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性跟腱损伤系统治疗效果分析

2018-10-25孙广枪仝伟伟

中外医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外科疗效

孙广枪 仝伟伟

[摘要] 目的 分析運动性跟腱损伤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88例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背屈角度、跖屈角度、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内的VAS疼痛评分。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背屈角度分别为(30.27±3.76)°、(12.38±1.87)°,跖屈角度分别为(45.38±1.89)°、(25.76±2.76)°,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6.59±1.49)周、(12.38±1.86)周,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3.011,2.489,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61±1.69)、(2.58±1.36)、(1.04±0.44)、(0.23±0.33)均低于对照组的(6.16±1.89)、(4.59±1.37)、(3.47±0.38)、(3.16±0.56),(t=1.965、2.367、3.012、3.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系统治疗,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使背屈角度以及跖屈角度达到最佳状态,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运动性跟腱损伤;外科;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7(b)-0081-03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Sports Achilles Injury System

SUN Guang-qiang1, TONG Wei-wei2

1.Zhangzhou Fire Fighting Team, Health Team,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63000 China; 2.Kaifeng Health School (Department of Medicine, Kaifeng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Province, 47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ystemic treatment of sports Achilles tendon inju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8 patients with exercise-induced Achilles tendon injuries who were treated from June 2014 to January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onservative for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systemic treatment.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treatment (including dorsiflexion angle, plantar flexion angle, and limb function recovery time) and VAS pain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dorsiflexion angles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30.27±3.76)°, (12.38±1.87)° , and the plantar flexion angles were (45.38±1.89)° and (25.76±2.76)°,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y time of limb function was (6.59±1.49) weeks and (12.38±1.86)week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2.365,3.011,2.489,P<0.05); the study group was in treatment of VAS pain scores were(4.61±1.69)points,(2.58±1.36)points,(1.04±0.44)points, (0.23±0.33)points, respective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6.16±1.89)points on week 2, week 2, week 3, and week 4, (4.59±1.37)points, (3.47±0.38)points, (3.16±0.56)points, (t = 1.965, 2.367, 3.012, 3.625)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ystemic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xercise-induced Achilles tendon injury can effectively restore the patient's limb function, make the dorsiflexion angle and the plantar flexion angle reach the best state,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patient.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Exercise-induced Achilles tendon injury; Surgical; Efficacy

运动性跟腱损伤是一种由体育锻炼所致的足部肌腱及小腿损伤。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运动性跟腱损伤的患者数量也逐年上升[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优秀的运动员来说,运动性跟腱损伤后,需要较长的治疗和恢复时间,加之手术效果不佳,可能会导致其运动生涯终止。可见,给予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对2014年6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88例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同时间段内的VAS疼痛评分,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中女21例,男23例,年龄19~28岁,平均年龄为(20.4±1.6)岁;其中高校体育生16例,部队官兵28例。对照组中女18例,男26例,年龄16~27岁,平均年龄为(20.7±1.8)岁;其中高校体育生19例,部队官兵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传统的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为其进行常规检查,对症用药为跟腱肿胀患者进行消肿、消炎处理。住院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及病症的变化情况,告知患者多卧床休息,严禁任何足跟活动。随着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步恢复,鼓励患者及时进行康复训练[2],可以进行简单的上下楼梯训练和体操训练等;治疗期间,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以确保疗效,加快恢复进展。

