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对大学生的素养影响浅析

2018-10-21唐毅陈亮陈浴新李珏姚方方闫达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信息

唐毅 陈亮 陈浴新 李珏 姚方方 闫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的特点。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新兴媒介的力量迅速壮大,从多方面影响社会生活。对新事物极易接受的大学生群体更是推动新媒介普及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新媒介是不同于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介的基于新型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交互传播媒介。从技术的更新来界定新媒介,其应该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手段通过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来传播信息的一种介质;从内容的更新来界定新媒介,是在继承传统媒介的内容表达和经营方式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规律,例如社交媒体与个人账户的集合,自媒体的出现等。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计算机和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新媒介正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快速成长期,对于新事物和新技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他们是新媒体用户中最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受其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

新媒介在校园内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1)传播内容范围广泛。新媒介极大限度地实现了校园信息传播类型的多样化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其信息来源具有开放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信息经由新媒介存储并在校园内传播,传播内容范围广泛,信息量大而多元。

(2)传播形式多向交互。传统的交互性传播多效率低下而基于新媒介的人际传播则更加灵活自由。新媒介环境下,信息的接收者不再处于固定的被动地位,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反馈和再利用。大学生群体时间相对充裕,对时间的利用更加弹性也造成了传播形式多向交互的全天候特征。

(3)信息传播的及时迅速。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媒介在校内的信息传播过程极大简化,传播上几乎实现了传受同步。大学生生活学习在校园内,教室和住所相对集中,新的信息一经发布立刻就可以实现人际传播和新媒介的交互传播的同时进行。特别是带有社交属性的新媒介,如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链呈指数级增长,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信息的迅速大范围传播。

结合新媒介在校园传播的特征可知,新媒介对大学生的素养的形成影响很大。新媒介迅速传递新闻信息、课程相关内容、就业信息等,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增强竞争力。但鱼龙混杂的大量信息中包含的虚假新闻、电子游戏、色情信息也对着大学生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新媒介对大学生的素养形成的正面影响

(一)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加深大学生对学业和社会的理解。

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获知途径。一方面,传统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一直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渠道。另一方面,新媒介如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深深的影响着大学生群体,手机的便利性是其他媒体都不可比拟的,大学生可以在手机上实现资料查询、借阅,书籍购买,收听收看新闻,甚至是编辑作业等一系列任务。手机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逐渐的代替或已经代替传统媒体的功能。信息通过新媒介传播迅速,可以提高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效率。通过新媒介也可轻松实现国际国内沟通,利用各种搜索软件,各类数据库,各种专业平台均可拓展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新媒介最终架起大学生与社会深渡沟通的桥梁,加深了大学生对学业和社会的理解。

(二)新媒介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渠道,提升了沟通效率。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兴起,人类的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的革命,信息传播成多线交互式——微信、QQ、微博等即时沟通工具的信息交互更及时,可多线同时互动,费用低廉,沟通频率更高。通过这些沟通工具使用者可以与相关人群进行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沟通。新媒介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渠道,更多的交流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多元性与开放性,沟通效率的提升深度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拉近校园与社会的距离,对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极大的好处。

(三)提升学习能力,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大学生曾经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单一,阅读和与老师的交流是主要的方法。新媒介的诞生使大学生可以获得他们自己所想要的任何知识,各种网络课程,分享交流活动数量庞大,特别是進入了所谓的知识消费时代,通过新媒介可以找到各类优秀的课程,与各种优秀的老师线上沟通交流。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也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与各类人群的互动也不断锻炼其深入思考、剖析事件的能力。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伴随改变的是学习能力的提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找到需要的,去掉冗余的,不断启发着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改善知识结构,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媒介对大学生素养的提升有诸多好处,但是由于新媒介信息构成符号的多样与复杂性,为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加大了难度。同时新媒介使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这就意味着信息审核把关的难度加大。各类虚假信息,夸大宣传,不宜公开传播的信息对大学生的素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二、新媒介对大学生的素养负面影响

(一)碎片化阅读产生的不良影响。

新媒介尤其是移动社交媒体上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简单短小的信息,这些短小的信息大量呈现碎片化、片面化的特点,对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易产生的较多的不良影响:首先不利于大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大学生长期接触碎片化信息,进行浅层次阅读,必然会导致阅读能力的下降,获取信息的简短和方便快捷易使得大学生对系统性知识失去耐心,因此很难建设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实简单片面的信息很难唤起大学生的深度思考,大学生不再习惯探寻事物的本质意义,从相当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竞争力。

(二)新媒介过度占据大学生课程学习和课余生活时间。

当前大学生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机,主要利用手机来交友、娱乐、查询信息和学习。大学生经常频繁地登录网络社交平台,通过刷屏来了解好友的动态,获取社会资讯,分割了大学生整体的学习时间。甚至在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同学总低头使用手机,使其无法专注学习和生活。夜晚休息时间也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要使用手机休闲娱乐。新媒介过度占据大学生课程学习和课余生活时间,书本阅读、同学间面对面的深度交流越来越少。对信息选择而言,智能推送使大学生关注面比较单一,不能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种方面,不能使其深入理解社会生活。

(三)对新媒介信息资源缺乏甄别能力会导致大生犯罪率上升。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越来越多,呈上升趋势。在这些案例中色情和暴力的网络犯罪居多,恐怖主义以及非法盗用网络信息导致敲诈勒索、故意伤害也较多。由于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新媒介信息资源缺乏甄别能力,因此网络不良信息和网络游戏中的赌博、暴力、色情、偷窃活动在他们看来是常见而不受控制的,是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

(四)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易导致大学生人格异化。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意是指人创造了工具却为工具所控制和支配。大学生习惯于新媒体营造的虚拟世界,而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给大学生的社会化造成了障碍,也会使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产生偏差,大学生较少感知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没有意识,最终导致人格异化。另外,互联网的虚拟性导致了大学生对虚拟世界的情感依赖,他们的交流平台从现实转移到网络,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社会活动状态,逐渐成为较为孤立的个体,继而对社会和他人失去包容力,容易导致性格和心理的变化,对他人行为不理解,遇事较容易偏激片面等。

综上所述,新媒介对大学生的素养影响深远,优劣并存,引人深思。而有关新媒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显得迫在眉睫、尤为重要。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全媒体环境下安徽高职院校学生新媒介素养提升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7A0795);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素养提升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yxm0745)。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信息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