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点摘编

2018-10-21

中国高等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撰文世界观筹资

为伟大民族精神注入不竭青春能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更是中华民族开创未来不可缺少的精神条件,是中华民族新的长征路上應当嘹亮奏响的“时代之歌”。在5月2日与北京大学师生的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论及中华民族精神,强调:“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武汉大学沈壮海在《光明日报》2018年5月29日第11版撰文认为,把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的合力,需要锲而不舍的久久为功。一方面,传承好中华民族精神,要求我们的教育时刻将立德树人真正摆在首要位置、立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传承好中华民族精神,要求我们将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从世界观层面深化经典著作研读

南京大学唐正东在《人民日报》2018年6月1日第7版撰文指出,正确理解、准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的一系列思想观点,首要的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哲学基础。如果头脑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去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只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才能真正读懂经典、悟通原理。今天,人们在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所持的世界观,也会以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不同感悟形式直接作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对我国来说,只有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思想理论,才是科学的、正确的,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和发展。

教学是大学的“初心”与“使命”

吉林大学何志鹏在《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第2期撰文认为,从起源上看,大学的初心就是将研究成果以教学的方式传播和承递,为人类文明传薪播火。大学的当代使命是将教学和科研结合在一起,以双螺旋的方式,彼此推进、相互缠绕、共同发展。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制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是一流大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托。因此,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教学为基础、以教学为根本,从教学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理论观念和提升整体的文化水平。“双一流”建设的评价标准,应当更多地回到大学的根本目标和核心任务上来,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最主要的观测因素。从教育主管部门、各大高校以至学院、一线教师,都应当更为深入和深刻地理解教学与科研相互联系的规律,将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最高标准。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星等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年第2期撰文认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着力于实现数据收集常态化、数据应用多样化和数据管理制度化,以科学有效地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是数据收集常态化,让数据的收集逐渐成为高校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二是数据应用多样化。大数据之“大”,不在于其表象的“大容量”,而在于其潜在的用于全面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大价值”;除了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的统计报告之外,体现数据价值的关键在于以多样化的方式应用数据。三是数据管理制度化。数据信息作为循环的载体持续不断地参与到高校的管理与决策过程当中,需要高校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与反馈形成制度化管理。

大学的筹资战略应从“化缘式”向“营销式”转变

哈尔滨师范大学佟婧、申晨在《高校教育管理》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由于高等教育的捐赠来源有限,而大学获得社会捐赠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会不断升级,因此,在大学筹资活动中引入市场营销的理念就显得十分必要,大学必须由原有的被动筹资向营销式筹资转变。大学开展营销活动应从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及产品推介和宣传入手:在市场调研方面,应考虑法律制度环境解析、捐赠意向研究、捐赠受益方分析、竞争者考量及筹资资源等因素;市场定位要求学校明确自身的长处和弱点,在历史、学科和专业优势、区位优势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准确定位捐赠市场,选择独特营销策略以争取有限资源;大学的筹资产品推介与宣传既要从学校的发展需求出发,也要考虑捐赠者的意愿,并将两者有效结合,使双方达到共赢。

猜你喜欢

撰文世界观筹资
世界观(二)
企业权益性筹资风险管理研究
2018年上半年读者评刊结果
国有大中型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论中小企业的筹资方式及选择
重读《夜读偶记》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镇“序曲”
2014年下半年读者评刊调查结果揭晓
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若干思考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