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语文》课中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

2018-10-29张燕

读天下 2018年19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大学语文素质教育

摘要:大學语文学习对大学专科学生和即将踏入社会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为此,本人为在《大学语文》课中推行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我做了以下尝试: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课堂精读和课外自学的有机结合;给学生开列相关书目,引导他们泛读;根据不同的专业,恰当安排作业;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热情;辅之以电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大学语文;素质教育;技能培养

《大学语文》是不少大学本科、专科学校采用的公共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即使是大约五年前如果本科期间过不了四级,学生就得不到学士学位证书,甚至不能毕业。本科生没有学位证书,找工作会遇到一定的麻烦。专科学校虽然不要求英语过级,但是上英语课地课时,远远比上大学语文课的课时多。

另外,据笔者读书和教书的亲身经历以及平时的观察和了解,绝大多数学生从高中起对语文课就很不感兴趣,尤其是理科生更是如此。他们上语文课,不管是正课还是自习,只要语文老师不严格要求,他们往往就不听课、不看书、不做作业,而且课外作业、寒暑假作业或者其他假期的作业往往完不成。

但是,汉语言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近些年语文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又屡屡被人提起,而且新高考有种说法是语文要变成一百八十分,进一步凸显了语文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学热兴起,中央台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深受国人喜爱,证明语文热已经出现了。

再回到笔者所在的专科学校,本校原来是老牌中专学校,最近几年才升格为专科学校。这么多年来,大学一直在扩招,考到我们学校的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以及职高生多半是高考在三百分左右的学生。还有不少是五年制大专班学生,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往往就是最差的学生。因此,总的看来,我校学生入学素质整体不高。虽然如此,最近几年笔者在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了以下的方法,感觉收效不错。

一、 讲清语文的重要性

大多数学生在初高中的时候,不太重视或者是轻视语文学习,只是为了中高考而不得不学。学生读中学学习语文的时候,觉得语文面目可憎,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但是语文,特别是广义的语文的确十分重要,在现实生活中语文的重要性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往往要超过其他科目。比如,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非常重要,有人甚至说“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排除不正常的人际关系,正常的人际关系涉及口头语言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非常讲艺术的,它涉及准确、简明、得体诸方面。有人说,一个人的发展与他的专业知识关系并不是太大,而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很大。不仅说话能力重要,写作能力也很是重要。一个人做得怎么样固然重要,但是要让人知晓,就必须把它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演讲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很重要了。只有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有可能让学生比较认真地学习语文。

二、 精读与自学结合

精读重在精,如讲授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垓下之围》,用两学时(100分钟)是较合理的,怎样分配这100分钟就有取舍的选择,有的教师忽略教材已有的详细注释,先用20分钟介绍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伟大成就,再用70分钟进行文字疏通,疏通时为了锻炼学生,先抽学生逐句翻译,教师逐一更正、解释,剩下的时间很难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的讲授显然不够精,学生听之乏味,教师教得费力。其实,教材上已有注释、说明的大可不必再重复,教师应至少用总课时的三分之一(30分钟)分析文章的精彩之处和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课后教师应选择一些难度不大、有关问题已在精读篇目中有些涉及的短篇作品,提出问题留给学生课余自学,然后以作业、课堂提问或讨论的方式检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

三、 给学生开列相关书目,引导他们泛读

现在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好学上进的,只是处于信息时代,有时不知如何取舍,如无指导很容易用随手拈来的“地摊文学”作课外读物,把网络文字当作文学。其实,只要在精读,自学中引导学生领略美的真谛,再为他们开列一些书单,由他们自己按口味去读一些,收效是很好的,如几年来在我开的书单上许多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都选读了路遥的长篇《平凡的世界》,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论文采,很多学生对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又爱不释手。

四、 恰当安排作业

工科学生基础课、专业课课时太多,相对地,用于《大学语文》学习的业余时间是很少的,所以要进行许多次课外实际操练也是不现实的,效果也很差。20世纪末,笔者所上教学班为中班(60~80人),按一般作法,一学期课外作文五次,碰到有抄袭嫌疑的文章尚有精力跑书店、进图书馆、上资料室查个水落石出,然后理直气壮地要求抄袭者重写;而到现在,《大学语文》课都是大班教学(130~180人),事实证明老办法不灵了,鉴于此,笔者采取减少课外作业次数,增加课堂写作与讨论次数,实行课堂作业和课外作文相结合等方法,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将整个学期的精读篇目交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要求学生每次课前都要预习,查找有关资料,每次上课时抽查,用5~8分钟,让1~3位学生谈谈他们对作品的认识,这样就督促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做学问的一些基本方法,也提高了表达能力,这样一来效果很好。

五、 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热情

以精读篇目为依托,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满足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1998年上半年笔者正要讲授《诗经·蒹葭》和秦观《鹊桥仙》词时,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驶”人中国,于是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该片为什么“火”、美在何处,针对当时《中国青年报》上一篇评论谈到坚持演奏到船沉最后一刻的

小乐队是“迂腐”的绅士风度,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是今天应提倡的绅士风度,讨论最后的落脚点在应具有怎样的爱情观,虽然大家对爱情充满着书生之见、理想之情,不能认识得多深刻,但热情很高,我想这样的讨论也许在他(她)今后的感情生活中多少会有一点影响,而对有关精读篇目的体会会深一些。

六、 辅之以电化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好处在能化抽象为直观,可以活跃教学,如讲授《前赤壁赋》时组织学生看两个拍得不错的录像片《从武赤壁到文赤壁》《前赤壁赋》,学生对情景的感受十分鲜明,有助于理解。又如讲白居易诗前让学生看录像《琵琶行》,该片表演痕迹很重,学生看时每每哄堂大笑,讲授时肯定了大家的审美眼光,进一步说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两码事,两者虽都是视觉艺术,但文学更是“人心之学”,心灵的东西有时往往无法表演出来,况且表演出来只是一种理解的定型(若演员本人素养差,表演更是肤浅),文学作品内涵是丰富的,每个人从中都可体会出独特的东西,这样就促使学生用心自己去读作品,拓展思维空间,又如在讲授小说时,结合推荐书目《呼啸山庄》,组织学生欣赏英国杰出的艺术家劳伦斯,奥立维尔主演的同名电影,让学生体会小说与电影的异同及各自的特点,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的。

此外,还可利用文学的姊妹艺术(如音乐、绘画、摄影等),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如讲授“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诗时,除引导学生从诗的语言文字、结构、主题、意境等方面去欣赏外,还可播放民乐合奏的同名曲、名家朗诵本诗的录音,便于学生更深地领会诗中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现在的青少年中,不少人非常喜欢流行音乐,现在绝大多数文言文篇目被流行歌手演唱。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或自己在平时听。也可以让学生多看看《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以及《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这对学生爱上语文学习也是大有帮助的。

素质教育,技能培养是一个非常广大而深邃的命题,以上只是笔者就教学实践谈的一点体会,有待方家斧正。

作者简介:

张燕,四川省隆昌市,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大学语文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