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2018-10-21唐莉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周长三角形利用

唐莉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与关注,为数学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展示平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让数学更直观,让学生有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冲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达到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温故而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妙成功的导入一堂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就能形成一种主动积极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各类感官进行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第二课时,在导入环节,就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几个平面图形周长的导入过程:几个同学分别滚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的铁环,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各个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的教学情境中。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的周长》这一节课的学习。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功能,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不仅让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二、自主探究,化静为动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上突破重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能使声、形、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二》,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设计这样的动画:利用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C′A′= C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 上,通过动画演示,能够直观的看到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从而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二”展現在学生面前,教学重难点就不攻自破。

三、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教学时,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练习题,设置为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加以应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利用信息技术的视频技术,创设了“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栽一颗,一共要栽多少棵数?”的情境图,诱导学生看清题目,深入浅出地分析,从而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有的说“可以画图,把树的颗数找到”,有的说“直接用120除以10就可以得到树的颗数”。在屏幕上分别出现这两种做法,并通过讨论计算,得出结论。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根据具体情况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个性素质不断提高,系统地掌握有关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无声地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优化数学教学,并将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不易表述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破数学的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味道。

猜你喜欢

周长三角形利用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画与理
周长面积变变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