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

2018-10-24庄兵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切口

庄兵

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海门 226141

胆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患者往往表现为剧烈的急性右上腹疼痛,疼痛往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手术切除胆囊是临床上针对胆结石的最有效手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上最长选择的术式。该次研究以该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胆结石患者为例,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病人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该院收治的50例胆结石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研究组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23~70岁,平均年龄(46.54±12.27)岁;试验组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在25~75岁,平均年龄 (45.88±10.3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提出关于胆结石的诊断指标[2];②符合手术指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或肝肾功能疾病者;②妊娠期妇女;③凝血功能障碍者。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批准,患者资料获取经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患者仰卧位,全麻,按照常规行消毒铺巾,暴露手术视野。采用三孔操作法,分别在患者剑突下1 cm,锁骨中线肋缘下1 cm,腋前线肋缘下作切口,分别置入10 mm和5 mm、5 mm套管针[3]。于主操作孔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若存在粘连情况可用海绵棒钝性分离,充分显露胆总管、胆囊管和肝总管,分离胆囊管周围的组织,在距胆总管3~5 mm处用钛夹钳夹闭胆囊管并切断,在胆囊三角内侧钝性分离寻找胆囊动脉并切断。剥离胆囊,充分电凝胆囊床,仔细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后,将胆囊置入标本袋中于剑突下切口取出[4]。最后,消除气腹,缝合剑突和脐部的腹直肌鞘,用创可贴闭合伤口。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患者平卧位,全麻,按照常规行消毒铺巾,暴露手术视野。于右侧肋缘下方沿着腹直肌走向作1个4~8 cm长的斜行切口,依次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进入腹腔,观察腹腔情况[5]。准确找到胆囊并暴露胆囊三角和胆总管,分离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从胆囊底部潜行分离胆囊直至胆囊管处,确认胆囊动脉后将其胆囊管一起切断结扎,取出胆囊,电凝止血并按照常规缝合。置入纱布条5 min后观察有无胆汁或血迹。最后,逐层缝合完成手术[6]。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切口I期愈合,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切口I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或轻微不良反应;无效:均未达到以上要求。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试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00%、9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研究组(n=25)试验组(n=25)t值P值手术时间(min)78.45±6.23 75.23±7.12 1.021 3 0.341 5术中出血量(mL)下床时间(d)48.14±12.05 50.07±13.42 0.582 4 0.327 8 1.54±0.78 2.08±0.84 4.071 2 0.034 4住院时间(d) 手术费用(元)4.85±1.15 5.73±1.43 5.010 7 0.020 5 8 145.24±231.76 6 533.45±216.52 8.244 1 0.000 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粘连、1例胆管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8.00%;试验组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2例胆漏,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0 1,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的症状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密切的关系,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能终身无症状,而较大结石患者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不适,嗳气和厌食[7]。肝胆管结石常常合并存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恶心、呕吐甚至黄疸等症状,并发症多且严重,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症状[8]。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普通的胆结石和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但腹腔镜技术的手术视野小,对于腹腔粘连严重、急性胆囊炎导致胆囊过度肿大的情况并不适用[9]。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在传统开腹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手术对于医疗器械的要求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并且小切口切开方式能够更好的暴露手术视野,操作方便,尽管其造成的创伤不能与腹腔镜媲美,但可显著缩小肌肉损伤,术后疼痛减少,愈合较快,经济适用。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试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00%、9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试验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相当,但前者的创伤小、对患者的伤害小,快捷方便,并发症少;后者的费用小,效果也好。因此,在实际手术时可根据患者意愿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这与赵芝祥[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赵芝祥针对收治的120例胆结石患者为例,分别行小切口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36.54±7.11)min、术中出血量(46.22±3.35)mL、下床活动时间(6.42±2.55)h、住院时间(4.25±1.33)d、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33%)方面,明显的低于小切口组。再次证明,针对于胆结石患者,展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不仅效果确切,且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对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于胆结石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腹腔镜的并发症少,创伤小,但住院费用较高,因此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尊重患者的选择推荐更适合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囊切口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