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祭侄文》旧案之补证

2018-10-22穆棣

中国书画 2018年8期
关键词:张宁题跋藏家

◇ 穆棣

本文为笔者自2013年以来所考《祭侄文》中诸积案、无头案以来,陆续所得之新证,遂自命为“《祭侄文》旧案之补证”云。诸文是指《〈祭侄文〉在元代的收藏家考》(台湾《中华书道》2013年第9期)、《〈祭侄文〉中的积案破解举例》(《荣宝斋》2016年第7期)、《〈祭侄文〉中的无头案》(《中国书画》2017年第10期、11期)诸篇。鉴定无止境,证据难穷尽,于此可窥一斑。但只要沉潜往复,不断地思而学,学而思,相信能搜索到更多、更丰富的例证,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

一、宋元间鉴藏家曹大本彦礼

拙文《宋元间〈祭侄文〉的收藏家考略》曾钩沉彦礼其人之籍里、仕履、交游、行谊、大致之生活时段,以及好古博雅,藏弆殊夥,持续收储法书名画、古籍善本少则在四十载以上等事迹,又与虞集为国子监同僚,与鲜于枢等友善等诸项。今续得新证凡二:

(1)鲜于伯机、曹彦礼尝同观大令《保母砖》,有伯机父题跋为辨(图1)。其末三行云:

……至元戊子(1288),鲜于枢再观,同曹彦礼。

按,至元戊子(1288),适在二人博易《祭侄文》后六年。《祭侄文》中伯机自跋称“至元壬午(1282)春得于东郓曹大本彦礼”,又称“至元癸未(1283)以古书数种易于东郓曹彦礼”,今取前者。印证多年以来,彼此频繁进行博易、鉴赏活动之一斑。

(2)元草庐先生、大儒吴澄(1249—1333)盛赞彦礼天资淳厚,博览群籍,多发前人之未发,见前人之未见。其为彦礼作《运气考定序》,略云〔1〕:

邵子谓《素问》《密语》之类,得术之理。郓城曹君彦礼父嗜邵子书,而尤究意于《素问》《密语》《运气》之说。裒集《大论》三卷、《密语》七卷,亦勤矣。……彦礼父好邵学……彦礼父于经传之所已言采拾详矣,惟此说乃古今之所未发,敢为诵之,以补遗阙。彦礼父天资淳实,于书无所不读,而慕邵子甚至。昔司马公与邵子同时,而师尊之,注《太玄撰》潜虚笃学清修,吾彦礼父之资,其几乎。予忝与之聚处国学(即成均),睹其书,遂为志其卷首。

鉴此,进而知彦礼与吴澄亦为成均同僚。其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可以概见矣。

图1 元鲜于枢题大令《保母砖》(局部)

图2 赵芾《长江万里图卷》中张宁题引首

二、明早期鉴藏家张宁(1426—1497)

张宁,字靖之,号方洲。前文既已揭示其庋藏之坚证。今又钩沉新证三。

(1)同为《祭侄文》鉴藏之证,亦见《方洲集》中。略云〔2〕:

图3 赵芾《长江万里图卷》中张宁题识

……东坡尝言,“山谷学予书”。今观此卷,实类苏笔而劲逸不侔。细究二公原法,皆自颜鲁公行书中来。观《祭从子季明文》(案,即其自藏之《祭侄文》)、乞米诸帖,可见。……

(2)张宁题印

鉴家张宁在故物《祭侄文》中未加题跋,不钤印章,但并不表示其无题印的习惯。《方洲集》中题跋随在可见,其署銜、印记等在后人著录中亦有所记载。

A.乾隆间乌程陈焯《湘管斋寓赏录》卷四《海盐两孝子孝行卷》记其诗、文各一,乃为此卷而作〔3〕。

a.诗一首,42字,阙文4字,略云:

