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价值与制度构建

2018-10-21张双祥

科技风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制度构建高校管理

张双祥

摘要:目前高校学分管理的有效改革办法便是学分银行管理法,高等学校通过对学分银行的发展和研究,运用在学分管理上,有利于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和知识的全民共享。通过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浓厚的学习环境营造,能够帮助学习者参与学分的兑换和累积,最终在高校的学分管理中实现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构建,提升学分管理的价值。

关键词:学分银行;高校管理;制度构建;价值

教育制定和实施的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计划中要求听过构建信息化终身教育平台,积极为不同层次和年龄的人群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因此在学分银行的制度构建和设立中通过资源共享的机会,学习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方式、地点以及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习效率。

一、学分制银行的概念及推行情况

所谓的“学分银行”本质上便是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管理对象为学生的学分,具体的操作模式是借鉴银行的管理特点,学生们在学分银行体系下逐步提升自身学习的灵活性,自己安排学习的内容、方式、地点以及时间,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被称作“学分银行”。目前在亚洲地区的韩国和日本的部分高校已经率先成熟地推行了学分制银行管理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的教育部门在积极借鉴国外的高校学分管理制度,通过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然后通过课程标准的确定和颁布相应的学科证书,才能充分的保证高校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落实。我国的学者通过与国外的学分银行制度的职能、管理背景和管理方式进行仔细的对比研究,这对我国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本质是为了让就读于不同高校间的学生完成学分互换和学分额兑换,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学分积累和兑换为主,获得学分的积累途径包括三种:第一是学生通过在校的考试完成科目考核;第二是通过认证考试,例如微软和思科认证完成学分的积累;第三通过考取行业的资格证书实现学分积累,例如教师资格证、医师资格证书等各类从业资格证。所谓的学分兑换则是指不同课程的学分可以相互抵充,例如可以规定只要是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都可以通过学校的核查获得相应的学分,例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等都可以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学分兑换。

二、高等学校的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学习过于被动

首先就学习的内容安排而言,在高校学生入学前高校便已经编订了相关专业的大学四年的学习内容。因此,学生从入学开始,在学习的内容选择上就已经变得极为被动。其次,针对大学的授课而言,大学内的讲师还有教授基本上的上课形式都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之上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式的知识,在这样讲授式的大规模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针对性的提高和对待,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显得减弱。学生无法从课堂之上获得学生所希望的前沿性專业知识,只能理解一下教师在课堂灌输的内容。这种无法通过个性化教学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是高度依赖性和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地点的限制。

(二)高校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缺少实践机会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始终处于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状态,对于教材和书本中的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学生能够十分牢固的掌握,但是对于基本公式和基本知识的运用由于没有通过实际的锻炼则显得实践能力很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由于学生渴望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因此高校不应该在教学中抹杀学生的个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渴望,制定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学分制银行”来管理高校的学分,这样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自己的选择学习的课程、实践以及地点。

三、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在高等学校实行的价值

就目前已经执行学分制银行的高校来看,“学分制银行”针对学分的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学分制银行的学分管理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高度相符,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来安排,自由选择授课地点、授课教师以及授课内容,通过这样的模式建立有利于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第二,在学分制银行的管理模式下,教师能够真正起到反馈的作用,当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权力上升时,能够讲授高水平、多样化知识的课程教师便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那些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则会面临淘汰,因此所有的教师都会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第三,高校在学分制银行的建设中也逐步受到了影响,在学分制银行的学分管理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还能够实现跨学校选择课程,各学校之间的学分可以相互累积和兑换,这样如果本学校的师资以及教学资源太差,那所有的学生几乎都会到外面选课,这样的高校将面临着淘汰。

四、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制度构建

(一)组织和实施学分银行的框架

在学分银行的框架中要满足很多功能例如学分兑换、学分积累、学分认证、课程体系标准的设立,学分银行的运行框架设计师根据学分银行的功能而设置。课程的标准主要包括任选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的课程计划。并且在课程设置中一定要严格规定获得各级学位的学分要求。具体可以展示为下图。

各高校的学分银行框架设立一定要通过上级教育部门的审核和审批,要求“211”和“985”的高校专家进行鉴定和评价,并且学分制银行管理制度下建设的课程体系应该时刻保持动态性和灵活性,根据学术、学科及师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学分积累包括学分的积累、储存和获得,学生通过随到随学的办法摆脱了工作性质、职业以及年龄的限制,当新生入学后便可以申请设置学分银行的账号,通过终身学习卡的设立,进入学分银行后授课教师可以设置科学的学时,当学生修满该课时并且获得一定的成绩后,系统自动关闭课程并积累学分,只有达到学分数量要求的学生才可以提出学位和学历申请。学分的兑换、折算以及补偿和互认,都有各自的一套系统。兑换是指可以用其他形式的学习来代替课程学习获得学分,例如行业协会或者科技竞赛获奖成绩能够代替专业课程学分,这是学校内部兑换。外部兑换是指通过网上选择其他高校的课程,学习合格后实现跨学校兑换学分;学分折算是根据时间推进下贬值论来推算的,即如果是学生刚入学选修的课程,在规定年限内还没有达到毕业或者结课的标准,就要对学生已经获得的学分进行折算。以此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设计学分银行管理系统

学分银行确切的说是一种学分管理制度,而学分银行的管理系统平台则是实施该制度的基础和媒介,只有通过不断地通过学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具体的学分银行系统管理需要建设相应的五大模块,即用户管理、学分管理、学分兑换、标准课程管理和系统管理五大模块。用户管理是指管理员针对在校学生将其学籍信息直接导入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学生通过身份证号码或者学号便可登录学分银行。管理员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资源进行不同的管理权限设置,通过动态的调整逐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学分管理是指对于通过学分认证的资料进入系统资源库进行储存和录入,没有经过认证的学分信息将会被系统自动删除,这样有利于提高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会和有效性。学分兑换管理是指学生向管理员提交学分兑换的资料,例如互换协议以及选修的课程情况等,经过认定后,管理员进行互换操作,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要给予撤销;课程标准管理是针对高校的课程设置部门,进行学分银行课程设置的功能模块,需要集齐专家制定标准的课程体系。系统管理是指管理员对于系统数据的储存和回复等执行的技术操作。

五、结语

总之,通过学分银行制度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应用和构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整体上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值得更多的高校去研发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晶晶,陶孟祝,应一也.“学分银行”概念功能探析——基于国内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实践探索的梳理[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1):310.

[2]姚瑶,刘莹.基于“学分银行”制度的行业特色型高校继续教育改革思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6):9498.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制度构建高校管理
论消费者后悔权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