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导入

2018-10-29刘仁易

读天下 2018年19期
关键词:重要性小学语文

摘要: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着教学是否能够成功开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地集中,也难以从课间休息的兴奋中脱离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科学合理的导入技巧,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到小学语文课堂上。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巧妙地导入新课程呢?下面,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给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技巧;重要性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课程开始时通过导入语或者一定的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它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纵览目前全国的小学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重视课堂导入环节,这就造成语文教学没有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效率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中。而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开启学生的思考思维,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导入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转换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后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小学语文进行巧妙导入的重要性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兴趣是推动人类求知的前提条件,人类只有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认识它,研究它。而根据心理教育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由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学习情绪等多种因素组成的,所以,一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导入的形式多样,并具有生动活泼的特性,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转换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多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 明确语文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重点

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预期达成的最终结果,它指引着所有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三方面入手。其中,知识与技能方面是指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方面是指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探究语文知识形成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方面是指让学生感悟教材中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止需要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同样也需要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重难点,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课堂导入环节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新课程的开端明确自己在学习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并对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有一定的认识,促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有轻有重地进行学习,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 连接新旧语文知识,使学生巩固已学语文知识

连接学生的语文新旧知识对于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语文知识是指学生即将学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语文知识,旧的语文知识是指学生已经获得的语文知识、技能等。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难免会产生陌生之感,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但是如果让学生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和经验去感知新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也能够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不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的状态中,对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性不敏感,需要教师让学生认识到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形成语文知识网络系统。而课堂导入具有连接学生新旧知识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程,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者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进行比较,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

(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师生情感得到有效提升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情感对于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动机。同时,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如果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心灵上的相互碰撞,那么学生只是在机械地进行学习,无法对语文学习产生热情,而课堂导入可以起到促进师生关系提升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新课程导入时,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运用一定的动作或者语言触及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心里世界,进行畅通无阻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小学语文进行巧妙导入的技巧

(一) 巧设疑问导入

问题是人类进行思考的起源,所有的思考和探究活動都是在产生问题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问题的提出对于人类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任何没有接触过的事物都会产生巨大的好奇心,充满着极为强烈的探索热情,而提出问题是开启学生思考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围绕着课文题目设计问题,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考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索渴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让他们自由生息》这篇课文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出课文的题目,并围绕着课文的题目提出了以下的问题:课文题目中的“自由生息”是什么意思?“他们”是谁呢?又是谁要“让他们自由生息”呢?让学生根据课文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大胆地猜测,并鼓励他们讲出自己不可思议或者合情合理的猜想。在学生表达完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后,我对学生们讲到:“同学们真是棒极了,老师非常开心。但是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学生们纷纷点头,我又继续讲到:“那大家跟我一起學习今天的新课吧,看看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呢?”于是,我便开始正式讲解新课程。这样一来,通过围绕课文题目巧设疑问来导入新课程,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了学生的思考思维,也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渴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

(二) 创设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是指在新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领到情景之中,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并已经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因为其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的特点收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换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比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我先询问学生是否观察过云彩,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观察过,十分漂亮,而有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在生活中没有注意过云彩。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几张火烧云的图片,将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和多彩颜色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纷纷感叹:“这实在是太美了!”“这变化太大了!”然后,我向学生们讲到:“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几张图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火烧云,它的颜色和形状多种多样,大家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学生们都表示想跟随我一起看看火烧云的多变。于是,我便开始了新课程的传授。这样一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来导入新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换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三) 联系生活导入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已经可以自主独立思考,对生活中出现的事物和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过,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换的阶段,对部分语文知识不能全面理解并掌握,然而,通过让语文知识和他们的实际生活产生联系,进行融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消除学生对即将学习知识的陌生感,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争吵》这篇课文时,我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有好朋友吗?你喜欢他们吗?”学生都表示自己有好朋友,并十分喜爱他们。我又继续问道:“那你们和你们的好朋友有没有因为某些原因争吵过呢?”一部分学生告诉我,他和他的好朋友从未发生过争吵,另一部分学生告诉我,他和他的好朋友因为某些小事情发生过争吵,不过很快他们就和好了,现在他们的关系很好。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我讲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作者和他的好朋友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发生了争吵,同学们跟我一起看看是否我们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于是,我便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这样一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导入新课程,消除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陌生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 故事背景导入

故事背景导入是指向学生讲述即将学习内容的背景或者相关故事,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而在课堂中讲述故事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有吸引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讲述课文的相关背景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也符合学生的喜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在学习《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们讲到:“从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谋取利益,中国因此流失掉了大量的白银,清政府财政困难,百姓生活困难,士兵也因为吸食鸦片丧失战斗力,甚至是失去生命。这时候,林则徐不顾个人得失,为了国家大义,销毁了两百多万斤的鸦片。”接着,我就在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开始了新课程的传授。这样一来,通过讲述课文相关的背景故事来导入新课程,不仅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五) 游戏猜谜导入

游戏猜谜导入是指在教师通过开展游戏或者猜谜的活动引出新课程的一种导入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游戏和猜谜活动是有着十分巨大诱惑力的,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开展游戏猜谜活动,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参与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开始新课程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蒲公英的梦》这篇课文时,我组织了一个猜谜活动,我对学生们讲到:“小小降落伞,飘散到各处,身着小白衣,还有一条小绿裙。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道:“蒲公英。”我又讲到:“同学们很厉害,那你们知道小小伞兵志气豪,头顶白帽飘啊飘。飘到天涯与海角,四海为家任逍遥的谜底吗?”学生们回答道:“蒲公英。”我便讲到:“看来同学们对蒲公英很熟悉,那大家知道蒲公英的梦是什么吗?”学生们纷纷摇头,我又继续讲到:“那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阅读课文,看看蒲公英的梦是什么吧!”这样一来,通过开展猜谜活动来导入新课程,不仅营造了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环节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必须将课堂导入环节摆在教学中的首要位置。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策略,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掌握语文学习重点并使师生感情得到提升,为小学语文课堂后续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英煜.让导入抛砖引玉让学生受益无穷——浅谈小学语文导入新课的方法[J].东方青年·教师,2012(1).

[2]陈凤.注重教学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导入教学策略论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

[3]潘俊卿.运用多种方法,激活小学语文导入[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20):130.

[4]孙蓓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技巧[J].学周刊,2015(8):49.

[5]秦春娥,郭艳.让导入充满智慧,让课堂富有灵性——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0(12).

作者简介:

刘仁易,湖南省怀化市,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低庄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重要性小学语文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无敌上上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