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研究

2018-10-24纪钦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刺康复

纪钦

成都市青羊区惠民医院中医科,四川成都 610000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由多因素引发的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因脑血管阻塞或者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又称脑血管意外,其特征是发病急、易复发,且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昏迷、意识障碍或口眼歪斜,容易遗留活动障碍、智力下降等症状[1]。我国脑卒中每年的发病率为219.10万人,位居世界首位,在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中有超过70%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下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上、经济上的压力[2]。2016年3月—2017年10月,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8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就诊前后顺序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类型、病灶部位、发病部位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病程小于3个月为新发病例,病程3个月~1年为既往病例。

1.2 病例入选与排除标准

脑卒中的诊断符合1995年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经CT和/或MR确诊。纳入标准:年龄26~80岁;脑出血或脑梗死后;有肢体障碍;意识清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特殊人群,如精神疾病、孕产妇、恶性肿瘤者;无法完成随访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康复治疗。

1.3.1 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凝集、稳定板块、降压降旨及控制血糖等药物。

1.3.2 康复治疗 ①心理干预: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适量的功能训练。包括神经促通、运动学习,如患肢主动与被动的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训练、体位转移、站坐转换、步态训练等,30 min/次,强度可逐渐加大。③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戴、洗脸、刷牙、梳头、喝水、鞋子及使用轮椅、拐杖等生活应用。

1.3.3 针刺治疗 主穴取百会、手三里、内关、外关、尺泽、水沟、委中、三阴交、极泉。风痰瘀塞证者加合谷、丰隆;肝肾亏虚证者加太冲、太溪;气虚络阻证者加血海、足三里。单侧取穴针刺,先左后右交替进行。常规消毒,针刺采用0.35 mm×25~75 mm毫针[豫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70190号],操作方法依照石学敏教授主编《针灸学》。每次留针30 min。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

观察指标:①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edified barthel index, MBI);②综合功能评定,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两组均在治疗1个月、3个月进行评定,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BI比较

两组治疗3个月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的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3个月 MB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3个月 MBI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入组时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26.3±12.6 25.4±13.1 0.392 0.851(49.3±12.6)*(50.4±13.1)*0.868 0.043(81.5±16.2)*#(66.8±15.3)*6.547 0.021

2.2 两组治疗前后WMFT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3个月WMFT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的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3个月WMFT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3个月WMFT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入组时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28.5±10.3 29.3±10.6 0.273 0.742(48.9±12.4)*(39.2±13.8)*0.459 0.031(55.3±14.3)*#(43.1±10.8)*7.314 0.017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甚至出现脑缺血性坏死,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缺失,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3]。虽然对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在不断提升,但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情况还比较多,对患者的心理与生活都产生极大影响,也给患者家庭带来负担与压力[4-5]。该研究探求针刺穴位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综合功能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

该研究中,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与治疗组的MBI评分、WMFT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P<0.05),而研究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的 MBI评分为(81.5±16.2)分、WMFT 评分为(55.3±1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8±15.3)分、(43.1±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加康复训练,比单纯康复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综合功能的提升更有效。郑婵娟等[6]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观察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研究表明,针刺加康复训练3个月,患者的Wolf运动功能(53.6±10.1)分、日常生活能力(89.1±10.4)分都显著优于康复治疗组(42.5±10.6)分和(77.3±12.6)分,与该研究结果相似。

脑卒中祖国传统医学称中风,其病与心、肝、肾、脾密切相关,循经辨证针刺之治法为醒脑开窍、舒经通络、滋养肝肾。Chen X等[7]研究发现,针刺能够减少无关运动皮层与同侧联带运动的代谢,增强大脑和肢体的联系,因此,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偏瘫的恢复。针刺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减少脑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改善脑部运动区的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的重塑等[8]。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脑卒中安全、有效,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比单纯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针刺康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