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研究

2018-10-24郦红艳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败血症丙种球蛋白日龄

郦红艳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江苏镇江 212000

新生儿败血症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一种较严重感染性疾病[1],是由于病原体入侵了新生儿的血液并进行生长,繁殖[2],此过程中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引发患儿全身性的炎症反应[3]。对于该败血症的治疗多采取抗生素治疗[4]。该次研究拟探究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的静脉滴注所产生的临床疗效,选取该院在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败血症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接受治疗败血症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日龄为1~28 d,平均日龄为(15.7±2.8)d;观察组男 13 例,女12 例,日龄为1~28 d,平均日龄为(15.1±3.2)d。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等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研究的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该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分别采用头孢曲松及头孢比肟治疗,患儿刚入院时需进行相关的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抗生素注射分别采用头孢曲松及头孢比肟治疗进行注射,头孢曲松 50 mg/(kg·次)qd,头孢比肟 50 mg/(kg·次) q12 h 1次。

1.2.2 观察组 患儿在以上基础上采取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国药准字 S20013046),1 g/(kg·次)4~6 h 滴完用 1~2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儿体温改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疗效。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具体为显效:体温恢复正常,细菌分离培养结果为阴性,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体温接近正常,细菌分离培养为阴性好转,临床症状好转;无效:细菌分离培养结果为阳性,临床症状无好转现象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选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针对文中涉及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选(±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选[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体温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血清PCT和CRP水平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改善时间用了(2.36±1.02)d,住院时间为(12.31±1.43)d,PCT 水平为(2.15±1.26)ng/L,CRP 水平为(13.01±5.38)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t=2.857、15.446、5.273、6.092,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结果对比(±s)

组别 体温改善时间(d) 住院时间(d) PCT(ng/L) CRP(mg/L)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值P值2.92±1.09 2.36±1.02 2.857<0.05 21.03±1.97 12.31±1.43 15.446<0.05 4.72±1.36 2.15±1.26 5.273<0.05 16.24±2.84 13.01±5.38 6.092<0.05

2.2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00%(23/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72.00%(18/25)](χ2=7.238,P<0.05)。

3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6],所以极易受到感染而诱导全身性炎性反应[5],病情十分凶险[7],有较高致死率[8]。其致病机理在于由于新生儿具有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则受到病原菌攻击时抵抗能力很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很快发展成为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病原体侵入到新生儿的血液中进行生长繁殖并释放多种毒素,对患儿造成严重的侵害。大多数为低体重儿,早产儿等发育不良的新生儿容易患病,并且大多由于呼吸道受感染产生。而足月儿相对患病几率较低,其感染途径多以脐部感染,皮肤感染为主。临床症状不很典型,尤其早产儿。当发生黄疸,出血倾向,肝脾大,休克等症状时高度怀疑败血症[9]。新生儿被感染之后机体为应对该种病原菌的侵入而发生炎症反应;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使得细菌进入到血液中,其释放的多种毒素刺激免疫细胞过度释放炎性的介质等,进而发生败血症。临床上有研究证明,致使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菌种,则最直接的治疗方式为使用相关抗生素。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是耐药病原菌的产生,抗生素疗效下降。例如临床上被经常使用的头孢噻肟,该抗生素属广谱,且价格低廉,毒性很低,使用广泛,但抗药性的产生使得药效极大减退。丙种球蛋白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10],有利于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抗体上调,从而靶向抑制病原微生物与相关受体结合而增强免疫力发挥疗效[11]。其中含有IgG抗体,具有免疫调节,免疫替代的作用,通过与靶细胞受体,靶微生物受体,靶毒素结合,降低毒力,同时可形成有效的抗体复合物来增强免疫能力。因而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辅助补充丙种球蛋白有利于修复受损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有研究显示[12],用抗生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使患儿体温改善时间用(4.9±1.1)d,血清CRP水平降为 (12.58±5.27)mg/L,显著优于单用抗生素(P<0.05)。

该次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改善时间用了(2.36±1.02)d,住院时间为(12.31±1.43)d,PCT 水平为(2.15±1.26)ng/L,CRP 水平为(13.01±5.38)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t=2.857、15.446、5.273、6.092,P<0.05);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00%(23/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72.00%(18/25)、(χ2=7.238,P<0.05)。 由此可见,采取抗生素治疗联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的方式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患儿康复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败血症丙种球蛋白日龄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蛋鸡合理投料量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