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2018-10-24杨鑫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溶栓

杨鑫

长春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 130051

急性脑梗死属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且易于致残、乃至引起死亡;其起病机制主要在于脑部血流受阻后而使得脑组织衰亡、以及脑血流量缺乏而致死大量的脑细胞[1]。阿替普酶经实践验证对该病有明显效果,但是怎样取得最佳效果以更为有力的维护、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尚待深层的探索。现阶段,随着丁苯酞的问世并逐渐推广使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救治也增添了新的对策[2]。该文选取将在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确定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对该病在选择阿替普酶溶栓的同时又配合采取丁苯酞注射液来实施救治所取得的实际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确定为分析对象,且所选病例均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随机的原则划为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实验组男性31例,女45例;年龄均是处于 41~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3.07±11.29)岁;从起病到来院用药的时长为74 min~5.1 h,平均为(137.16±19.03)min。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均是处于42~7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2.06±12.46)岁;从起病到来院用药的时长为76 min~5.3 h,平均为(139.16±17.31)min。该两组在性别、以及病史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着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组 ①溶栓之前的基本治疗:自患者来院后,即要先称其体重,查对静脉溶栓的所有禁忌证、以及各类适应证。选择静脉适合通道。以鼻导管的形式吸氧。然后,随时观察血氧饱和度与血压变化,并监测脉搏、呼吸、及心电。②溶栓时的治疗:具体的溶栓策略如下:将阿替普酶(批准文号:S20110051)共0.9 mg/kg体重 (最大剂量为 90 mg),总剂量的 10% 先从静脉推入,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持续静脉滴注。与此同时选择丁苯酞注射液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25 mg 100 mL)实施静脉滴注,其滴注的剂量为25 mg/次,坚持使用2周。③溶栓之后的治疗:溶栓结束后,经过24 h即可借助颅脑CT的手段来排除各种颅内出血,然后,考虑患者脑梗死的实际程度给予适合的用药。

1.2.2 对照组 仅在溶栓环节未同时选用丁苯酞注射液,除此之外,在溶栓前后、以及溶栓环节所采取的疗法均与实验组没有区别。

1.3 疗效评定

依据对脑卒中患者制订的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要求与标准[3](也即CSS)来对该两组完成治疗之前与之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NIHSS)。如果NIHSS评分减少了4分以上,则属于显效;如果NIHSS评分减少了2~4分,则属于有效;如果NIHSS评分减少了0~2分,则属于无效。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实施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 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实际疗效对比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26%),该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的并发症状况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22.37%),该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的临床实际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状况[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不但起病急,而且易于致残、乃至引起死亡[4]。因此,及时选择适合的救治策略对改进实际疗效,提高生活质量、挽救生命有着显著的价值。

现阶段,对于急性脑梗死往往是通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策略来给予救治,其可诱导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血块溶解,能较快的开通患者已受阻的血管,恢复受损脑部的血液供应[5-6],效果明显。但是,建议在该病起病后的4.5 h内使用,同时部分患者应用后存在血管再通差以及再梗死情况。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的化学合成类药物,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缩小梗死面积,最大限度减小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7]。丁苯酞注射液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应用可相互协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血管开通及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经该文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26%),该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有明显差异,这和曹婧等研究结果[8]基本相符(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4%),说明该种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脑梗死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该研究中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又和黄良通等研究结果[9]相符(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9%),说明对于急性脑梗死来讲,在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情况下,如果配合丁苯酞注射液来实施救治,则可弥补单一使用的缺陷,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0],进一步增进疗效以及生活能力。

总之,在选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情况下,配合丁苯酞注射液来对急性脑梗死实施救治,能获得更理想的实际效果,有必要在临床上持续普及。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溶栓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