1.2.2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系统治疗,是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康复治疗和指导。在患者入院之初为其进行水疗或理疗,帮助患者患肢消肿、松解瘢痕,必要时用药治疗;通过为患者进行跟腱小腿三头肌牵拉康复治疗,解除患肢跟腱部位与腱围组织的粘连,使其充分松解,为患者按摩患肢,使其肌肉放松;帮助患者取仰卧位,配以指腹揉压、手掌摩挲等手指治疗,反复按压患肢跟腱两侧的相关穴位如太溪穴、昆仑穴等,直至患者主诉酸胀,且跟腱皮肤触摸温热为止,以松解患肢肌肉使血液流通顺畅;选取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药物对症为患者配置外敷中药敷料,或采用骨质增生舒宁贴等进行治疗。治疗过程应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适时调整治疗疗程和方案。与此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若训练中出现疲劳状态应及时休息;为患者宣教跟腱损伤相关知识,如维持上下肢交替运动、防止下肢局部负荷或承重过于集中、舒适运动鞋等均可有效预防跟腱损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训练结束后应及时松解大腿后群肌或者小腿肌肉,并注意劳逸结合,以预防损伤发生[3-4];告知患者运动损伤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劝解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切勿急躁;患者在恢复期间,往往会出现焦躁、烦闷等负性情绪,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适时给予疏导,告知其过激反应的危害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背屈角度、跖屈角度、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不同时间段VAS疼痛评分。

1.4 评价标准

①客观测评患者背屈和跖屈角度,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由接诊时间开始计算,至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止。②VAS疼痛评分分数在0~10分之间,得到的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所感知的疼痛感越重,分别于治疗后的1周、2周、3周、4周后进行疼痛感测评。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VAS疼痛评分情况

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跟腱损伤机制探讨

跟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群,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近端指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远端至跟骨结节。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站立时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身体向前倾倒,并协助完成行走、跳跃、奔跑等动作,对人体的负重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肌腱骨复合体的受力均匀、一致,但剧烈运动时,整个足部的着力位置变动较大,致使主动肌的收缩、协同能力降低,进而造成肌腱骨的承重出现不平衡,引发跟腱薄弱区损伤或加重其损伤风险。跟腱损伤是骨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导致跟腱损伤的原因有很多,而运动不当误伤跟腱的案例最多。张建等人[5-6]在研究中明确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导致患者损伤的机制有两种,一种是由于长期进行远距离跑跳运动,以至于引发跟腱退行性病变,最终诱发跟腱损伤,这种原因导致的损伤,患处表面皮肤未受到影响,属于闭合性;另一种是由于锐器切割或直接打击所导致的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跟腱出现断裂,则属于开放性。”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往往是由于肢体在突然起跳、足尖贴近地面的那一刻不能负重所导致的损伤,需要对患肢进行淤血、肿胀消除处理以及疼痛处理,预防感染发生,同时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康复训练,才能保证其尽快康复。

3.2 跟腱损伤治疗研究

外科治疗跟腱损伤往往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同时施以理疗加康复指导等干预,而这便是系统治疗的基础方案。在此方案的基础上,注重患者负性心理的干预,以激发其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另外,李静文[8]在对照研究中表明,“外科系统治疗在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中效果显著。”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背屈角度分别为(30.27±3.76)°、(12.38±1.87)°,跖屈角度分别为(45.38±1.89)°、(25.76±2.76)°,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6.59±1.49)周、(12.38±1.86)周,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李涛等人[7-8]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充分说明系统治疗方案在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给予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系统治疗,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使背屈角度以及跖屈角度达到最佳状态,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军,武理国,马一平,等.经皮微创缝合术联合中药薰洗和功能锻炼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J].中医正骨,2016(4):236-237.

[2] 李兴轶,王吉人,赵丹.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跟腱损伤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3):145-146.

[3] 王洪,张波,张磊,等.外踝上后外侧筋膜皮瓣治疗儿童开放性跟腱损伤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4(14):206-207.

[4] 陈凯,康志学,穆广态,等.跟腱龙微创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16(8):132-133.

[5] 张建,万圣祥,肖颖锋.闭合性跟腱损伤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45-46.

[6] 文汉林,潘振宇,喻爱喜.开放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1):195-196.

[7] 李涛,张焕玲.运动性跟腱损伤的康复治疗[J].中外医疗,2016(18):45-46.

[8] 李静文.运动性跟腱损伤的临床外科系统治疗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77-478.

(收稿日期:2018-04-11)

猜你喜欢

外科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