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批评家:我们对不起这个时代!

2018-10-22王家春

中国书画 2018年8期
关键词:电影明星小孙女批评家

王家春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当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批评家们不要气恼,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艺术批评家,面对这个时代艺术界出现的丑恶不分、善恶不明、扭曲人生价值观的艺术乱象,不敢站出来大唱一声:这是丑!不是美!

我们先看看2018年的6月,这是一个多事的6月。

2018年6月5日,山东淄博中学生恶性事件

2018年6月14日,北京中科院研究生恶性事件

2018年6月19日,四川乐山公交车恶性事件

2018年6月22日,西安公交车恶性事件

2018年6月25日,烟台叉车撞人事件

2018年6月28日,上海世外小学恶性事件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悲剧,在今年的6月,连续上演。我们在痛恨犯罪者的暴行时,作为艺术批评界,我们反思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恶性事件?

无疑,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答案:价值观的错乱。

由于人生价值观的取向发生了问题,最终演变成一个个惨案……

鲁迅先生讲:人们精神(价值观)的塑造,文艺的作用当数第一。因为文艺的承载方式:小说、电视、电影、绘画等等,是与人的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精神食粮。当大量的有毒的精神食粮进入人们大脑的时候,不可避免,有些人就会被其毒害,形成价值观的错乱。看看我们艺术界的乱象,调侃崇高,虚化英雄,美丑不分,善恶不辨,宣扬拜金、屡越底线,甚至以丑为美、以恶为荣,个别艺术从业人员靠陪睡出位、裸露出名,误人子弟,败坏风气。本来正能量的内容,活生生被那些艺术家扭曲成了负能量,特别是那些以反思、观念为主导的艺术,更是模糊了美丑的边界,使人们对美丑的标准产生了怀疑。

《道德经》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美,也就知道什么是丑了,因为不美的东西就是丑。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善,也就知道什么是恶了,因为不善的东西就是恶。而如何让天下之人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善?文艺,就是一种最好的启蒙方式。

而当下的某些文艺,恰恰在这方面出了问题,把丑的说成美,把恶的说成善,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这个时候,应该有人讲出来了,谁?正直的艺术批评家!

但是,此时此刻,艺术批评家却集体失声,对文艺乱象,不是绕着走,就是躲着行,也或轻猫淡写、隔鞋搔痒,任由乱象蔓延……

所以说,这个时代的艺术批评家,对不起这个时代!

这样的作品以表现叛逆为名,在公众美术馆展览,毁掉的是青少年的耻辱观。

艺术批评要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批评家这时恰恰缺位。

艺术批评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批评家这时恰恰失声。

艺术批评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批评家这时在热衷表扬。

当我们在反思个别文艺作品扭曲青少年价值观的时候,我们的艺术批评家是不是存在着失职、渎职?为什么对艺术乱象不敢站出来说不?甚至恰恰相反,有些批评家对这种乱象起到了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个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爷爷拉着小孙女散步,问小孙女长大后的志向,面对着屏幕上到处充斥着的电影明星炫富耀富,面对着父母辈对电影明星的无缘由追捧,小孙女毫不含糊地讲道:“爷爷,我长大要当电影明星!”

这位爷爷为孙女的“远大理想”摆出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但是,有这样一个八卦:某二流女电影演员爆料,她为了当明星,和三十六个导演睡过觉。

当这位爷爷看到这条新闻时,还会为孙女的志向高兴吗?

这就是文艺乱象的毒副作用,它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事,它其实在祸害着我们每一个家庭。

是时候了,艺术批评家们,拿出你们批评的勇气吧,要有挖烂苹果的精神,大胆地去告诉人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用艺术批评的武器,去净化文艺界的乱象,以新时候的文艺理论为指导,激浊扬清,引领文艺的创作,给人们更多精神的正能量。

这不仅是为了我们的社会,不仅是为了我们每一个家庭,也是为了这个时代的批评家自己!

猜你喜欢

电影明星小孙女批评家
除非在小朋友的监护下
新锐批评家
女影星王人美:银幕内外的歌舞、演艺与健美
民国电影明星的“健美”表演研究(1931-1937)
今日批评家
无 辜
我家有个小精灵
电影与戏剧的融合与差异
电影与戏剧的融合与差异——浅谈二者时代环境下的关系
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