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源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8-10-29王晓飞何秀英陆展华卢东柏王石光李传瑛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河源市机械化水稻

王晓飞,何秀英,陆展华,卢东柏,刘 维,王石光,李传瑛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河源市是广东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经济相对落后,2016年广东各地区(21个地级市)GDP及人均GDP排名中河源市均列第19位,人均GDP仅为广州的20%、深圳的17%[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市就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河源紫金、和平、东源三县发展,2013年开始全面对口帮扶,2017年1~11月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产业共建园区累计完成产业项目转移81个,超亿元工业项目33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2]。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全市土地面积156.42万hm2,其中耕地面积13.32万hm2。河源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年平均日照时数1 687.0 h,年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水量1 768.9 mm,全市地表水质保持在一类、二类水平,空气质量优良。水资源丰富,平均年总量为 151.3 亿 m3,人均 4 500 m3[3]。河源以种植籼稻为主,其中和平、连平两县属于粤北稻作区,以感温籼稻品种为主,当地农民对米质要求高,喜欢长粒型软米。早造以中早熟高产品种为主,晚造则以优质米为主。河源其他地区属于粤中北双季稻区,早造以高产、高抗、感温的中熟品种为主,晚造以弱感光品种为主。

作为广东省水稻主产区之一,河源水稻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2016年,河源市水稻播种面积达14.52万hm2,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8%,总产量约85万t,占粮食总产量近90%[4]。广东近年来水稻年播种总面积在186.67万hm2左右,早造平均每667 m2产量390 kg左右,晚造380 kg左右。2017年河源市水稻播种总面积达到16万hm2,约占全省的7%。因此,切实抓好水稻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对稳定提高河源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河源水稻产业概况进行调研,分析当前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将可为广东省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河源市水稻产业现状分析

1.1 水稻种子市场竞争激烈

广东省农业厅发布的“广东省2018年春播作物种子市场供求形势分析”指出:2018年早造杂交水稻种子供应量足价稳。据统计,早造全省杂交水稻计划种植面积约46.67万hm2,需种量约800万kg。2018年早造用种约840万kg,早造杂交水稻种子价格较稳定,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五优、深优、恒丰优系列等具有品种权的品种零售价为70~80元/kg;高端紧俏品种零售价为90~100元/kg。但近几年由于杂交稻种子价格上涨,而常规稻种子价格低、米质优、收购价格高,常规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30%以上。

河源市近几年单造推广种植的品种都在200个以上,其中杂交稻品种数量约占总品种数的60%以上,常规稻约占35%,特种稻占5%。目前广东省内进入河源市场开展杂交稻业务的公司主要有金稻种业、广东现代耕耘种业、华农大种业、粤良种业、源泰种业、天弘种业、广东亁农种业等十几家,省外也有隆平高科、亚华种业、湖南金键等10多家公司进入河源市销售。目前市场主推杂交稻品种有深优系列、五优系列、广8优系列、恒丰优华占、Y两优系列等多个系列的品种,市场竞争激烈。另外,河源市杂交稻制种产业一直没有大的突破,目前制种规模处于萎缩状态。据河源市种子站工作人员介绍,20世纪90年代开始河源市龙川、连平、紫金县有过杂交稻制种服务。但是目前只有龙川县杂交稻制种服务站以及连平的个别地区从事杂交稻制种工作,供应一些大型种子公司,例如北京金色农华、兆华种业等,规模较小。

1.2 良种覆盖率超九成

2016年晚造河源市总体良种覆盖率达到96%。其中杂交稻良种面积达到5.07万hm2,占68.07%,常规稻良种面积达到2.29万hm2,占30.69%(表1)。

当前我国的优良品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良种优势主要体现在:(1)产量高。同等情况下能增收10%~20%甚至更高。(2)产量稳定,可以多年将产量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3)品质较好,售价较高。(4)抗性较好,可以避免或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5)适应性更强,可以大面积推广,更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5]。

