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重庆市养老产业市场化发展路径探析

2018-10-25杨琇涵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人口老龄化市场化

杨琇涵

摘 要:本文在探讨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对本市推进养老产业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资源供给不足,二是盈利模式不清晰,三是市场规范体系不健全。针对以上问题深入分析,笔者认为精准发力补足养老服务供给短板,建立健全养老产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业监管体系以形成良性的养老产业发展机制和市场运营模式是解决重庆老年产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产业 市场化

一、养老服务业市场化的基本情况

当前,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严峻,老年人口呈现出进入早、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多、空巢化的特点。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适应老年人口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是顺应时代趋势的必要举措,是促进供给消费体系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型增长点。

(一)养老产业市场发展战略

为推动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启动老龄产业促进计划,在财政、金融方面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给与运营补贴、规费减免等倾斜。在新兴业态培养上,提倡“社区养老”、“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在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上,从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人员的薪酬待遇到奖惩机制等各个环节综合突破。

(二)政府促进养老产业市场发展的举措

产业制度规章与监管措施,“千百工程”项目建设等为企业打造养老服务平台助力。出台《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委托第三方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绩效评价,督导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同时还实施了智慧养老工程,打造“智慧健康養老+互联网”系统平台,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整合在信息化平台中。养老产业的基础配套逐步提升,截至今年5月社会办养老机构385所,占养老机构总数的27.5%,到2020年将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200家,新增床位2万张。

(三)养老市场产业市场发展情况

目前本市老龄化人口呈现增速快的特点,不断增长的需求促使养老产业迎来一个全新发展期。2017年重庆65周岁及以上人口406.54万人,比上年增加24.57万人,占比13.2%。可见重庆老年人口比例超标,养老产业市场需求旺盛。

在开发养老新业态方面,重庆大力发展旅居养老、生态养老、温泉养老等养老新业态。通过“健康医疗+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的商业模式,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养老产业跨界融合方面,以龙湖地产为代表的知名房地产企业试水养老产业,将“互联网+”与旅游居住引入养老产业打造服务平台。截至今年5月各区县均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二、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足,产品形态较为单一

市内民办养老机构还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2018年初重庆市老年人口超过600万,其中失能、空巢与留守老人占比超过30%[1],这些老年人在基本生活、医疗、护理、住房等方面存在困难。截至2018年3月,全市有社会办养老机构385所,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仅为30张。可见养老床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从养老产品的供给形态来看,主要以开发养老地产为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重庆市场在养老地产上的投资额已逾300亿元,但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在内的服务并未形成配套。

(二)养老产业盈利模式处于探索阶段,运营成本较高

目前重庆中高端的实体养老机构较为缺乏,“微利”经营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养老院实体,投资运营,成本高、风险大,资金回本周期较长。重庆养老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开发。据重庆发改委消息,重庆养老产业市值预计未来三年将翻番,达到两千亿的规模。由于养老机构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民营养老院的水、电、暖费仍企用价格标准收取,费用支出大。

(三)养老市场规范体系尚未健全,支持政策有待落地

目前市内养老产业市场发展较为分散,缺乏完备而有效的行业规范与监管机制。部分养老机构押金的使用缺乏监管,收取的保证金甚至高达几十万元。[2]据重庆市卫计委数据,超过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形式,但前期对社区公共资源的利用并未规划相关功能致使社区养老设施建设落地难。根据业内人士测算,一个养老机构征地建房、投资设施设备,最快要30年收回成本,所以大部分的民营养老机构选择租房,这无形中加剧了监管的难度。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精准发力补足养老服务供给短板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制定规划,开发建设“养老一条街”商业综合体,激发市场活力。在项目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减免,打造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引领带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二是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运营。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运营,为高龄、独居等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托养与上门照护等服务。三是落实已经出台的投融资、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适当提高对综合性的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床位的补贴标准,建立养老服务业引导基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投资入股、小额贷款、项目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

(二)建立健全养老产业市场化运作机制

一是整合已有的实体机构资源,设立“医养结合”体。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院、条件比较成熟的镇乡卫生院与镇乡敬老院进行资源整合转型为优质的“医养结合”体。二是对养老产业链条和养老产品服务进行“互联网+”改造。借助“58同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平台建立“老年在线商城”,将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分类,转变成对市场需求的“订单”,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二是构建康养产业营运体系,促进全产业联动。开发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养老目标证券,探索试点适老保险政策,如“以房养老”保险等。将符合条件的康养机构纳入医保卡使用范围,保障中高端养老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三)完善养老服务业监管体系

一是健全养老产业的服务标准、信用管理条件。加快制订和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标准,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退出、监管制度。鼓励市养老服务协会发挥监督和中介作用。二是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收费行为。公建民营的项目采用招投标、委托运营等竞争性方式确定运营方。推进建立以社会信用联席会议制为代表的养老服务评估制度,逐步实现按照护理服务等级分级定价。三是对养老机构实施信息化管理。统计养老机构数量、收住老年人数量、收费标准等信息,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信誉等纳入信用体系建设。

注释:

[1] 來源于:《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信息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参考文献:

[1] 郭清、黄元龙等,《老年服务与管理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

[2] 乌丹星,《老年产业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10月;

[3] 张中华,《中国特色养老之路的思考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

[4] 日本经济新闻社编,《老龄化社会——无形的产业革命》,新华出版社,1987年5月;

[5] 黄耀明,陈景亮等,《人口老龄化与机构养老模式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6] 陈元刚,《重庆市老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7] 刘禹君,《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化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

[8] 王明华、刘珍等,“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走势总体判断及政策导向”,《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4月;

[9] 钟慧澜、章晓懿等,“从国家福利到混合福利:瑞典、英国、澳大利亚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道路选择及启示”,《经济体制改革》,2016年5月;

[10] 李可福,“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重庆行政》,2016年4月;

[11] 冯佺光,“养老社会工程及其产业化发展”,《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6月;

[12] 宋爱苏、 赵院刚,“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基于产业链视角”,《重庆行政》2018年

3月。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人口老龄化市场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