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不同用药途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分析

2018-10-24吴友贵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气泵咽峡炎肌肉注射

吴友贵

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泰州 225300

有资料[1]显示,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因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病情严重。症状表现为咽部疼痛、发热、拒食等,临床治疗以干扰素疗法为首选[2-3]。以往临床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首选抗病毒药物展开对症治疗,而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频繁,且临床效果确切。对此,该次将120例该院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分为两组展开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120例该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医学伦理会认可。以随机法分组:对照组60例,年龄5个月~6岁,均值 (3.2±1.1)岁 ;33 例(男):27 例(女);治疗组 60例,年龄 6 个月~6 岁,均值(3.3±1.2)岁;32 例(男):28例(女)。研究对2组资料比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4];②医学伦理会认可[5]。排除标准:①单纯疱疹患儿;②白血病性咽峡炎患儿[6]。

1.3 方法

①治疗组予以干扰素气泵吸入治疗:予以患儿气泵吸干扰素(国药准字 H10970070),剂量:<1 岁:50万 U;1~5 岁:50~70 万 U;5~10 岁:100 μg,加入1 mL生理盐水稀释后气泵吸入,每日气泵吸入2次,持续治疗5 d。②对照组予以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予以患儿肌肉注射干扰素,给药剂量与治疗组相同,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同样每日肌肉注射1次,持续注射5 d。

1.4 观察指标

给药后,记录2组退热时长、疱疹消失时长,并作对比。

1.5 效果评估

给药后对2组用药效果展开评估,发现给药后1~2 d,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咽部疱疹明显缩小,即显效[7];患儿给药后3~4 d,体温下降到正常状态,咽部疱疹缩小,甚至消失,即有效;患儿给药后超过4 d后,发热持续,疱疹没有消失,甚至形成溃疡,即无效[8]。治疗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6 统计方法

该研究选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涉及的退热时长、疱疹消失时长等计量资料,选(±s)表示,进行t检验;治疗有效率属于计数资料,选[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是75.00%(χ2=14.653,P<0.05)。 见表 1。

表1 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对比2组退热时长、疱疹消失时长

治疗组退热时长(2.65±1.35)d、疱疹消失时长(3.00±1.65)d 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3.85±1.50)d、(4.80±1.25)d(P<0.05)。见表 2。

表 2 2 组退热、疱疹消失时长比较[(±s),d]

表 2 2 组退热、疱疹消失时长比较[(±s),d]

组别 退热时长 疱疹消失时长治疗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2.65±1.35 3.85±1.50 16.792<0.05 3.00±1.65 4.80±1.25 13.241<0.05

3 讨论

有研究者[9]指出,疱疹性咽峡炎属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传染性非常强。临床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以往选广谱抗病毒药病毒唑展开治疗,虽然能改善疗效,但易伴发腹泻、贫血等病症[10]。因此,选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展开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干扰素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存在于正常人体的血液中,抗病毒作用较明显,同时也是抗病毒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淋巴因子,不仅能限制病毒的复制与扩散,还可启动相关的免疫反应,激活细胞活性,同时增强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1]。该研究应用的干扰素可以增强机体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对于病毒感染细胞的对抗作用使得细胞内病毒的增殖以及复制情况受到抑制。另外干扰素也能够对没有感染的细胞产生作用,通过作用于细胞膜受体,发挥诱导作用,使得胞浆酶形成,对冰敷感染的传播形成抑制,生物活性良好。有研究者[12-13]指出,干扰素给药途径主要以全身用药为主,且给药途径较多,但高浓度的干扰素不管在体外还是体内,对抗体形成都会起到抑制作用,随着干扰素浓度增高,所产生的抑制效应就会明显增强。

该研究发现治疗组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75.00%更高(P<0.05);提示干扰素气泵吸入给药途径所产生的疗效更显著,这是因干扰素经雾化后可形成小微粒(直径1~5 μm),微粒可直接透过黏膜进到咽部,而后和病毒组织完全接触,保证局部药物抑制病毒浓度,从而缓解病情[14]。除此之外,雾化吸入给药途径操作起来较简便,家长与患儿容易接受,局部给药剂量较小,操作安全性较高,能较好地避免干扰素肌肉注射后伴发的各种不良反应,这也是临床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个首选疗法。

该研究也发现研究组退热时长 (2.65±1.35)d、疱疹消失时长(3.00±1.65)d,均短于对照组(3.85±1.50)、(4.80±1.25)d(P<0.05)。 表明干扰素气泵吸入在退热、疱疹消失时长等方面,均比干扰素肌肉注射更确切。弓育梅[15]为分析干扰素雾化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对50例患者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退热时长(2.53±1.03)d、疱疹消失时长(3.15±1.75)d,均短于对照组(3.95±1.48)、(4.90±1.30)d。与此次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选干扰素气泵吸入途径给药,即可充分提升治疗有效率,还能缩减退热、疱疹时长,促进归转。

猜你喜欢

气泵咽峡炎肌肉注射
某轻型电动商用车打气泵的振动优化研究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超便携电动抽气泵
手机自拍悬浮系统
手机自拍悬浮系统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腹腔镜术后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72例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