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18-10-23韦大宇

对外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摘 要]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集聚发展初步显现,但仍存在市场资本活力不足、产业综合服务配套有待增强、物流配套服务不完善、金融配套服务不完善和推动“双创”作用偏弱等问题。培育跨境电商产业主体、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完善跨境电商生态链、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双创和构建 “一带一路”沿线网络经济体等有利于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6-0071-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mprehensive pilot area has shown initial development, but there is still lack of market capital vitality, the need for enhanced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service support, imperfect logistics support services, imperfect financial support services, and weak “double creation” functions problem. Cultivat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dustry main bodies, build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s, improv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chains, vigorously promot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eating a network economy alongside “the Belt and Road”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mprehensive pilot area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Keywords: Cross-border Electrical Commerce;Comprehensive Testing Area;Industrial Clusters

[作者簡介]韦大宇(1978-),男,广西南宁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开放经济发展研究” (KY2016YB606) 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跨境电子商务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 2017KY0963)。

2013—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由2.7万亿元增至6.7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逐年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对外贸增长作用日益显著。2015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明确支持杭州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先行先试。2016年1月,国务院将继续在天津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向更大范围推广试点经验。经过几年建设,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渠道和技术等要素集聚程度不断提升,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初步显现。本文以我国设立的1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试验区内产业集群现状,以及新常态下我国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对外开放改革试点成效。

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集聚逐渐显现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集聚众多跨境电商企业(平台),如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不仅集聚了阿里巴巴、敦煌网、京东、网易考拉海购、顺丰海淘、中国制造网、亚马逊、Wish、eBay和谷歌等国内外龙头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还汇集了近8000家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和制造企业大卖家。深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不仅涌现出一批如环球易购、华强沃光、走秀网、有棵树、赛维和傲基等本土跨境电商优秀企业,还汇集了如聚美优品、华润万家等超过5000家的B2C企业和大卖家。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聚集了亚马逊、京东、顺丰优选等知名跨境电商企业以及威时沛运、亿家人电子商务等一批兼具渠道和技术优势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吸引聚美优品、京东、唯品会、小红书等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初步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引进了阿里巴巴一达通、敦煌网、东方机械网、大龙网、顺丰跨境电商运营中心等4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有阿里巴巴、新华锦信贸环球平台、日日顺、格力电器等2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其中仅新华锦信贸环球平台就与8000多家中小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累计拉动出口近10亿美元。大连、成都、苏州等其他几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均逐步形成了跨境电商企业(平台)为主体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势态。

(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产业集聚逐步增强

杭州、广州和上海等8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建设“单一窗口”平台过程中,将监管部门、跨境电商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物流企业等集群发展,有效汇聚生产、交易、支付、结算、通关、物流及评价等综合信息,实现信息开发共享,互联互通。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有超过6600家跨境电商企业在“单一窗口”线上经营。天津、深圳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分别建立了综合性信息平台和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为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共有696家企业开户,其中跨境电商企业476家。包括“单一窗口”平台在内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有效集聚跨境电商产业关联企业,实现信息产业集聚与共享,为跨境电商产业关联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集群。

(三)跨境电商物流初步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普遍注重跨境电商物流配套服务,在服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跨境电商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如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通过与中外运共同打造 “物流桥”项目,汇集了200家航空公司和82家海运公司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天候的全球在线综合物流服务。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快件、邮件作为主要物流支撑,吸引了多家国内外主要的航空快递公司入驻,实现对美国等10个主要跨境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邮件总包直封。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依托国际深水良港宁波港形成的集疏运体系优势和扎实的外贸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跨境物流,逐步形成跨境电商大物流产业发展趋势。2016年7月和2017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平台和美国移动B2C跨境电商平台Wish分别在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了邮政分仓,促进了大连邮政国际小包业务量迅猛增长。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采取跨境电商+物流通关+保税仓储+保税展示销售“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物流通关、分拨转运和物流服务增值过程中实现了跨境物流企业的集聚发展。