戏彩花前献寿觞……百年无恙共囗囗。囗洲老笔。

注云“右行草书不全”。其实,诗末署款阙文“囗”正是“方”字,盖张宁号方洲也。

b.其曰:“吴处士夫……”凡78字,阙文12字。末署“进士中宪大夫汀州守前礼科都给事中赐一品服吴兴张宁为吴昂德书”。

注云右行书13行,引首用红文(今称朱文,下同)“清远”二字连珠印,后用白文“靖之”,红文“吴兴”,并“芳洲草堂”印。

B.张宁题跋手墨及印记凡二见。见诸宋赵芾《江山万里图卷》,今藏故宫博物院〔4〕。

a.引首,张宁隶书“长江万里”(图2)四大字,落款为:

赐甲戌进士、文林郎、礼科都给事中,赐一品服、吴兴张宁隶古。时天顺七年(1463)秋九月也。

b.卷后题跋,(图3)行草16行。释文为:

宋赵黻(芾)所画《江山万里图》,经营布置,虽出一笔,其间烟云风雨、晴阴旦暮,随地不同,真得万里之景,奇作也。况画家惟风水尤难造妙。风犹可假物附见,水以平远委顺之体,乃欲具见沿洄遡滀,激扬起伏,急缓之情状,以画天下之变。若此笔墨余流,非固精专绝妙不能也。岂赵氏世居京口,朝夕所习见,故发诸意象者,独得其真邪?曲江老人所题有“晨倡(唱)”“莫謌(暮歌)”“初阳”“片月”,且云“千态万状不可得而悉形容之”,真此图之注疏也。跋语谓“今归(之)展武”某家物,亦可谓徙不出乡矣。披阅之顷,为之怅然。

成化丁末(1487)春正月二十四日,展武方洲归老、吴兴张宁,书于一笑山拄颊亭中。

末行左侧,自上而下,依次钤三印,皆朱文方印。上二印曰“靖之”“吴兴”,末印不辨。

按,“曲江老人”即此卷前于张宁所题诗跋者钱惟善,题时在洪武丁巳(1377)暮春。诗中有“晨唱蛮歌开巨舰,暮投野店问前途。初阳迎曙千峰见,急浪飞花片月孤”句;又,跋中云及此卷“今归之展武囗囗囗家”(“武”下数字似故意抹去)语。观此,当知“展武”者,张靖之故闾之地名耳。而抹去数字当在曲江老人之后,而张氏题跋之前,亦即1377年至1487年之间甚明。

三、明中期鉴藏家王茂

明中期嘉兴藏家省祭官王茂,字庭槐(一作廷槐),号云松。王氏资料荡然,几无所存。仅见沈季友《檇李诗系》辑辑《观驾出》七律一首,云〔5〕:

金舆游幸出銮坡,仙杖追随逐队过。复见汤仁三面网,重闻舜德九功歌。平原飞走来麟凤,宿卫森严驻甲戈。尽道此时承辇路,寒威应得变阳和。

是诗乃颂圣之类,绝无新意,本不足观。但作为《祭侄文》的重要藏家王茂,以史料鲜见,且寻索不易,而此仅为孓遗。姑以存录,聊胜于无而已也。

四、明清鉴藏家郑侠如

明清间藏家郑侠如,字士介,号俟庵。《无头案》(下)尝录其珍储名迹如南宋马和之、马远小幅画等。今复得其四:

(1)宋高宗书马和之画《陈风图》一卷。此卷曾经韩世能、韩逢僖父子,刘承僖等传付,旋入侠如箧笥祕藏。有“士介”“郑侠如书画印”等可供辨验〔6〕。(2)顾德谦摹《梁元帝蕃客入朝图》〔7〕。有“内殿书印”(或宋内府印,以实物未见,未能肯定),南宋贾似道“长”字印,明内府“广仁殿”印等。另有郑侠如“郑侠如印”“郑侠如鉴定”等。

(3)元钱选《三蔬图》一卷〔8〕钤有“郑侠如印”“字士介”二印。

(4)元王绎《杨竹西小像图卷》(倪云林补作松石)首右下角有郑侠如二印,彼此紧挨相钤,上为“侠如”白文方印,下为“士介”朱文方印〔9〕。(图4)

此为侠如增添二印蜕实物。此间“侠如”为白文印,与《祭侄文》中印文虽同,而形制迥异,反映其重视鉴藏、兼顾形式变化的一面。

五、明清鉴藏家徐守和

明清间鉴藏家徐守和,字朗白,晋逸等。其藏物新证有:

