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览民国课堂,思智慧设计

2018-10-24高东梅

关键词:林黛玉教学设计智慧

高东梅

摘 要:民国时期的课堂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现在被反复强调的要多设计导入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练习性学习活动和欣赏性学习活动,在那个时代早就习以为常。借鉴民国教授的做法,《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抓住“林黛玉”这个主人公,有智慧地设计教学:借助图式,启发质疑;深入探究,分析形象;对比思考,升华理解。

关键词:民国课堂 教学设计 智慧 林黛玉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在教学中至少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读过原著的学生并不多,人物庞杂,梳理有难度;二是涉及文言知识,理解原文有难度;三是感兴趣的學生并不多,课堂参与有难度。如何联系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成了这节课设计的难点。

华东师范大学胡惠闵教授曾形象地把老师和学生比作“杯子”和“鼠标”,学习反应慢的学生,思维往往像“鼠标”,“杯子”讲的话,“鼠标”不可能听懂,那就要求“杯子”做出相应的调整,让自己去适应“鼠标”。简而言之,教学设计步骤可简单概括为以什么样的“学”定什么样的“教”。结合胡惠闵教授的观点,不难得出结论:对于一篇文章而言,过于重视教的艺术和方法,忽略教学的内容,忽视所教学生的基本能力,那肯定不是理想的课堂。为此,在充分重视小说这一文体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分析环境特点和独特的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名著的经典价值,应是更多教师关注的重点。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关注民国时期的课堂,发现那时的课堂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现在一直被反复强调的要多设计导入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练习性学习活动和欣赏性学习活动,在那个时代早就习以为常。《林黛玉进贾府》可以挖掘的内容很多,可以是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文本语言、作品魅力、主题思想等,但对于这样一篇小说而言,围绕一个切入点来深入设计教学则更为重要。我们不妨借鉴民国教授的做法,来谈谈《林黛玉进贾府》如何抓住“林黛玉”这个主人公,有智慧地设计教学。

一、借助图式,启发质疑

民国教授闻一多,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讲授古代神话图文并茂,充分发挥画家的才能,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钉在黑板上,将原本枯燥的课题讲解得出神入化、引人入胜。他的教学设计,力图把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来表现,这样便于吸引学生,激发他们阅读和思考的兴趣。

图式,是学生通过阅读后加工文本信息的基本知识框架,它直接反映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各种有效的图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非常有益。特别是明显按照空间顺序展开的小说,我们不妨也从图式入手,通过画出人物线路图,把抽象复杂的文字用形象、直观的图来表示,便于学生理解。细读《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我们不难发现,林黛玉初到贾府的过程,很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为此,教学设计第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初读文本,画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线,标出不同地点见到的主要人物,这样,为快速了解贾府的整个布局和人物关系提供依据。在学生自由画路线的过程中,他们势必会产生一些疑惑:为什么林黛玉进的是西边角门?为什么林黛玉进入荣国府需要不同奴仆的带领?为什么林黛玉会走迂回的路线?为什么贾母只和小儿子贾政住在一个屋檐下?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学生便能够充分关注本文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了。

教学设计旨在达到预期教学成果的最优化。为此,想要教什么和实际教什么之间,在语文课堂上常常会有一定的距离。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教与学绝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两者趋向一致,学生才会有收获。为此,面对庞杂的教学内容,学会根据不同文体和教学内容来取舍教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深入探究,分析形象

民国教授傅斯年,反对“填鸭式”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他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要求学生阅读原始资料,借此掌握学习方法,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启发思考,提升能力,而不是局限于阅读最近出版的点评之作或教师讲义,更不是局限于学习的文本本身。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他要求学生主动进入图书馆,翻阅、了解各种相关的知识,用批注的方式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和纯粹的文本阅读方式相比,让学生广泛阅读、进行批注,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做深入思考——阅读的价值便在于此。《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林黛玉的性格分析自然是教学的关键。教学设计中,不妨加入“人物探究”环节,与其分析本回中出现的众多人物,不如抓住林黛玉这个角色深入剖析——抛开一切旁枝,让学生先通过阅读《红楼梦》的第一回、第五回、第二十七回、第九十八回等,充分了解林黛玉的出身、和贾宝玉的爱情、寄人篱下的状态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除了翻阅图书馆的资料外,网络上各种关于《红楼梦》的专题解说(包括《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蒋勋细说红楼梦》等)都可以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物。进而,根据第三回提出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问题,如“为什么贾宝玉会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为什么林黛玉要如此小心谨慎”,启发学生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有更为充分的了解。

语文特级教师王荣生曾形象地说:“‘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可以说是许多语文课的真实写照,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往往就表现为一堂课充斥着大量的与‘语文关联不大甚至明显无关的东西。”我们要学会指导学生去耕田,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田地,还要学会改善种田的方法。为此,对于这样的经典文本,在教学设计中完全有必要让学生充分去阅读原著内容,尽可能地多角度理解,这对于理解教材意义重大。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把时间给学生,让他们紧紧抓住原著中的经典片段开展研究。

三、对比思考,升华理解

民国教授钱锺书上课旁征博引,会通中西,侃侃而谈,语多精辟,见解新颖。他在讲授《欧洲文艺复兴》与《当代文学》时,以欧洲为主线,兼及英国,每讲总有新意,令人不忘。在他的讲课中,时常会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进而让学生对于一个文化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依据文本,加入对比阅读鉴赏,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确如此,万事万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也毫不例外。运用比较的方式开展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过程,可让学生从分析、综合中形成抽象概括能力,激发主动意识。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在教学设计中,不妨加入“中西小说人物塑造”比较环节,让学生就熟知的一个西方小说中的人物和林黛玉做对比,肯定学生的不同理解。其间,引导学生关注对林黛玉“眉目”的描绘,再引入学生熟知的文学名著《飘》中郝思嘉的首次出场,《简·爱》中简的首次出场,启发学生体会中西方不同的审美情趣——东方文学更为写意,充分用虚笔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西方文学更为写实,给人以真实感。

以上列举的三位民国教授,尽管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都采用了适切的方法,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

猜你喜欢

林黛玉教学设计智慧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