(四)跨境电商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能提供快捷资金清算、进出口融资、出口信用担保等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企业,才能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和金融一体化联动。目前,我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能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的集聚发展。如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通过在多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成立金融服务中心,集聚了支付宝、连连银通、网易宝、贝付等许多国内具备跨境支付、结售汇牌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深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重点打造前海跨境电商金融服务中心,拓宽金融机构为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及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目前,深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汇集中国工商银行 “跨境商贸通”、 江苏银行 “跨境E点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跨境速贷”、 中国农业银行商E付、平安银行“跨境e金融”等创新跨境电商金融服务产品,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低成本、多样性和个性化金融服务。

(五)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初显成效

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肩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使命。跨境电商具有创业门槛低、创业灵活便捷等优势,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已取得初步成效。如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重点打造临平创业城产业园和互联网创业小镇,通过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创业创新支持体系,汇聚大量创业创新型人才来杭州创业。2016年10月,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互联网众创空间正式亮相以来,吸引北京36氪、深圳紫金港创客、上海苏河汇及美国500Startups等创业孵化平台落户,集聚创业项目881个、创业人才近8400名。成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成为西部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天府,通过搭建菁蓉汇和创交会两大平台,推进创新创业引领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和创新创业特色区建设,集聚各种创新创业资源要素,促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目前,菁蓉国际广场、天府菁蓉中心、菁蓉小镇、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汇融创客广场以及成都创客坊等汇集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众创空间和企业入驻,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创新创业主体活跃,汽配、家居、女鞋、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二次创业已取得良好成效。

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导向型为主,市场资本活力不足

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政府导向型为主,政府扶持力度较大,更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与聚集发展,市场资本活力明显不足。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方面,存在重视当期政绩而忽视长远规划的情形,如大多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更侧重于产业园区的硬件建设,忽视相应的软件与政策配套。在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只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而轻视园区本身的造血功能,如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入驻企业最多给予500万元扶持资金,缺乏市场资本注入导致园区活力不足。在培育跨境电商企业主体集聚和完整产业链配套方面,为了吸引更多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更多是给予资金奖,如苏州、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企业奖励分别多达600万元和300万元,但没有形成系列配套政策,难以形成良好的跨境电商生态圈。

(二)产业综合服务配套有待增强,产业链需进一步延伸

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产业综合服务配套,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生态链。目前,我国在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以“单一窗口”平台为主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实现为跨境电商产业关联企业提供服务。但是,跨境电商是一项新兴的外贸业务,如何更好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金融、退税以及外汇等一体化配套服务,仍需进一步探讨,相应的监管制度、风险防范体系以及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产业综合服务配套有待增强。各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相关配套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在跨境电商产业链中的采购、代运营、推广、摄影、创意以及人才培训等产业还没形成规模,无法形成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系统,缺乏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吸引力和黏性,不利于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

(三)跨境物流发展不均衡,物流配套服务不完善

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物流配套服务正处于不断建设完善中,整体上还需要结合不同试验区特点加强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总体上,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由于经济发达,物流基础设施也相对比较完善,中西部地区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与推进比较缓慢。如成都和重庆两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由于受到跨境电商业务总量的影响,在物流基础设施和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应的配套服务和功能还需进一步提高。整体上,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大型跨境电商的物流中心规划和分布上不均衡,跨境电商仓储和配送一体化服务功能不够强,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集成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在国际物流货运和跨境物流分拨配送保障方面,还缺少一批优质的大型国际物流货代企业运作,跨境物流效率总体较低,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业务的需要。

(四)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待创新,金融服务配套仍需完善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汇集更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收付汇、结售汇、征退税方面已基本实现其功能。但是在保险、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由于受到外汇管理制度等政策和金融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等制约,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的资金清算和信用担保以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方面业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目前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贸易信贷流程比较复杂,效率不高,跨境电商企业难以及时获得信贷资金拓展国际市场。在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方面,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跨境支付业务领域还比较窄,网上B2B货物贸易支付单笔金额上限限制还比较死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需求。

