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文字社团组织在的书香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18-10-21思维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会建设社团组织语言文字

摘要:书香社会建设从本质上就是鼓励人们多阅读、多学习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国全面建设书香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地发展语言文字社会团体,既有较强的客观需求,又有现实的可行性。语言文字社团承载了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站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上,通过对阅读情况的调研发现书香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线索提出了健全相关组织,发挥引领角色、打造品牌社团等对策建议,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关键词:语言文字;社团组织;书香;社会建设

一、研究背景

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在《中国人的读书量》一书中有人统计,犹太人平均每年读书64本,美国人21本,日本17本。中国呢,2005年人均4.5本;2008年4.72本;2009年3.88本;2010年4.25本。在《不读书的中国人》一文中也提到:“中国农村受环境和经济制约年均读书0.7本,与其他国家阅读情况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二、书香社会建设的现状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针对一些高校及社区的文化社团组织在书香社会功能作用上的了解,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一)基层文化社团组织管理亟待完善

通过调查了解,调研的2所高校共有语言文字类社团10个,涉及文化和学术两个大类,成员以18-20岁低年级学生为主,这10个社团中人员超过50人的有4个社团、20人以下的1个,10个社团均隶属于学校社团联合会管理(学生自治组织),这些社团组织活动基本在校,受众人群以本校师生为主。调研的4个社区中仅有2个社区有语言类社团(文字社团均无),其余两个社区没有此类社团组织,仅有的2个社区语言类社团中,平均每年开展活动为1-3次,开展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为诗歌朗诵或演讲比赛)。

从以上来看,不论是高校语言文字类社团还是社区的社会语言类社团其在组织上都存在上级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高(自生自灭);结构不完善(人员单一、发展不均衡、活动形式老套、与语言专业结合程度不高、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人员比例失衡(在高校都是低年级学生参与、在社区都是年纪较大的参与者)目前的状态是两头大、中间小的困窘局面;指导教师缺乏资质等等问题。

语言文字社团发展过程中组织制度的缺失所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在于语言文字社团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呈现一种无序状态。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本质属性在相关管理部门中并未完全得到认可,反而成为其管理工作复杂的根源。因此,就会出现很多社团管理发展各异的情况。特别是在权利义务分配问题和权利责任划分问题上,各个管理机构把握尺度的不一,这就使得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区域、不同人员发展之间的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又是语言文字社团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出现的根源之一。

(二)基层文化社团组织缺乏文化引领者的合力

社团组织在活动的开展上娱乐性大于专业性,高校中会员的加入主要是为了更广泛的交际认识更多的同学、朋友,如何提高专业素养和影响他人却成为次要的方面。其所扮演的角色参与者居多,整个社团中真正具有引领者角色意识的人员较少;社区社团中亦是如此,社区活动需要一些语言类的节目或者是人员参加,所以组织成立社团的目的主要是配合上级部门的一些群众性活动,完成社区上级机构的一些文艺演出和大众活动等。所以从整体上看社区活动目的缺乏明显的引领导向,具有应付了事的感觉,成员与成员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很难形成文化引领的合力。

(三)大众学习、全面阅读的书香之风有待加强

在大众学习和全面阅读这个概念上,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社区居民在阅读的数量上都显得不是那么理想,从学习习惯、阅读物的选择、阅读场所、阅读目的、阅读情况等方面较国外及一些发达城市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在阅读目的上比较单一,主要以专业学习为主、而社区普通民众则以娱乐消遣为主,受手机和网络等新兴电子设备的影响,阅读纸质书本的人员比例并不高,人们更乐意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碎片式的浅阅读。

(四)基层文化社团组织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调查的社团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社团仅为3个(都是高校社团),从辐射角度来看,所调研的辖区有20.2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其中户口登记常住人口1万人)。就比例而言6万人只有3个有关社团,3个社团也仅仅是在相关单位有一定的名气,成员不超过200人,于6万人的辖区人口来说杯水车薪,其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

三、对策建议

我国近三十余年的大众阅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知识补给型阅读时期(1978-1989)、知识给养型阅读时期(1989-1994)、多元化视野阅读时期(1994至今),总的来说,80年代的阅读有热情,没自我,大众处于一个有书就读,饥不择食的状态;90年代的阅读有目的,没真心,大众不问书的文化内涵和深层价值,而只在乎阅读是否能带来物质上的帮助;新世纪的阅读有选择,没引导,选择过剩和越来越倚重“浅阅读”引发了社会上的许多忧虑和担心。接下来我们根据上述成因分析提出有关语言文字社团组织与书香社会建设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完善基层文化社团的组织建设与管理

