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

2018-10-25李立

中外医疗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研究进展

李立

[摘要] 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包括中药材的净选加工、切制、火制、复制、酵制、发芽、霜制、提净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其应用目的各不相同,提高中药成品饮片的炮制质量是药师的职责,炮制不当不仅会对饮片的药用疗效造成影响,甚至会产生强烈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死亡。但从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熟练掌握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药工已经是凤毛麟角,很多年轻的药物工程人才不愿从事炮制行业,民间大众对传统炮制工艺和流程更是甚少了解,导致很多中药传统炮制技术面临失传和被淡忘。该研究基于以上背景,从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创新2个方面出发,对保护和传承我国中药文化精粹,创新中药炮制技术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传承创新;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7(b)-0190-03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Li

Enshi Processing Center, Enshi Central Hospital, Enshi, Hubei Province, 445000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lude the net selection, processing, cutting, fire, replication, fermentation, germination, frosting, and extrac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have different application purposes, and they can improve the finished Chinese medicines. The quality of concocting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harmacist. Improper processing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medicinal effect of the decoction pieces, but also cause strong adverse reactions, leading to the death of the patient. However,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inese medicine workers who are skill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re already rare. Many young drug engineering talents are reluctant to engage in the concocting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are less familiar with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 resulting in many Chinese medicines. Traditional concoction techniques are lost and forgotten.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discusses ways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innovate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ess

中藥炮制技术既是中药与临床医学的纽带,又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在我国数千年的生活和生产实践过程,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创造了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中药技术炮制体系,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外部和内部原因,中药传统炮制技术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境地,这一现状引起了国人的惊醒,早在2006年我国就将中药炮制技术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1],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持续开展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整理,促进炮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是促进我国中药文化和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将从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特色进行分析,结合具体问题,简要提出了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创新途径。

1 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特色

1.1 适宜性

中药炮制文化受中医“天人相应”“因地制宜”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药材道地性的史地人文和炮制工艺的地域性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均有不同,形成了丰富的炮制文化和技术体系,例如马钱子的炮制,古人发明了油炸、砂烫等诸多方法,由于各地社会文化和气候环境的差异,又在基本的炮制方法上显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工艺,例如江西樟帮以尿泡法进行炮制,安徽地区采取油炸法,不同的方法炮制出来的饮片在当地药师的临床使用中又形成了不同的配伍经验和用法,这就彰显出了中医药炮制文化的区域性和适宜性[2]。

1.2 经验性

人类在生存实践中獲取并积累知识,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加工,这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最早的炮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在我国战国时期最早的医方典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记载了中药材切制法,对中药材加工的传统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是古代经验丰富的药工长期实践的经验结晶,老药工们多是自小就开始跟师学艺,在口传心授和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药材来源、炮制工具、炮制方法的经验体会,并一代代传承下来。

1.3 价值性

1.3.1 健康价值 中药炮制的原材料大多数为原生草本植物,古代医家将加工食物的方法引申到药材加工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加工方法的易行、合理、有效性后方能形成炮制工艺,中药材经炮制后,其中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会发生改变,从而强化其药理作用,不同炮制方法的饮片有“功能主治”和“性味归经”的差异[3]。由于炮制的对象本身就源于自然,且炮制方法也是法于自然,因此合理使用炮制的中药材能祛除病痛,对保障人类的健康有重要价值。

1.3.2 科学价值 中药炮制文化产生的内涵是基于对药效、毒性物质的理解,因此炮制过程包含了药材内在的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以及化学成分变化导致的药材毒性、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变化。例如生食半夏会出现咽喉肿痛和呕吐的毒副作用,但经过炮制后的制半夏则可降低药物毒性,且用不同辅料进行炮制,其临床疗效也各有不同,例如以姜汁炮制的姜半夏止呕效果更强,以白矾炮制的清半夏则化痰效果更强。这种炮制文化的合理性同时也彰显出了科学的合理成分[4]。

