,既有加分也有扣分。由值日班干负责当天的考核,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并公布在班务公开栏处,对于得分最高的前五名同学给予一定奖励,而违反规定的学生在给予一定惩罚的同时,再同他本人一起分析原因,争取下次改正。一个学期的总得分还会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得分,成为评优等的依据,这样使得班级管理“有法可依”,对学生表现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班级管理工作就会更有针对性,班级管理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

当然,要建立民主和谐的班级制度,绝不能是班主任自己制订制度,而应该是发扬民主精神,由全体学生结合自己班的目标共同参与讨论制订制度。只有由学生共同参与制订的制度才能使学生自己对管理制度有认同感,才能使学生自己更加重视制度的执行,才会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向自律,才更有利于班级的民主和谐发展。

5.善于运用情感和赏识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技巧

有了班委会和管理制度并不意味着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自然变好。因为班委只是起带头作用,而制度是“死”的,所以,在实施制度的同时,班主任应特别注重情感教育,要善于与学生开展情感交流,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以达到情感育人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要多利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因为大多数中职生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得不到赏识的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肯定,所以往往缺乏自信心,甚至有自卑心理。这些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帮助和鼓励。赏识教育就是一种鼓励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找回自尊心,增强自信心,甚至可以发现学生的潜力,为班所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赏识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怕做错事,越挫越勇,不断增强自信心,也才能更好地融入班集体,积极为班级做贡献。

6.营造一个富有集体荣誉感、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目标

首先,集体感、荣誉感往往都是在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中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团队协作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可以在班级里举行辩论赛、演讲赛、以宿舍为单位的篮球赛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主题班会课、实训课、趣味运动会、课外活动等来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努力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以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其次,可以通过体验人生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如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内部交流、班级交流,邀请优秀毕业生讲述奋斗历程,观看主题片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渐认识自己,准确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这样,可以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班级目标,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烦琐的工作。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既要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更要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才行。只有班主任用心去管理,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的班级管理策略。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班委会班委管理制度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例谈如何选拔与培养新生班委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研究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