表1 2016年晚造水稻品种种植面积统计

1.3 水稻主推技术逐步普及

(1)“三控”施肥技术。该技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持研制,是一项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该技术中的“控肥”和“控病虫”就是针对“减肥减药”的,而且在减肥减药的同时还可增产10%左右,可作为化肥农药“两减”和“零增长”的重要抓手。2006年以来,已在河源龙川等区县应用多年,都表现稳定的节本增产效果,深受农民欢迎[6]。(2)水稻抛秧技术。该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它是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等优点。目前河源市80%左右的稻田都采用抛秧技术,每667 m2产量在400 kg左右。此外,河源市近两年推广的水稻相关技术还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稻田福寿螺发生危害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水稻直播技术等。

1.4 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当前河源市对水稻的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需求强烈,渴望降低种稻成本。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农机总动力77.17万kW,而2012年仅为59.53万kW,增长较为明显。目前全市拥有水稻联合收割机超过2 200台。规模以上(0.67 hm2)种植大户在土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本都采用了机械化收割方式。特别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村合作社,采取集中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稻谷干燥,部分种田大户采用了机插秧技术。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70%左右,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与种稻效益[7]。

1.5 稻米加工行业稳步发展

目前河源市稻米加工企业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由米业公司或大米加工厂出面通过合作社与附近种稻大户签订种植协议。农民按照合同种植水稻,成熟时由合作社组织统一收割、烘干,最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并存入库房。大米加工厂通过流水线将稻谷加工成成品米,其中低端米主要销往机关、学校、工厂食堂,中高档米大多进入商场超市销售。除了成品大米,还将稻谷进一步深加工,制成米粉、米线等具有一定附加值的产品。目前,河源市稻米加工产业链基本形成。

1.6 惠农补贴政策逐步健全

2017全国惠农补贴政策主要有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产粮( 油 )大县奖励政策、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支持政策等[8]。2016 年 5 月国家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惠农政策落实非常不到位,对农业促进作用不够明显[9]。

1.7 农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河源建立分院及东源农业促进中心,与河源市农业合作社合作,结合当地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例如派出专家帮助当地培育新型农民,开办技术讲座或直接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在网络化时代,农民获得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各种信息不再困难,农民可以随时了解全国市场行情,了解产业动态,大政方针。这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打开了农民的思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再盲目,而是逐渐变得有目的性、有思想,有远见。一大批有能力、有思想的新时期农民及农民企业家成长起来,为河源市水稻产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 河源水稻产业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水稻种子市场混乱,品种良莠不齐且缺乏配套技术

(1)市场上推广的品种过多、过杂,主推品种不突出。主推的优质品种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良种优势。推广面积最大品种也仅1万hm2左右,且逐年减少。(2)推广的品种未审先推,产生危害。种子经营者为了抢占市场,采取边推边审定的策略,这属于典型的违规操作,存在很大的风险。(3)仅推广品种,不重视良种良法配套。这种粗放的推广模式,不但不能完全发挥良种优势,还可能出现病害或减产等不良后果[10]。

主要原因:(1)种子行业相关体制尚不完善,管理力度亟待提高。种业市场缺乏严格的监管,准入门槛低,导致良种推广面积受到严重挤压。市场上热衷于推广销售利润高的品种,而非品质最优良的品种。另外,粮食不能合理的按质定价,导致优质稻米卖不出好价钱[11]。(2)新的品种审定办法的实施加快了品种审定的速度,通过审定的水稻新品种数量快速增长,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大大加快。(3)同一区域出现多头推广的情况,未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品种推广与真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12]。利益驱动下,品种侵权等现象屡有发生。(4)农民、合作社、种子公司盲目选择新品种、廉价品种。为了尽快推出“新品种”,将未审定的品种或改名后的老品种进行推广。(5)一些种子销售人员缺乏系统的农业知识,忽视良种良法配套,导致新品种在推广期间不能真正发挥全部的品种潜力[13]。(6)种子企业多、小、弱,且生产、经营水平较低、风险大。其次,企业科研人才短缺致研发能力不足。(7)种子行业发展环境欠佳,例如制种基地生产秩序混乱、品种管理不规范、国家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2.2 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较为严重

