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2018-10-21牛坤徐景越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3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人施工管理

牛坤 徐景越

摘要:施工现场管理归根结底是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五要素,五要素的主体是人,人员管理到位了,其他要素管理就简单了。只要建设工人职业素质提高了,施工质量提高和施工进度加快就不是难事,施工现场安全也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关键词:工人;施工管理;建设工程

1 中国建筑工人发展进程回顾

对建筑工人的管理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培养用人管理制度。主要实行的是“师傅带徒弟”的培养学习模式,新工人参加工作,称作学徒工。学徒工出徒,即徒弟从师傅处学徒结束,可以独当一面、独立工作,才能称作正式工。这个培养阶段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因此,那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工人具有技术水平高、职业素养高、工作态度好、社会地位高等特点。

建筑行业放开后,大量的私营建筑企业进入建筑行业,伴隨而来的是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建筑行业,即俗称的农民工。建筑市场开放伊始,人员进入建筑行业门槛低,此时的建筑工地充斥着大量“放下锄头,拿起瓦刀”的建筑工。这些人没有经过任何的专门职业技能培训,他们的技能水平可想而知。

农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或为生活所迫,选择背井离乡做农民工。农民工有以下特点:①普遍初中以下文化或无文化,文化素质不高;②组织纪律性较差,行为随意性大;③职业技能水平低;④多是包工头带自己家乡农民,地域性强;⑤管理不规范等。由于这些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管理模式[1] 。

2 改革开放后建筑工人管理模式

(1)开始阶段,包工头带民工模式,管理较为粗放,农民工受雇于施工企业,但是施工企业并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包工头直接管理农民工,建筑施工企业只与包工头有协议,企业将工人工资发给包工头,包工头给农民工发放工资。因此产生了许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

(2)发展阶段,劳务分包模式,2005年建设部发布了一个《建设部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该意见指导思想意在以发展劳务企业为突破口,建设预防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调整全行业建筑队伍组织结构,提高劳务队伍的职业素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农民工基本被劳务企业或者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包工头”承揽分包基本禁止。

政策制定伊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建筑劳务分包的进一步发展,劳务分包的弊端渐渐暴露了出来。

①形式上,农民工与施工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劳务分包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劳动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实际上,由于政府监管难度大,劳务分包企业想尽各种办法规避与农民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拒絕缴纳各种保险。②农民工受雇于劳务分包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管理力度大大降低。劳务分包企业的权利大大提高,劳务分包企业以农民工利益为借口要挟建筑施工单位,甚至于劳务分包企业可以左右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给建筑施工单位现场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阻碍。

(3)现阶段,专业分包模式,为解决劳务分包制度十几年实践中出现的弊端和问题,劳务资质取消后,提倡专业分包模式,如瓦工成立瓦工专业分包服务公司,木工成立木工专业分包服务公司,等等。目的是规范建筑市场农民工队伍管理,减少因管理不规范引起的如欠薪、安全问题突出、人员流动性大等诸多问题[2] 。

3 施工现场管理思考

3.1 农民工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农民工进场培训流于形式,按照有关规定,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教育,才能上岗。目前施工人员三级教育并未落到实处。三级教育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近些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屡禁不止,与施工工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粗心大意、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有关。一些企业和人员不敬畏生命、不敬畏职业、不敬畏法律,给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部分原因是三级培训教育走过场、流于形式造成的。有些建设单位只关注施工进度,忽视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施工违规违章,但是仍不能根除安全事故发生。

农民工进入施工工地,施工单位把关不严,管理人员简单问一下,登记一下身份证就算入职了,既不审查,也审查不了。建筑工市场进入门槛极低,三教九流的人员都可以流入建筑业。社会上对建筑工存在歧视现象,如果有一点其他门路,谁也不愿意干建筑。

农民工背井离乡、出门在外,目的是挣到养家糊口的本钱。由于一些不良老板的存在,农民工辛辛苦苦工作,结果还拿不到工资,家中妻儿老小等着钱养家,农民工欲哭无泪。为此,国家出台了很多办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但是仍然不能根本完全解决欠薪问题。如今,出现了农民工要求日结工资的情况,否则,农民工宁愿不干而选择流动到信誉好的工地。

农民工放不下家乡的田地,每到夏秋农忙季节,农民工放下建筑工地的工作,回乡夏收、秋种。尽管家乡田地的收入不及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收入,但土地是农民们的根本。解决不好土地问题,这种现象很难根除。

农民工日益短缺,第一代建筑农民工按照国家规定已经退休,第二代农民工已经五十多岁,是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年轻的建筑农民工占整个群体不到10%,而且主要集中在弱电、水电风安装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种。造成建筑农民工减少的原因是:①被恶意欠薪,②工作环境脏乱差,③待遇差,常年无休息,④社会地位低;⑤新业态层出不穷,吸引年轻人加入,如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⑥进工厂做工人。

3.2 农民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1)加强农民工进场施工培训管理,鉴于当前农民工进场培训难以落实到实处,建议国家拿出农民工培训费用,劳动部门、人社部门、住建部门等相关部门联合培训农民工,农民工带薪培训,配合农民工实名制,将农民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录入本人档案,并上网可查,查询内容应包括培训时间,技能水平,有无违章,诚信记录等。不具備进场施工条件的人员排除出建筑施工队伍。让建筑工成为社会地位高、收入多、待遇好的好工作。

(2)严厉打击恶意欠薪,使不良欠薪成本大大增加,欠薪一次,列入诚信黑名单,并上网公示,上网可查。严重欠薪的,追究刑事责任。建筑市场欠薪问题解决了,农民工担忧的事情解决了,会吸引许多农民工到建筑行业。

(3)农民工在家乡的土地,通过流转、转租等方式,集中到留在家乡的种粮大户手中,既解决了农村土地不集中,无法大规模、规范化、机械化种植的难题,也解决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农民工进城做建筑工人,与各类施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统一叫作建筑产业工人。失去土地的建筑工人没有土地作为依赖,其组织性、纪律性、身份认同感将大大增强和提高。

(4)中国社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历史阶段了,仍然依靠建筑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牺牲休息日加快施工进度,无法充分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单位时间劳动生产率低下。建筑市场应该依靠科技进步,培训提高建筑工人技能水平,提高单位时间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施工进度加快。

(5)针对建筑工人日益短缺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装配式建筑的日益推广,房地产市场规模萎缩,建筑市场对工人需求相应减少。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引进一些外籍劳工以解决本地劳动市场工人短缺问题[3] 。

4 结束语

综上,建筑工地现场管理看起来好似千头万绪,需要管理的事情很多,但是只要抓住事情的本质、核心进行管理,复杂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施工质量的高低,施工进度的快慢,造价投资多少,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都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建筑工人的努力。培养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较高技能技术水平建筑人才,再用切实可行的监督制度、规则标准来规范施工现场,我们就能建设出世界一流的建设工程,为子孙后代造福。

参考文献:

[1] 宋志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西建材,2018,(14):92,94.

[2] 倪赛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居舍,2018,(36):140.

[3] 杜晓娟.施工现场管理方法在房建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28.

(作者单位:1.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大连宏宇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工人施工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物资采购模式优化思路分析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220kV架空线路建设管理
浅谈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探析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分析
谈谈珠海市建设工程档案工作量化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