(1)明沈周画山水〔10〕

有“小清秘图书印”。

(2)明唐寅《垂虹别意图》一卷〔11〕

有文徵明、朱存理题跋。有徐守和“清真馆印”“若水徐氏”“东海徐守和珍赏收藏印”。

(3)今流传于日本的宋拓善本《黄庭经》卷〔12〕(图5)

首行标题,二行倒数第4、5“噓吸”右侧有“守和”白朱文连珠印一。

此拓本以帖文第16行倒数三字作“心太平”,而一般善本概作“修太平”,故命之为“心太平”本《黄庭经》,此系日本收藏家宇野雪村旧藏,今在五岛美术馆。此卷有元明清以来18人题识。元时为赵孟頫松雪斋中长物,卷前、卷后,分别有其骑缝鉴藏印记各一;有方方壶至正二年(1343)识语一则等。倘保藏完整,则必有徐守和诗文长题,惜图版止本幅,余不见得耳。

(4)右军《游目帖》〔13〕

前文已录此迹,然极简,略无印记之载录。兹稍加补缀之。帖中“徐守和印”“朗白氏”,以及“下榻高士”印赫然可睹。本幅上下左右裱绫之上,徐氏鉴识不下十多处,均以蝇头小楷书之,足见宝爱有加,用功至勤。其见虽难免小疵,然正不乏真知灼见在焉。

帖后次第有魏泰、马玘题观,明义门郑柏手录方孝孺题识,并其自题一则,此皆有著录可稽,今影印图版中亦经见者。然而,令人不甚可解的是,此帖中曾有徐守和长跋一则,乃有关购获,命良工善装,以及揭秘其为弘文馆故物的重要记录,亦研究此帖不可或缺之重要史料。未知何故诸家视而不见,自崇祯末徐跋至入清内府前的各种书画著录大似阙而未载,但流入东瀛后,卷后徐跋却依然存在,惟因图版模糊,不甚可辨,故不取。兹以《石渠宝笈重编》为据,详录如下〔14〕:

图4 元王绎《杨竹西小像》(局部) 中郑侠如二印

图5 宋拓《黄庭经》(“心太平”本)(局部)中徐守和“守和”连珠印

此《游目帖》,初入奁时,霾斑糊驳,掩彩埋光。虽印记累累,眯目难辨。及命工装潢,洴澼浮垢。而“贞观”小玺俨然在第三行“都”字上间。硃晕沈著,深入纸肤,隐隐不没,直唐弘文馆褚、解学士(褚遂良、解无畏)校定真迹也。张彦远《法书要录》所载,唐文皇购求大王草书三千纸,取其笔迹言语相类者,缀粘成卷,缘帖首有“十七”字,用为帖名(《十七帖》)。以“贞观”二小字为二小印印之。今此帖具有此印,则其为《十七帖》中之散佚,复何疑哉?夫以岁历稽之,晋永和至唐贞观,历三百有余岁。至我明崇祯,又历千一百有余岁。然而,古墨未脱,古纸未磨,行间叠痕犹在,则古人珍藏衣带,死生患难与之俱,虽由神护,顾莫为莫致,宁非天哉?!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秋分,雨窗萧瑟,闭户展观,取《笔阵图》中七条之形势,六种之体裁,合参分究,然后知善鉴者不写,非虚语也。呜呼,鉴岂易言哉?抚兹妙迹,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焉。其体正而出之圆机,其气雄而化之淡韵,郁龙蛇于毫末,托泉石于远游。抗武钟、张,擅一时之绝调;睥睨郗、谢,开百代之师承。遂使咄咄唐摹,瞠乎其后;规规米仿,颦尔其时,则真机气焰,固足以摄伪魄哉!因载观“贞观”小玺,重为题此。岁癸未中秋后四日录出。朗翁。

钤印三,“徐守和印”“朗白氏”“下榻高士”。

猜你喜欢

张宁题跋藏家
Go to School 上学
乐普 《欣忭》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藏家之友
Umbrella Day伞日
There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藏家之友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