河源市农村从事水稻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土地撂荒现象严重,许多优良稻田无人耕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持续大量向城镇转移,河源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7年河源城镇化率已接近44%。全国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2.6亿以上;留下来的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5岁,其中妇女超过6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83%,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低文化程度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前,留在农村种稻的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主要原因:种稻综合成本快速攀升,人工成本增长尤为明显。同时,稻谷收购价格低且缓慢下降,导致种稻收益大幅下降,农民种稻积极性低[14]。具体表现在:(1)农业基础设施差,种植结构单一,交通不便、生产成本高、管理难度大、防灾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2)土地流转相关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使土地流转信息流通闭塞,难以实现规模化土地流转,同时不利于引入外地投资。(3)劳动力年龄偏大,有些老人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这些稻农的土地撂荒比例比较大。(4)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或求学,使得农村务农劳动力大幅度减少,老人和儿童留守农村,造成农村土地撂荒[15]。

2.3 水稻机械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角,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效益。全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8%以上,但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只有45%,其中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多数不到20%。截至2016年,河源市水稻机插秧率不足20%,80%左右使用抛秧,是水稻全面机械化的最大短板。河源市水稻农机化水平较全省平均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方面水平仍然很低。当地种田大户,要么是没有使用过插秧机插秧,要么是机插秧技术没有熟练掌握而放弃机插秧,河源市目前仍有80%的水稻播种面积采用抛秧技术。机械化程度不高,种田成本越来越高,盈利空间狭窄[16]。

主要原因:(1)种稻效益不高导致农民积极性低、劳动力短缺,同时稻田分散且布局混乱、规模小,极不利于机械化集中连片作业。(2)农田水利、机耕道等基础设施设施年久失修,难以完全满足机械化种植要求。(3)农业机械价格过高、用工成本高、农机补贴额度有限,导致普通农户农机使用成本过高,收回成本要10年以上。(4)农民观念落后加之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对机械化认识程度低,大多数稻农仍采用人工抛、插秧的种植方式。(5)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不成熟, 机械装备及材料的需求和服务与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矛盾。水稻种植机械技术复杂、适应能力不足制约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快速发展。(6)农机推广力量薄弱[17-20]。

2.4 水稻农药化肥使用不规范

目前河源市稻瘟病、白叶枯病比较常见,2017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较为严重,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苞虫、大螟等害虫危害较大。

2.4.1 河源市农药使用存在问题 河源丘陵、山区面积大,稻田较为分散,大部分农民仍使用手压背负式喷雾器施药,用药量过大、安全系数低、防治效果差,而且工效低、劳动强度大。为降低水稻种植成本,提高防病治虫效果,农民在购买农药时,一方面选择价格低且毒性强、见效快的品种,另一方面又盲目加大用药量。

主要原因:(1)良种宣传与推广不力,大多数水稻品种的抗性并不能满足要求。(2)为了降低成本,很多农民冬前不对稻田进行深翻,稻草、瘪谷不做任何处理,致使水稻病虫安全越冬基数明显增加。(3)病虫害日益严重。 近年来一些防治难度较大的顽固性病虫害传播较广 ,直接导致水稻施药次数增多,农药用量加大。(4)施药不够科学规范。留守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但是在全社会范围来看目前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难以做到科学施药。(5)农药销售部门缺乏行业规范,要求农民将多种农药混配,同时加大用药量,致使药“越打越多”现象难以改观。(6)设备老旧,无法满足科学施药。(7)农民环保意识并不强烈,对遭受的农药污染缺乏简单有效的检测手段[21]。

2.4.2 河源市化肥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过分依赖化肥而忽视有机肥,同时施肥过量、偏量、低效、污染环境等问题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1)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农村有机肥的使用量大幅度减少,水稻的生长越来越依赖化肥,随着化肥使用量的上升,施肥边际效应显现,每提高1 kg产量所增施的化肥量不断增大;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大,土壤酸化、板结、供肥能力下降,严重制约了水稻产量和质量。然而,为了增产农民只能继续加大化肥用量,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农村化肥施用过量、肥效低下,同时对耕地造成了严重污染。(2)河源市稻农普遍缺乏科学施肥的知识和意识,氮肥施用一般都是前重后轻,施肥比例、时间、次数不够科学,肥料利用效率低下。同时,农民忽视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造成养分失衡,直接影响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2.5 大米加工行业仍较落后

