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歌行》艺术范式解析

2018-10-25张健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边塞范式

摘 要:《燕歌行》为汉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之一。以魏文帝曹丕创作《燕歌行》为始,形成征夫思妇为主题“闺怨”模式与“边塞”模式的写作范式。晋宋诗人运用“拟篇法”进行摹仿,敷衍成篇,语言更加精工典雅。南北朝时期《燕歌行》常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突出主人公所处环境及其心境。至唐朝《燕歌行》完全成为边塞诗,运用对比等手法突出其现实意义,艺术成就至高适达到顶峰。作品或婉转优美,或慷慨悲凉,从闺阁走向边塞,极大地丰富了《燕歌行》系列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燕歌行 闺怨 边塞 范式

一、“闺怨”模式与“边塞”模式的写作范式

《燕歌行》系列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结构是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的。魏晋,刘宋时期的《燕歌行》创作受征夫思妇主题的“闺怨”模式的影响,大都是以思妇为核心,萧瑟的秋景开头,为其做下环境的铺垫,衬托其似秋天一样地悲凉心境,随后写思妇难掩相思之苦,用音乐聊以自慰。最后思妇直抒胸臆,或拷问在外的征夫,或感叹闺中的自己,总之都以满腹的离别之苦来收尾,凄恻动人。

梁陈时期的创作由于受“赋题法”的影响,因题赋诗。同样以写景起兴,由秋景变换为春景,描写事物更加客观。随后一方面延续传统思妇主题,一方面加入征戍元素,促成思妇与征夫在诗中反复交替出现,闺中与边塞实现时空的交替,慷慨与缠绵实现风格的交替,使诗歌婉转多情。萧子显、萧绎、庾信诗中都有体现。

唐代的“边塞”模式一改传统,以战士出场为始,将士的英勇行为与边塞的苦寒环境交叉描写,互相突出,在诗作中间或者末尾捎带一下闺中的少妇,边塞沙漠完全成为全诗的中心,对思妇的刻画再不是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写作范式对艺术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闺阁到边塞,内容的扩大与深化带来篇幅的增加,情感的多元复杂使得诗歌长篇铺叙,洋洋洒洒,七言便应运而生。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古的最完整的七言乐府,罗根泽《乐府文学史》说:“此前乐府,无纯粹七言者,纯粹七言乐章,当推文帝此二首。”[2]其对之后七言古诗和近体诗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后的《燕歌行》创作至萧子显首掺入五言诗句。随后五七言,杂言体并用,唐代陶翰首次全诗运用五言写作,但总体来看,《燕歌行》系列主要是七言歌行体,无太大改变。

从押韵角度看,曹丕诗句句入韵,且都是平声韵,全篇不换韵,格调清丽。《燕歌行》属于清商三调中的‘平调曲,今按《宋书·乐志三》平调曲仅两曲,一为四言体《短歌行》,一为七言句句入韵的《燕歌行》”,曹丕《燕歌行》中有‘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之句,《古诗源·燕歌行》沈德潜注云:‘句句用韵,掩抑徘徊,短歌微吟不能长,恰似自言其诗。可见,句句用韵的手法,在音乐的层面就为本诗规定和奠定了悲伤寂寞的情感基调。此后,曹睿、陆机、谢灵运、谢惠连因其表达情感的相似性都采用句句用韵的形式进行模拟,至梁萧子显、萧绎之后,《燕歌行》开始出现四句一转韵、换韵,或者适时转韵的韵律格式,这是吸取了永明新体在声韵上的特点,使诗歌婉转自然,浑圆流畅。唐代《燕歌行》押韵同样灵活多变,韵律的自由使诗歌不拘泥于传统,变得摇曳生姿,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價值。

二、借景抒情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燕歌行》系列诗歌多用写景起兴,借景抒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复杂多元的情感。

魏晋至晋宋时期的写景模式为“哀景写哀情”。以萧瑟的秋景起兴,深秋来临,妇人感伤万物凋零,想起在外征戍的丈夫,全诗描写了一副萧瑟的秋景图,时序变换,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这给人一种衰落空旷的感觉,渲染了秋季肃杀萧瑟的气氛,这样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诗歌含蓄深沉,委婉生动,表现力得以加强。

梁陈与北周的创作,写景模式改为“乐景写哀情”。萧瑟的秋景换为明媚的春景,这与梁陈时期注重咏物赋写、形容靡丽的创作风气有关,尤其是二萧,更是发挥了宫体诗的写作特征,乐景写哀情的写景模式除继承传统的“以景起兴”外,与时代风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至唐朝的边塞诗作又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以秋冬景物的回归,且写景的句子已不再置于诗歌开头,而是置于诗歌中间,与战士作战交叉描写,更突出了情境交融的表现手法。此时的写景中心已不是为了表现妇人的孤寂,而是为了表现边塞的苦寒与战事的严肃激烈,渲染紧张压抑的气氛。高适的诗作重点表达将军战士苦乐不均的讽刺之情。作者将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真挚激烈的情感、慷慨悲壮的情怀有机地融为一体,雄浑豪壮;贾至则是为了侧面烘托“我唐”军备的整饬强盛,陶翰则表现壮志难酬、及时行乐的消极情愫,屈同仙重点表现征地的苦寒与艰难,以及捎带了一点的“怨情”。

对比手法也是《燕歌行》系列创作常常用到的手法。其表现主要有三:一是以思妇征夫的离愁别绪为主题的“闺怨”模式下,常用成双成对之物的分离对比自己的孑然一身。思妇在夜晚时分,仰望天际,近处的孤鸟,天上的银河,都会让思妇不由自主地自比,以此来突出自己的孤寂。二是通过思妇与征夫两位主人公的反复出现,对比他们所处的环境,行为,情感等,以此来表现边塞的苦寒环境和思妇的肝肠寸断,使诗歌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恢弘气势和婉转摇曳的自由挥洒。萧绎、庾信、高适、屈同仙诗作都是如此,这不仅使诗歌内容得以充实完整,描写征戍边塞的诗句比例增大,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婉转摇曳。三是边塞主题下的对比。常常通过写战士与将军们苦乐悬殊的生活,表达讽刺之意。最著名的便是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陶翰诗的今昔对比,感叹时不待我,壮志未酬的情怀,屈同仙“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的对比,突出边塞苦寒。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以及诗中主人公的情绪倾向得以明显反映出来,情感表达更为畅达,主题也就更加突出。

注释:

[1] 参照曹丕、曹睿,陆机,谢灵运、谢惠连,萧绎,萧子显,王褒、庾信,高适、贾至、陶翰、屈同仙等人的《燕歌行》。

[2] 罗根泽《乐府文学史》,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67页。

参考文献: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2.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简介:张健,女,河北邯郸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边塞范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范式守信不负约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解
史上最感人的约饭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国学经典中古诗词赏析方略摭谈(一)
边塞饮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