2 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问题

2.1 炮制工艺问题

①中药材种类丰富,无论是质量或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药材也会因气候和产地等自然因素导致质量优劣差异,例如芸香科植物黄皮树和黄檗的干燥树皮黄柏,在四川、贵州一带以黄皮树炮制的称川黄柏,而吉林、辽宁一带以黄檗炮制的则称关黄柏,药材产地不同,来源混乱,导致中药材炮制质量各有优劣[5];②目前国家对中药炮制的辅料使用缺乏统一标准,基本上沿用饮品、调味剂和食品标准,对辅料的采集渠道也没有严格要求,导致辅料质量难以保证;③净选不彻底,带有泥沙、尘土等杂质,该制不制,制不守法,有些制药企业追求外观漂亮和生产方便,没有严格遵循传统炮制技术,有些药工则缺乏必要的素质,在判断颜色、气味等炮制程度变化时存在问题,直接对饮片质量和疗效造成影响;④炮制品的包装储存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剂量规格标准,历来采用麻袋、化纤袋、纸箱、木箱、蒲包等规格杂乱无章的包装,导致药力遭受污染和损耗,霉变、虫蛀的现象经常发生。

2.2 炮制技术缺乏后续人才继承

个体加工炮制几乎占据了中药炮制加工的一半市场,在个体加工户中,既有精通炮制工艺的药工传人,又有身怀绝技的饮片质量测试的筛检工,这些人凭借几代人“师传徒”的延续创造了自成一派的炮制技能,但也正是因为祖传的限制,导致相关技术难以广泛流传而渐渐失传,很多精湛的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缺乏后续人才继承,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6]。

2.3 国内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传统炮制技术外流严重

我国中药企业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政府对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较为滞后,且随着外商涉足到中药饮片产业,很多传统炮制技术外流严重,例如江苏地区以薄荷为首的多种中药材专利被欧洲企业抢先注册,日本的汉方颗粒药剂、韩国高丽参等均成为我国传统中药的竞争对手[7]。此外,大量国内学者在讲学或发表论文过程中处于疏忽,容易引发知识产权纠纷,导致我国中药传统知识和炮制技术被窃取。

3 传承和创新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建议

3.1 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

当前我国应系统性建设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炮制工艺的特殊性入手,对具体条款出台统一的明确规定,例如炮制工具、辅料的选择、采集等,再基于中医药文化知识健全炮制技术的传统知识保护制度[8]。例如应用现代化分离、提取、纯化技术从天然中药中提取有效部分和成分是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重要方法。例如上世纪90年代山东绿叶制药公司在原有β-七叶皂钠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抗渗出活性和抗炎效果相同,但刺激性和毒性明显减少的中药组合物,以“一种低毒的抗炎抗渗出药物组合物”申请了发明专利,国家药品标准随即将这种药物组合物改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并获得了美国专利授权[9]。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要继承完整的中药传统炮制技术,首先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可在传承过程中秘密保护特殊炮制工艺和流程,中药炮制从业者可凭借经验对传统炮制工艺进行进一步改造和改良,并采取发明专利保护,针对发表的论文则可采取著作权的方式保护,针对中药炮制成品可采取商标和技术秘密保护,若炮制品出口到国外,需针对相关技术积极申请当地的专利,同时做好最佳实施效果的技术秘密保护。在传承过程中,需着重培养一批既精通法律法规,又熟悉中药炮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促进中医药资源和炮制技术能更好的传承下来。

3.2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临床理论,延续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

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难点在于饮片质量测定和疗效评价方法,古代大多数都是依靠药工的经验对中药饮片的厚度、气味、杂质、颜色等质量指标进行判定,如今原本纯天然的药材很多都是靠人工种植,生长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经验难以对饮片的质量进行判定,因此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饮片质量进行共同评价是一种有效方法,例如采用理化法对原料产地环境、中药材基质、水分含量、有效成分、杂质残留进行鉴别,使用传统炮制技术时还可借助红外光谱法对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温度、湿度等量化指标来保证炮制质量和效果,并将量化指标逐渐总结成标准,从而形成知识产权[10]。

