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2018-10-24周雪芳吴照红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通过率初筛合格率

周雪芳,吴照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耳鼻喉科,新疆乌鲁木齐 800002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我国卫生部及中残联明确规定的妇幼保健常规检查之一,在我国全国各地均在广泛的进行,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的听力损害发生率差异较大,约在2.41%~9.52%之间,这与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各项影响因素相关[1]。该研究2015年11月—2018年3月间通过回顾分析3 672名新生儿的普遍听力筛查资料,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于该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3 672名,其中男婴2 044名,女婴1 628名,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儿563名。该研究所有对象的监护人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筛查流程 对于笔者就职医院产科出生的3 672名活产新生儿进行普遍听力筛查,均采用Accu Screen听力筛查仪对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24 h之后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初步筛查,在出生42 d后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复筛,对于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在出生3个月时完善评估听力的诊断性检查,此后继续随访1年及以上。

1.2.2 筛查条件 工作环境必须安静温暖,无超过45 dB的噪音存在,接受筛查的新生儿应在进食母乳30 min之后,并处于安静的自然睡眠中,无哭闹挣扎,所有参与筛查的工作人员均符合卫生部门相关岗位要求,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1.3 统计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研究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日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情况对比

3 672 名新生儿中初筛不合格的380名(10.31%),合格 3 292名(89.65%);复筛的 380名新生儿中合格286名(75.62%),仍未通过的新生儿94名(24.74%),最终通过诊断性检查证实听力损失的新生儿9名,约占所有筛查新生儿数目的0.25%。在3 672名新生儿中,女性婴儿的合格率为92.03%,男性婴儿为89.87%,新生儿的性别与筛查通过率无明显相关性(χ2=0.681,P>0.05);对不同日龄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按出生日龄分为5组,分别为出生1、2、3、4 d及出生5 d至出院前进行筛查组,分别标记为T1、T2、T3、T4、T5 组, T1 组合格率为 85.91%,T2 组为87.08%,T3组为89.98%,T4组为 92.81%,T5组为92.86%,各组间相较,T1组、T2组及T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46、0.039),T3 组及 T4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日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情况

2.2 伴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及正常新生儿通过率对比

按有无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将3 672名新生儿分为两组,有高危因素组初筛通过率为69.98%,无高危因素组则为95.01%,复筛中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组通过率仅为65.05%,正常组则为85.05%,其通过率显著低于正常组。见表2。

表2 伴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及正常新生儿通过率对比[n(%)]

3 讨论

先天性听力功能障碍是全世界共同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常见的致残病因之一,常导致语言及交流障碍,我国在上海浙江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已将UNHS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范畴,其支出由当地政府负责,目前在我国的较发达地区,听力筛查率可达90%甚至更高[2-4]。但我国国土广阔仍有较多贫困农村地区存在,此类地区不具有相关的医疗设备及也缺乏经验丰富有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对于相关政策还有进一步推行。

对新生儿来说,环境因素对听力可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妊娠期24~28周时所有的健康胎儿均会对声音产生反应,此时噪音会先在母体发生衰减而后再传递到胎儿身上[5-6]。对于出生后需要在监护室内观察的新生儿,长期处于例如监护仪、保温箱、中央空调或柜门开合等噪音环境中,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听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7]。该研究的初筛总合格率为89.65%,与2016年冯春丽等[8]研究结果中37 737名新生儿初筛合格率为89.6%相符,同时该研究表明低日龄如出生第1天(85.91%)及第2天(87.08%)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其合格率远低于第3天及之后筛查的新生儿(分别为89.98%、92.81%、92.86%),这可能是由于出生第1天或第2天的新生儿外耳道和中耳中仍有羊水及胎脂残留,如在天气较为寒冷的冬季此类物质吸收更为缓慢,可导致中耳堵塞,出现传导功能的障碍。因此应尽量规避出生前3 d进行听力筛查,可选择出生5 d及之后。我国先天性耳聋的发病率大约为1%,半数以上的听障患者具有家族史,遗传背景与先天性听障的发病密切相关,这与该研究的结果相符,伴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其初筛合格率(69.98%)、复筛合格率 (65.05%)均低于正常新生儿 (95.01%及85.05%)。此外在院内采取两种筛查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复筛可有效降低假阳性率,对复筛仍未通过的儿童应及时完善诊断性检查以早期明确及时干预,对9例确诊为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患儿进行追踪随访,其中5例患儿在随访的18个月内安装了电子耳蜗,随访期间患儿的语言发育无明显异常;3名患儿因先天耳道及颌面部畸形采取了手术治疗,同样语言发育无异常;另有1例患儿因合并其他疾病死亡。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中会有多种影响因素可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及时干预,同时尽量减少假阴性结果可能导致的漏诊,从而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率及质量。

猜你喜欢

通过率初筛合格率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不同剂量区间三维γ通过率分析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新时代下如何提高高职机电类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