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人与自然由征服走向和谐

2018-10-25黄宁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和谐生态

摘 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与了人类巨大的力量与丰富的手段去征服开发自然界以获取更多的生产资料为人们所用。但是,大范围的生态危机的发生宣告了“征服自然”的失败,目前人类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生态危机。盲目的治理生态危机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只能从根本上摒弃这种“征服自然”的思维方式,建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思维。

关键词:生态 对立 和谐

一、“征服自然”的困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经过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以及目前的“尊重”“爱护”自然的几个阶段。在原始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由于人类的认知水平以及科学知识的欠缺,导致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中。人类没有能力去改造自然,没有能力去应对自然灾害,只能对自然保持敬重、畏惧的心态,对于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也解释为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对于上天的惩罚要逆来顺受。随着近代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兴起,从思想界破除了“敬畏自然”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的理论基础,宣扬人类是自由的主体,人类与自然是相互对立的主体。这些思想直接导致了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盛行。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拥有了史无前例的科技实力与手段,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迫切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继而人类依靠着强大的科技手段开始征服自然,获取大量的自然资源供人类使用。

我们对于“征服自然”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做过多的利与弊的评价。因为这毕竟是历史的产物,评价历史产物我不能以今人的视角去评价,我们应回到具体的背景下去综合评价这一历史产物。为此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一启蒙口号所表达的蕴意是:了解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人们就可以对自然运用力量并拥有支配自然的权力。[1]这就口号吹响了征服自然的号角,而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成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加速器。我们不能否认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以及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这其中的每一步跨越都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人类“征服自然”,向大自然进军,获取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以供生产力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源。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

不幸的是,人类在一次次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慢慢的得到了自然的惩罚。人类为了生产力的发展向大自然获取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以获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对大自然进行更深层次的征服。这样循环往复,恶性循环,一次次向大自然进行获取,最终使大自然满目疮痍。人类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进入21世纪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已成为一项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都深陷生态破坏的泥沼。痛定思痛,在寻求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生态危机的同时,人类逐渐意识到单方面的靠技术层面是难以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必须转变人类对待自然的思维方式,建构一种新型的行为模式。

二、“和谐”生态观的兴起

随着生态危机的四处蔓延,人类一方面在科技领域内寻求治理生态危机的良方,另一方面也在生态思想的维度进行反省和创新。人类已经意识到过去以“征服自然”为口号的将人类与自然二元对立的生态思想是不合时宜的,在生态思想领域迫切需要一种革命,人类急需一种新的生态思想。

“和谐”的生态观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征服自然”思想破产之后在与其他的生态思想激烈角逐中产生的。人类与自然处于一种什么关系,一直是生态学家们思考的问题。到底是主奴关系还是整体主义的平等关系,亦或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的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与建构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治理生态危机只能是徒劳,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和谐”一词不是舶来品,古语有云:“和而不同”。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他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组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共同发展的关系。[ 2]按照马哲的观点,“和谐”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一种形态。在“和谐”的状态下矛盾双方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共同朝著最好的方向发展。“和谐”的生态观,破除了以征服自然为口号的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二元对立的生态观,“和谐”生态观认为人类和自然不是二元对立,是在对立中相互依存,自然界如果没有人类参与开发,如果没有人类与其同时存在,相互依存那么自然界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不能称之为自然界,只能是一片未知物。同理,如果人类不能和自然相互依存,只是一味的开发自然为人类所用,那么生态危机只是一个信号,最终的灾难是毁灭地球,毁灭人类自身。“和谐”的生态观与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也有显著地区别,生态整体主义将地球环境视为“大地共同体”人生存在地球上与土地、水、森林是没有区别的。人类与世界万物都是平等的。这种思想忽视了人类的主体性,我们要做的是合理的开发自然为人类所用,同时我们还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做到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

三、总结

当下生态危机已经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治理生态危机我们要有正确的生态思想,用正确的生态思想构正确的生态理念并用此来知道生态治理实践。“和谐”的生态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等一大批优秀传统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升华。当下我国生态危机严重,生态治理任务重,如何树立一种正确的生态观,用一种什么样的生态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重中之重。“和谐”的生态思想符合我国传统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学习和借鉴“和谐”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当下治理生态危机以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孟勤.论自由的生态本质[J].伦理学研究,2017,(1):48.

[2] 刘勤.论和谐社会与和谐法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91.

作者简介:黄宁(1993—),男,汉族,河北廊坊市人,硕士,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和谐生态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