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

2018-10-24晏祥远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牵拉娩出丙泊酚

晏祥远

丘北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丘北 663200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手术指征的改变,剖宫产在我国也越来越常见。硬膜外麻醉时剖宫产首选的麻醉方法,其可以保证产妇的安全、无痛、肌松良好,并且还要保证产妇的生命体征的稳定和新生儿的安全,但是其主要的缺点是阻滞不全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牵拉内脏的时候会有明显的牵拉痛,同时这也增加了产妇的生产风险以及手术操作的难度[1]。手术期间,产妇的意识是清醒的,可以感受到牵拉等行为,所以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有资料显示产妇术中会因为疼痛而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等,进而影响新生儿健康[2]。该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 21~34 岁,平均年龄(26.3±4.2)岁;观察组产妇年龄 22~35 岁,平均年龄(26.9±4.6)岁。两组产妇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产妇无心肺等重要脏器的疾病。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硬膜外麻醉,让患者取侧卧位,于L2~3椎间隙性穿刺,先给予5 mL的2%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43676),在确定导管前端末置入蛛网膜下腔并确定麻醉平面后,给予8~12 mL的0.75%的盐酸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000103)。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再给予丙泊酚 (国药准字H20030115),于切皮前给予1~2 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两组产妇在手术中以及术后均给予持续的吸氧等护理,并持续心电监护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作用完全时间,术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评分以及脐血血气分析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中的数据均由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麻醉作用完全时间为 (145±27)min,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为(19.3±3.5)min;观察组中麻醉作用完全时间为(205±15)min,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为(12.7±2.5)min,如表 1。

表1 两组产妇麻醉作用效果的比较[(±s),min]

表1 两组产妇麻醉作用效果的比较[(±s),min]

组别 麻醉作用完全时间 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145±27 205±15 13.7 0.06 19.3±3.5 12.7±2.5 10.8 0.06

对照组中发生头痛的有4例,低血压的有3例,呕吐的有3例;观察组中发生头痛的有2例,低血压的有1例,如表2。

表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比较

新生儿评分中,对照组 1min Apgar为 (9.51±0.40),5min Apgar为(9.64±0.34),pH 为(7.31±0.02);观察组 1min Apgar为 (9.52±0.48),5min Apgar 为(9.62±0.33),pH 为(7.31±0.02),如表 3。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时妇科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其操作较为简单,并且作用的时间较长,不同时术后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因此在妇科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但是硬膜外麻醉最主要的弊端在于其阻滞具有不完全性,并且阻滞的时间较慢,对于牵拉的作用较为敏感,也成为手术中最大的阻碍。由于手术过程中产妇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以及恐惧的心理,并且由于术中对内脏各器官的牵拉,让产妇的心率以及血压等会出现应激性的增高,改变了产妇的基础生命体征,进而可能会对新生儿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胎儿的安全[3-4]。硬膜外麻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而持续性的低血压可以减少血流灌注,导致胎儿的缺氧缺血,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新生儿窒息,硬膜外麻醉下产妇可能因为强烈的牵拉痛而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虽然其麻醉的效果十分的显著,但是不能完全抑制手术中的自主神经的活动,因此镇静剂的使用有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表3 两组新生儿情况的比较(±s)

表3 两组新生儿情况的比较(±s)

组别 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分)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分) pH对照组观察组t值 P值9.51±0.40 9.52±0.48 0.11 0.91 9.64±0.34 9.62±0.33 0.29 0.76 7.31±0.02 7.31±0.02 0.00 1.00

丙泊酚是一种脂溶性的非巴比妥类的短效麻醉药物,其起效作用十分的迅速,作用时间较短,并且可以多次给药,在体内无积蓄,可以根据患者术中的情况加减用量。丙泊酚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在镇静的期间,可以选择性的保持患者的自主呼吸,并且在胎儿娩出的过程中由于静推了丙泊酚,减少了产妇术中由于牵拉导致的疼痛,缩短了胎儿的娩出时间,减少了产妇的疼痛刺激,也间接减低了胎儿由于分娩时间过长导致的窒息发生,该实验中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统计学意义[5]。丙泊酚代谢作用时间较短,血药浓度下降迅速,在胎儿体内的代谢经过肝脏后血药浓度下降约50%,通过下腔静脉进入胎儿的脑循环,因此小剂量的使用丙泊酚是不会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以及胎儿窘迫,德吉等人[6]认为丙泊酚在剖宫产中的应用较为安全,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05),对新生儿等无影响,。 再者丙泊酚还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应激反应,明显减少了产妇术后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李彦新认为丙泊酚还具有抗多巴胺受体的作用,阻断了多巴胺的传导,降低了产妇术后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概率,因此也缓解了产妇的焦虑情绪[7-8]。周召文等[9-10]认为静脉推注丙泊酚其操作较为简单,并且减少了产妇牵拉痛的敏感度,加快了胎儿的娩出时间,不仅消除了产妇的恐惧心理,同时还保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减少了新生儿的危险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该实验研究证实,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的提高产妇的麻醉效果,增强镇痛的效果,丙泊酚的主要作用是催眠、镇静和遗忘,并且起效迅速,苏醒的时间较短,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的情绪。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加快了胎儿娩出的时间,降低了胎儿在娩出过程中的危险,同时由于丙泊酚可控性较强,可随患者术中的变化而加减,镇静较为平稳,减少了产妇术后恶心、呕吐等的发生,其均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新生儿方面讲,丙泊酚辅助麻醉的观察组在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以及胎儿脐血血气分析中,两组新生儿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丙泊酚对于新生儿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总而言之,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对于剖宫产产妇可以明显的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减少了产妇分娩中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和不良反应,对于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牵拉娩出丙泊酚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臀位剖宫产改良式臀牵引术的应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