主要体现在:(1)稻米加工企业面临国内外价格倒挂、产销区价格倒挂、稻谷与大米价格倒挂,企业效益普遍较差。(2)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且分散,行业品牌混乱,市场集中度偏低。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结构性产能过剩。(3)过度加工与副产物利用率低等问题并存,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4)产业链条短小和产品结构单一[22-23]。

主要原因:(1)导致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资源紧缺、生产力发展不足、稻米综合成本上涨过快,导致稻米市场竞争力偏弱。(2)河源市在宏观上没有对稻米加工行业进行整体布局,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技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品牌建设也严重滞后。(3)大多数稻米加工企业没有能力培育理想的加工品种,原料大米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加工处理之后方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稻米加工对技术依赖度很高,生产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一般企业短期内很难完全掌握生产技术要领。此外,加工产业链条不完整、精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稻米副产品加工及转化技术没有跟上。(4)企业科技投入较少致使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意识较弱,产业链技术含量低,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十分薄弱,导致产业链短小、产品结构单一。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相关政策、积极立法,降低行业成本

(1)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加强种子行业监管、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例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尽早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提高准入门槛,适当限制各地品种准入数量,以确保真正优秀的品种能够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发挥出潜力。(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例如,扶持企业办基地、加大和规范良种补贴、免征种企所得税、设立种子保险等;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规范品种审定制度,创建种业科研新模式。(3)全面降低种稻综合成本。例如,依据河源市具体情况,及时推广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生育期短、抗倒伏、适应机械化栽培的水稻品种,同时推广示范配套的栽培技术。此外,可尝试推广直播+机械化来降低劳动力成本[24-25]。(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例如,帮助企业打假维权、加强管理,同时发挥自律和促进的作用,组建种子企业联盟;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交流与合作[26]。

3.2 从政策、土地、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好土地撂荒问题

(1)国家应加大对农户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种子、化肥、农药、种粮补贴等方面的补贴力度;提供配套的农业保险降低农民种植水稻的风险。(2)可以考虑将土地流转给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第三方进行管理和使用。(3)充分利用网络及信息化技术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网络服务系统,促进土地流转。(4)提供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农民种稻收益。(5)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提高保障措施保证种稻利润,确保提高企业与农民的水稻生产积极性。

3.3 多种措施并举,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民机械化种稻积极性。首先,巩固和完善购机补贴政策,出台机插秧作业补贴政策以进一步降低机械化种稻成本,提高种稻收益。其次,向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提供政策性保险。(2)加强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植机械田间运输和作业环境。同时,加大力度促进土地流转,鼓励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3)以政府为主导,联合农机研发机构、厂家及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体系,统筹协作最大限度降低农民购买与使用种稻机械的综合成本。(4)强化技术示范宣传,做好技术培训服务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平台,大力宣传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及其节本增效作用,扫除农户的思想障碍。建立健全长期的培训机制和网络化技术服务模式。(5)研发与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降低劳动强度与劳动力需求。(6)推进农机推广机构、农机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在水稻机械化推广过程中的联合协作,加快水稻机械化生产推广速度[27]。

3.4 良种良法配套,从多个方面推进科学使用农药化肥

(1)积极推进水田向种田能手、种植大户有序流转,加强对种植大户的培训与指导,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稻农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其科学选择水稻品种、科学种植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2)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及农资销售人员的培训,推广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及其科学使用知识,严控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水稻上使用。(3)加大新型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宣传推介与展示示范力度,同时实现“绿色稻米”优质优价。(4)政府牵头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成立专业的植保公司、建立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专业化”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稻米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5 加快发展稻米加工产业

(1)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幅提高水稻产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降低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成本,增强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2)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统筹规划,合理发展,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帮助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创建知名品牌。(3)根据企业加工需求选育符合加工需要的特种专用稻米品种。研发特种专用稻深加工技术,建立标准化加工及管理体系提升稻米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共享,扩大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收入[28]。(4)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全方位包装大米产品,丰富产品线同时增加文化附加值与内涵。(5)创造良好的投资及经营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在本地建立起稻米加工相关行业的人才培养及企业孵化基地,为河源市水稻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9-31]。

猜你喜欢

河源市机械化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一季水稻
近期原创作品
水稻花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河源市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