社团的管理部门要张弛有度的进行社团组织建设与管理,制定社团管理条例及激励机制。语言文字社团的管理必须坚持科学化和制度化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推动社团在自主宽松和科学规范的良好环境中健康发展,为社团成员的良好成长奠定制度基础。而要想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并非一件易事,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考虑到社团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又需要关注社团成员的自主性,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社区要把握制度规范与自主发展两者之间的协调。管理还要注意“尺度”的要求,防止对语言文字社团管得过多,限制了它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其缺乏个性和特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管理机构要采取宏观管理统一规范的制定语言文字社團管理条例和激励机制。管理条例规定社团成立的条件、社团的注册制度、社团的解散机制、社团干部换届和选举制度、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社团经费及社团的活动规对于优秀的积极分子要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表扬和鼓励,而对于活动开展不佳、结构松散的社团要进行必要的整顿、要指派有领导力和一定专业素养的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此同时,上级管理部门也要监督指导社团内部建立科学的章程和运行机制,并将其作为社团合力建设的一项重要条件。

(二)文化社团组织要充分扮演大众学习引领者的角色

根据时代变化,语言文字社团在书香社会建设过程中就应积极发挥引领者的角色,帮助大众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知识,丰富大众精神世界同时,引导大众追随主流社会意识,提升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丰富书香社会的理论外延。社团组织的存在是基于爱好者的共同喜好而聚集在一起而成立的,但如果只是在这个“小圈子”里活动,作用就及其有限,语言和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命脉,传播语言文字的精髓,就是弘扬中华五千年的光辉历程,语言文字社团相比其他的社团组织来说,身负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全民阅读的今天,语言文字社团应当扮演的是大众学习的引领者角色。各类语言文字社团应当以“聚集读书大众,建设书香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学习引领者的角色宗旨。利用专业特长广泛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大众学习的活动。

(三)充分发挥文化社团组织“文化建设”的桥头堡作用

信息时代,语言文字社团组织光靠传统的运行模式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展示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媒体手段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社团组织“文化建设”的桥头堡作用。在高校,社团组织要利用学生校内论坛、微信群和微课(慕课)等形式在文化学习之外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朗诵比赛、普通话基本功学习、演讲口才交流、读书、书法互助小组等等)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热情,学校群团组织要在活动场地、活动组织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通过社区互联、楼栋互助、文化下楼栋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化学习(读书会、微信语音会、美文欣赏会、视频朗诵会、书法表演会、文化艺术交流会等)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到语言文字学习中来,特别是社区管理机构要配合语言文字社团,通过书香家庭和书香社区的评比建设,在活动场地、活动指导上给予大力支持,使社区居民能够拥有一个学习、交流、不断成长成才的家园。

(四)打造更多的品牌社团、形成书香之气、学习之风的长效机制

我们的语言文字社团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要发展的要求,闲暇之余看电视、打麻将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正是现今大众文化需求缺失情况下的一种体现,加之,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的侵入,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金钱至上”逐渐成为人们信奉的真理,以致“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读书无用论”。人们缺乏精神追求才回变得越来越物质化、庸俗化。缺少了书香的浸润,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民整体素质却处于“贫困线”以下,关于国人不文明的行为屡屡见诸媒体。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升文明素养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以,大力打造更多的语言文字品牌社团,将语言文字爱好者团结起来,把他们变成语言文字的爱好者、学习者,更是语言文字的传播者。我们今天开展书香社会的建设工作,其目的不是几个爱好者的学习交流、而是让更多的大众都来投入到学习之中,让这种学习形成一种学习之风。着力塑造语言文字品牌社团并使之坚持下来逐渐发展壮大,就是要打造一个让广大群众耳熟能详愿与之共同成长进步的文化优势群体,在这一優势群体的带领下形成一种热爱学习、崇尚学习的长效之风。

四、结语

书香社会建设从本质上就是鼓励人们多阅读、多学习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语言文字社团组织,一切活动都不能脱离我们社会环境。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语言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赋予了语言文字社团组织更多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语言文字社团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国家倡导书香社会的建设不断深入,此类社团组织将成为学习者巩固书本知识,锻炼自我能力的重要阵地。其地位是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文化建设”的“排头兵”,通过“一部分人”带动另外一大部分人去阅读、去学习智慧的思考,去探究人世的激情,去采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去体味历史背后的故事、去探索未来世界的神奇奥秘,只有一个学习的人,才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只有大众都学习起来,伟大的中国复兴之梦才会更快的实现。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思维,1980年生,男,副研究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基金:2015年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语言文字社团组织在书香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项目编号:XYJ2015GB10)

参考文献

[1]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许琳瑶.从“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到全民阅读推广工作:1982-2012[D].南京:南京大学,2013.

[3]王文静,周晶晶,杜霞.香港儿童青少年阅读研究与推广[J].教育科学,2010,26(1):34-38.

[4]李德成.关于进行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和书香社区建设的建议[J].图书馆杂志,2007,26(5):98.

[5]沈爱民.论人民团体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大家谈,2010,(6):14-18.

[6]王立革.市校携手共建书香社会[J].中国校外教育,2007(8):12.

[7]郑爱菊,陈涛.关于建设书香社会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0):146-148.

[8]张材鸿.我国农村人口阅读现状观察与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4):18-22.

猜你喜欢

社会建设社团组织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民办高校基于项目管理理论下的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
从社会建设视角看三大差别的消灭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