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其运行保障体系

2018-10-24虞鲲

对外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创新创业

虞鲲

[摘要]深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實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推进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分析我国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构建一个由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组成的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建立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运行保障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保障体系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多方协同合作。近年来,财经类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但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设计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提出该计划运行的保障体系。

一、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积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财经类院校积极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大部分财经类院校开设了创新类课程,该类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进行应用性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技能。一些院校开设了创业类课程,该类课程通常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有一些院校开设了创业实训类课程,这类课程通过组建创业团队、确定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创业能力。

(二)积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我国财经类院校积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目前已经建成一些实验教学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学生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目前,多数财经类院校都根据教学需要建设了各类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并借助这些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三)积极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财经类院校积极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组建的渠道主要通过校内培养和外部聘请。一是支持校内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学习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二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研发人员等为创新创业教育校外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通过专题讲座、座谈、科学研究、创业指导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相对于其他院校,财经类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因此一部分学生把本科学习看作过渡阶段,一些学生的奋斗目标是考研,忽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偏弱,整天忙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与兴趣。

(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如何科学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创新创业课,合理安排专业知识教学和创新创业知识教学,是当前财经类院校课程设置面临的难题。近年来,财经类院校积极探索课程设置,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但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数量仍然较少且不成体系,更未能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创新素质,丰富的创业经验。目前,由于人才流动、人员编制等原因,大部分财经类院校师生比例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为没有职业经验的年轻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培训也没有创业经历,一部分为退休返聘的专业教师。这样的师资队伍不能有效传授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更不能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多数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投入不足,实践平台系统未能形成,实践平台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如安徽财经大学各类实验实训室的数量偏少,开放使用时间有限,难以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建立的实践实习基地数量虽然较多,但多为“挂牌基地”,实际使用的较少,即使使用,也多为安排学生参加学校,很少安排学生动手操作。

(五)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缺失

对传统专业知识教学,财经类院校有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方式等缺失,不能真实反映创新创业效果,更不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给予科学的评价。由于缺失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一些财经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缺乏科学管理,难以达到人才培养预期目标。如,部分院校的学生在申报实践项目时目标性差、可操作性不强,而教师也不对学生的项目申报进行潜心指导。

三、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设计

(一)科研创新训练计划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为了激发、促进学生运用研究性方式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培养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一种科研项目资助计划。财经类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科学设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类型与数量。教师应在学生申报训练计划项目、开展项目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等环节,给予全程指导。科研训练计划的目标不在于学生能否在科研训练活动中获得原创性科研成果或开展真正的创业实践,而是在实施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就是目的。

(二)科技竞赛计划

科技竞赛计划是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等而设计的一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竞赛管理,应成立有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统一管理各项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科技竞赛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由学生来组织和开展。对各类竞赛活动,学院都应给予资金支持和场地保障,对竞赛获奖的个人或团队,学院应给予物质奖励和证书认定。

(三)创业训练计划

创业训练计划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素质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计划内容如下:1.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过程要遵循大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形成规律,科学设定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创业教育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训课程教学,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需要注重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则侧重于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发现机会、防范风险、承受挫折等能力的培养。2.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则需要让学生参加到创业活动,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

(四)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和社交能力培训而设计的一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学生还可获得相关技能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增添就业砝码。职业技能培训应根据不同学年的大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设计不同内容,分层进行,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问,融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和完善中。

四、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运行保障体系

(一)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效开展,财经类院校需要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和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层面,应成立有分管教学科研的校长、教务处处长、创业学院院长和团委书记等组成的训练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训练计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协调校内外训练计划参与人员等工作。各学院(或系)应成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具体负责训练计划的组织实施,保证训练计划有序开展。

(二)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一企一研”平台

校内实验实训平台难以满足大学生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开展,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校一企一研”平台。平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展开:定期邀请成功企业家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形成科学的体系;通过提供研究经费和研究场地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实践。

(三)建立大学生创新創业训练信息管理系统

在大数据时代,应充分运用互联网知识和信息技术,建立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率。在信息系统上可以发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申请信息,让学生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同时,对立项的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结项申报。此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借助于该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进行全程指导。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创新创业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川工商学院“二三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信号系统安全软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