中药应用于临床中医治疗时,可结合中药材自身特征,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基础上,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要求和配方、制剂的差异尽可能选择合理的炮制技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传承中药传统炮制工艺时,需考虑到药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①减毒。诸如雄黄、川乌、马钱子一类的药物,生用或口服会导致中毒症状,而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则可降低毒性,并能根据治疗的病症采取对应的炮制方法;②增效。生食杜仲虽无毒,但有效成分的效用大大降低,通过盐制法可提高杜仲胶的含量,从而增强疗效;③便于制剂和储存。将原药材粉碎、切片后进行干燥处理,既便于患者服用,又延长了药材的贮藏期,药效得以稳定,不易变质;④改变药材的内在物质。生地、黄精、何首乌等药材经蒸制法炮制成的熟地、制黄精和制首乌,其药理和功效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起到“去芜存菁”的效果;⑤选择不同剂型,消除原药材对临床治疗的不利因素。根据医典中“汤者荡也,丸者缓也,散者发散也”的观点[11],在传统炮制技术的基础上可灵活选择不同剂型,提高中药处方的治疗效果。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和临床理论,能进一步提高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让传统炮制技术得以延续和传承。

3.3 积极出台政策,促进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创新式传承

①对炮制过程评价体系进行创新。根据国家政策建立饮片炮制过程研究机制,采取产业过程链和环节评价手段链并行的机制,完善各炮制过程中成分控制和工艺参数控制评价体系,饮片成分控制时可选择饮片的有效指标成分实行现场检测;工艺参数控制则可采取网络构建在线检测仪器,对工艺参数进行及时准确地调整,对炮制过程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提高炮制质量,减少不合格饮片。

②对中药设备研发体系进行创新。从目前情况来看,中药炮制所用的切药、洗药、炒药设备的通用性、专属性和信息化程度均有待改进和进一步研发,生产线和生产集成的研究也是对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进行创新的重点。因此要注重饮片炮制工艺和生产集成研制的紧密结合,积极吸收、消化先进技术,促进中药饮片生产工业化和工艺规范化集成组合,提高炮制工艺的自动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积极借鉴食品、现代制药等相关行业的先进经验,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效率,使其兼具成本有效性和灵活性的优势[12]。

③对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创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需对中药炮制专业人才进行大范围调查,并对经验丰富、工作严谨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登记,完善人才档案,并逐步提高药工的待遇,鼓励其积极申请专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需对技术继承途径进行创新,在坚持带徒传艺的基础上面向全社会积极寻求一批有意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丰富的年轻人,为其提供完善的传承工作环境,有必要将现代中药研究学者、知识产权法律等专业人才与药工组成合作团队,通过协作效应和互助精神促进团队传承。

4 结论和展望

中药传统炮制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中医药文化传统,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传承和创新方面仍处于十分滞后的地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需积极利用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形成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独特产权,并结合现代科学和临床理论提高传统炮制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运用政策机制保证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得以传承和创新,从而让我国中医药文化重新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严家秀,申俊龙,沈夕坤.知识产权视角下我国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J].中国药房,2016(13):1729-1732.

[2] 葛朝亮,刘颖,余剑萍,等.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3):23-25.

[3] 王红波,任啸.中药炮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若干思考[J].健康前沿,2017,26(8):229-230,235.

[4] 杨冰月,李敏,任敏,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半夏及其炮制品总有机酸止咳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J].中草药,2016,47(13):2301-2307.

[5] 刘磊,王连芝,张晓燕,等.中药材产地加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6):165-168.

[6] Wen-Hui WU, Chun-Cao WU, Guo XH, et al. Status quo and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Chongqing[J].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 2017(19):1883-1886,1926.

[7] Cheng ZL, Wang FI, Liu JF, et al. Changing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establishment of processing standards[J].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Pharmacy, 2016.

[8] 马妮,鲁耀兰.中药饮片炮制后的储藏与管理方法研究[J].醫药,2016(6):122.

[9] 窦志英,游强蓁,王晖,等.中药炮制的继承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24-26.

[10] 李林,张溪,费毅琴.中药炮制传统技术在国内的专利保护现状及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16(10):1086-1088.

[11] 张庆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制剂的相关质量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7(9):114.

[12]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收稿日期:2018-04-17)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