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学中补充演示实验的一点体会

2018-10-21王旭亮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碳酸钠氯气试管

王旭亮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演示实验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和手段,其特殊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在完成课本中演示实验的前提下,还尽可能适当增补一些演示实验,以增强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中对增补实验做过一些努力,对此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化学是研究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关系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发展、应用和研究过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学化学中的实验,虽然不同于科学研究实验,但对学生来讲,实验不仅为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科学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

一、增补一些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有时课本上没有演示实验,只是简单的讲述,这不仅使得学生们在听课时感觉枯燥无味,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而且可能对于讲述知识也不能作出很好地理解,但是,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便可以立即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增补对比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科学方法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为了配合知识的讲解,演示实验时往往只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某些片段现象。由于缺乏全面、对比地观察,不仅使学生对某些基础知识理解不透,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没有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只是被动地接受结论,长期下去将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关于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铁、铝等金属表面钝化的现象,我是分三步完成的:第一步,将铁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有气体生成。第二步,将铁片洗净擦干后放入浓硫酸中使之钝化。第三步,将钝化后的铁片再放入原来的稀硫酸中,观察没有气体生成由第一个实验学生知道铁是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的,但为什么同样一块铁片先放入浓硝酸后再放入稀硫酸,就没有气体生成呢,这样就能引起学生思考,当教师再解释铁在浓硝酸中所发生的钝化反应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并且才会深信不疑。这样通过对比实验,把一些本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用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过程直观地表现了出来。利用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索、进一步进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有利于科学素质的提高。

三、增补定量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以加深对知识理解

从量的角度去考察实验现缘,得出实验结论是实验研究的高层次。中学阶段,一般进行定性实验,而较少进行定量实验。但是,如果长期不对化学实验进行定量研究,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地把一些并不完全正确的知识默认下来,造成思维敏锐性的降低。

在“钠的化合物”一节教学中,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性质,课本实验用两种物质的固体与盐酸反应,以说明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盐酸反应时比碳酸钠快,但学生并不知为何两者的速度会有差异,同时还会产生错觉: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一定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因此,我在上课时做了以下两个实验:1.往盛有5mL0.lmoL/L的稀盐酸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2.往盛有5mL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0.lmoL/L的稀盐酸。在第一个实验中,学生很快看到有气体生成,但在第二个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出开始一段时间没有气体产生。通过实验现象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这一现象及时引学生思考,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结论。 这种半定量式的演示实验的引入,会使学生抽象出一种理念:物质之间的反应,可以因反应物的“量”不同获得不同的产物。这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将有可能以微小的量的改变中,觉察到别人难以发现的问题。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锐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四、增补探究性演示实验,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属于探索性的为数不多。如果能在现有的条件下,适时适度的增加~些探索性的实验,会大大提高学生探索欲望,训练他们创造思维的发散性。

高一化学《卤素》一章中关于氯气的性质,课本只叙述了氯气溶于水,并没有说明氯水具有哪些性质,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在此處的教学中,笔者曾增作一个探究性实验用来证明氯水的主要成分:首先应考虑到氯水溶于水时发生的是“溶解”还是“反应”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要想证明这一点,必需弄清楚在氯水中倒底存在的是氯气分子,还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还是两者皆有。所以实验时先往一支盛有氯水试管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结果溶液变蓝,税明氯水中存在氯气分子。再往另一支盛少量氯水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和硝酸的混合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氯离子(Cl-),则说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其次,知道了氯气溶解后部分与水发生了反应,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氯水中存在的成分。往盛有氯水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这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H+),并且一定存在着有强氧化性或有漂白性的物质,从而确定次氯酸的存在。这样得出结论顺理成章,而不是把知识强加于学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深刻。对学生而言,由于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了活跃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教师可能会用数字实验、视频、TTP等其他形式代替演示实验,虽然也能有一定优势的效果,但没有演示实验的真实性和操作性,给人以虚拟的感觉,本人认为,能实际演示的尽量克服困难,用实物演示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的几点探索与体会。我感到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实验可以达到引其趣、激其疑、导其思、解其惑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里,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碳酸钠氯气试管
构建“素养为本”的化学智慧课堂——以“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工业合成碳酸钠”为例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不定方程讨论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无污染氯气制备贮存装置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