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热性疾病诊断中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

2018-10-24缪素红张静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降钙素细菌血清

缪素红,张静

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 211100

发热性疾病分为很多种类,一般根据发热的缓急与发热的程度、以及发热的病程和特殊情况或伴发的一些主要症状来进行发热的类别分析[1-2];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感染性发热是最为常见的[3]。相关研究表明[4],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临床中是诊断感染性发热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有效的辨别和诊断出细菌感染患者,该次观察中选取该院2018年1月—5月收治的发热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发热患者中择取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检测情况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其中细菌感染组为50例,男性有26例,女性 24 例,年龄 23~68 岁,平均(45.3±3.4)岁;非细菌感染组为100例,男性有56例,女性44例,年龄20~73 岁,平均(42.4±2.7)岁;对照组为 50 例,其中男性 27 例,女性 23 例,年龄 26~80 岁,平均(48.5±6.4)岁;该次研究中三组患者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患者以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测方法

全部患者在入院之前均经过CRP与WBC的外周血检测,在入院的当天全部患者都采取静脉血2 mL实行PCT检测,1 h内进行离心,将血清分离后冷冻待检,应用规格为FIA8600的免疫定量分析仪对患者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的WBC、CRP、PCT的水平情况。②观察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的WBC、CRP、PCT的水平指标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对比三组的 WBC、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情况细菌感染组的CRP(20.36±12.69)mg/L与WBC(16.01±5.21)×109/L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72,1.52,P>0.05); 对照组的 CRP(6.01±2.11)mg/L、WBC(8.33±1.99)×109/L 水平相比细菌感染组明显较低(t=4.37,4.77,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3.61±2.56)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 (t=5.28,4.89,P<0.05);非细菌感染组 PCT(0.16±0.06)与对照组(0.13±0.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2,P>0.05)。 见表 1。

表1 比较三组的炎性指标检测结果(±s)

表1 比较三组的炎性指标检测结果(±s)

组别 CRP(mg/L) WBC(×109/L) PCT细菌感染组(n=50)非细菌感染组(n=100)对照组(n=50)20.36±12.69 19.21±6.99 6.01±2.11 16.01±5.21 14.93±6.34 8.33±1.99 3.61±2.56 0.16±0.06 0.13±0.04

3 讨论

发热在临床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症状,发热的类型有周期性发热、急性发热和长期发热以及急性发疹性发热与慢性低热等;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急性发热[5-6];引起发热的原因一般与受到感染有关,在进行早期的鉴别时往往比较难以诊断,在医学临床上一般实施血常规检验或者其他的常规检查对患者进行检测和诊断[7],但是由于血检验的分析灵敏度以及检测的时间过长、特异性较差等缺点并不能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说明,并且一般患者在感染后的WBC的指数偏低,但在细菌感染后的WBC指数则会上升,也有部分的细菌感染者在早期感染时,WBC的指数也不明显,从而在对病原体的诊断上更是加大了复杂性和困难性;随着近年来临床检测中多次的实践和求证。研究表明[8-9]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在检测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中是一种可靠稳定的指标,在临床中经过反复的试验后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该研究中,细菌感染组的CRP(20.36±12.69)mg/L与WBC(16.01±5.21)×109/L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 CRP(6.01±2.11)mg/L、WBC(8.33±1.99)×109/L水平相比细菌感染组明显较低;细菌感染组的PCT(3.61±2.56)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非细菌感染组 PCT(0.16±0.06)与对照组(0.13±0.04)比相比无明显差异,这与韦焕杰的研究中[12],细菌感染组的CRP(21.6±11.9)mg/L 与 WBC(17.21±5.52)×109/L 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的CRP(6.32±2.13)mg/L、WBC(8.52±1.69)×109/L 水平相比细菌感染组明显较低;细菌感染组的PCT(3.22±2.53)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非细菌感染组PCT(0.15±0.02)与对照组(0.14±0.02)比相比无明显差异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于诊断发热性疾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作为早期鉴别细菌感染的可靠指标,在临床上鉴别细菌感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降钙素细菌血清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细菌惹的祸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