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8-10-21李娟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会学创新能力创设

李娟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生命力已得到全人类的共识,经济竞争就是科技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一、发现问题 积极探求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中,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解答,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出结果,这是其中一种做法。又例如,在教学课新课时,先放手让他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推想,把要学的先解答出来,然后各自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发表,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自己动手 独立思考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认识不足之处。我认为在课堂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6和7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圆片和三角形等学具,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很多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启发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与6和7这两个数字有关的一些事物,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紧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摆的结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三、掌方学法 学会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老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課堂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生的兴趣;二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去获得,教师绝不能包办,一讲到底。

四、标新立异 训练思维

在小学数学数学中,练习是数学知识巩固和技能提高的重要环节,大量地重复练习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厌恶感,不愿意学习数学,而合理必要的练习会使学生获得真知,兴趣盎然。

还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练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创新能力的思维发散训练,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把同一个问题作多种思考,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解题思路。如: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 )+15=55,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以由“加法想减法”等一些逆向思维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同样鼓励学生的其他解决方法,总而言之,在解法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创新欲望会更强烈。

所以,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走出当今教育的困境,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会学创新能力创设
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探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