(五)推动“双创”作用偏弱,创业创新政策体系不健全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建设创业城产业园、创业小镇等,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进行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场所,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创业的准入门槛。但是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推动“双创”作用方面还是偏弱,有待进一步加强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和资源。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跨境电商“双创”类企业入驻比较少,而且多数还处于运营初期,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有限。此外,大多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为中小微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和创业个人提供金融和项目支持方面还有待加强,相关的投融资对接平台和创新创业专项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

三、跨境电商综合区试验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一)建设平台载体,培育跨境电商产业主体

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建设一批产业园区,为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发展提供平台载体,同时,还需要重点培育一批跨境电商产业主体,才能更好地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要重点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将产业规模做大,拉长产业链,打造良好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链,不断增强产业园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吸引力和黏性。如杭州提出跨境电商综合区试验区“一核一圈一带,全域覆盖”区域空间布局,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为其他跨境电商综合区试验区产业园区规划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借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要重视跨境电商产业主体的培育,支持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平台)建设,夯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基础,促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集群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优质跨境电商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跨境电商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促使本地制造业企业和传统外贸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所属行政区域的行业企业整体上线经营。

(二)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肩负着稳增长、促转型的使命,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跨境贸易”重构产业链, 通过“互联网+外贸”新型贸易方式,引导传统制造企业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形成新型特色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如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结合产业基础可以利用跨境电商发展服装、家居、照明等产业集群。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可以推动传统企业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将本地特色产业如汽车及零部件、家电、平板显示和光伏等企业上线经营,打通全球市场。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可以重点打造汽配、3C、机械设备、女鞋、服装、家居等传统特色产业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可以利用跨境电商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可以通过跨境电商继续发挥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圳、天津、青岛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可以利用雄厚的本地产业品牌优势通过跨境电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三)强化综合服务配套,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链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服务配套的完善程度与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完善密切相关,并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一方面,各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需要不断探索基于“单一窗口”平台综合服务配套,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通关、物流、退税、外汇等一体化服务,提升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综合服务水平,为优化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各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还需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仓储配送配套服务,通过引进国际大型、优质物流货代企业和支持本土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公共海外仓,提升跨境物流效率与水平。此外,各地跨境电子商务綜合试验区所在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需要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金融创新业务,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低成本、多样化的服务。

(四)打造产业孵化平台,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双创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方面,要通过创业城产业园建设等形式,打造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必要的场地和配套服务。各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要发挥市场资本在参与孵化器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创业投资机构和跨境电商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投资和运营多元化平台格局,为跨境电商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运营场所和创业孵化服务,以创业服务带动创业创新发展。各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特色产业优势,通过打造“互联网+双创”平台,为传统产业利用跨境电商实现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通过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方式在全球市场上焕发新活力。同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园通过组织跨境电商创业系列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创业发展条件,吸引创业机构和更多创业精英人才入驻园区,激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动力,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

(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网上丝绸之路”经济体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因此,我国各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无一例外地都将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地区)建立国际物流中心、结算中心、跨境电商平台等。一方面,各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需要不断拓展跨境电商产业链,将跨境电商产业延伸到 “一带一路”沿线各个网络经济体,鼓励跨境电商在沿线国家(地区)扩大规模,将沿线国家(地区)打造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重要节点。另一方面,各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可以不断探索 “网上丝绸之路”,如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优势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成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形成多个点对点跨境电商合作,构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国际市场的“西大门”等。

[参考文献]

[1]苏为华,王玉颖.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6): 13-22.

[2]许嘉扬.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在杭州的实践研究[J].现代商业, 2017(6): 66-68.

[3] 邬关荣,金群康.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战略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7(8): 74-76.

[4] 范敏.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 (11): 19-21.

[5] 陈德刚.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12(10): 75-77.

[6] 郭建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路径研究——以杭州综试区为例 [J].中国市场,2016(10):129-130.

(责任编辑:乔虹 董博雯)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福建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