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2018-10-29陈永娟

文教资料 2018年17期
关键词:苏轼理想信念大学生

陈永娟

摘 要: “90后”及“00后”的大学生生活在物质优越的太平盛世年代,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生活中较少地经历挫折和困难,导致一些学生意志比较薄弱,耐挫能力差。大学教育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用成熟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 理想信念 大学生 苏轼

习近平同志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对大学生来讲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现在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90后”甚至“00后”,多在蜜罐中长大,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一些学生责任感较差,思想行为欠成熟。其次,“90后”及“00后”的一些大学生在认知及实践上存在偏差,推崇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诚信、无私奉献等行为,但是反映到自身实践上往往出现偏差,不能做到知行统一。最后,耐挫能力较弱。由于从小生长环境较为安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由父母出面解决,一旦遇到学习退步、人际交往不和谐、班级工作不如意、与异性朋友关系紧张等问题时,往往不能积极面对,很容易出现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难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这些学生迫切需要引导,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提升个体素养。

习近平同志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此,我想以“宋代文人苏轼的理想信念”为例谈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一、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的目标

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不仅对儒、释、道兼收并蓄,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苏轼有着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为地方上的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贬到惠州后,还建筑修桥两座。苏轼对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现象抱有“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社会。他在很多州郡做过官,每去一处,都会深入百姓了解民情,还经常把看见的百姓的疾苦写入诗歌中。比如写北方的蝗旱之灾:“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未叹,泪入饥肠痛。”(《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又比如写南方水灾侵袭下的百姓生活:“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又如写百姓的赋税沉重:“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吴中田妇叹》)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在树立理想的时候要志存高远,应该像苏轼一样具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增强社会责任感。远大的志向如同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如同灯塔,唯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

二、理想信念是前行的不竭动力

人生的境遇是复杂的,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坎坷和荆棘。无数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在于他们树立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披荆斩棘、锲而不舍。苏轼的人生受到了两次严重的贬谪,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第二次是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苏轼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及经世济民的精神贯穿人生道路之中,始终让苏轼面对人生的沉浮荣辱保持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态度,在逆境中照常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力。苏轼的诗更多的表现对苦难的傲视和痛苦的超越。古人的贬谪之地往往是荒凉困苦之地,然而当苏轼贬至惠州时,却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贬至儋州时,又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这种乐观旷达的背后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诗中流露出了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大胸怀,气势雄放。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即使在黑暗、复杂、困难的人生境遇中,也能使人看到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现在的大学生从小生长环境较为安逸,当步入大学或社会遇到困难时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理想信念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一个人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不仅是克服各种困难、抵制各种诱惑的过程,还是精神境界塑造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能使一个人从狭隘走向高远、从空虚走向充实。苏轼少年时代就有“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表现出的是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苏轼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并未因此否定人生,而是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始终保持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江神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人生道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得意还是失意,始终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充满着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对人生的打击和困境没有抱怨和退缩,而是以一种顽强乐观、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的脊梁,在追求和实现自己理想的阶梯上不断攀登,逐步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2]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3]因此,青年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0-81.

[2]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J/OL].人民网,2013.5.2.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东省委宣传部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研究》(项目编号:MYZX201756)的阶段性成果;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17GXSZ10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苏轼理想信念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