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2017-03-12虢晶

商情 2016年48期
关键词:协同理论社团组织高校

虢晶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的创建和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于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即社团内部、学校内部社团与社团隶属组织、社团与学生组织等各部门、社团与社会之间,是否可以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协同理论,为我国社团创建与发展模式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高校 社团组织 协同理论

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现状

时代迅速发展,高速的网络时代,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身都出现了各种成长问题。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社团组织已然成为高校深化、拓展育人途径的创新举措之一。

(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现状

学生社团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校园团体组织。它不仅能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个人的爱好特长得以展示,而且还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国内各高校根据管理需要,都先后创建了一定数量的社团组织,一般有以下几类:一是培养语言、沟通艺术为目的的语言文学型社团;是陶冶身心、培养气质为目的的文化艺术型社团;三是为社会付出关怀与服务的服务公益型社团;四是锻炼体力与运动技巧的体能性社团。

(二)“护理之家”协会的创建及基本情况

针对我院职业院校特点,我校特创建为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起促进作用的专业性、技能型社团——“护理之家”。“护理之家”,是由广大护理人员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的,是以“服务他人,快乐自己”为口号,以“帮助他人,友好交流,提高护理水平,增强身体素质”为宗旨,以“学以致用,展示青春风采”为目标的专业型学生社团组织。社团有着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的指导,密切联系学生专业,把社团活动与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创业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既满足学生兴趣,又突出专业特点,培养提升技能。它弥补了基本社团建设存在的组织结构缺乏规范化管理、社团活动内容缺乏创新等普遍性问题。然而,各类社团组织多数成“单一独立”社团模式。“护理之家”社团职能仅限于社团内部范围,各社团之间的交流和协调沟通均不健全,部门间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探索如何通过社团在管理模式上开展“协同创新”,从而进一步激发各社团之间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当下高校社团组织的创新模式研究思路。

二、协同理论概述及应用

(一)协同理论概述

协同学亦称“协同论”或“协同学”,被誉为“协调合作之学”,由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创立。肯概括出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使系统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在宏观上形成了新的有序状态。简而言之,协同学就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理论。

(二)协同理论引入社团创建研究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协同理论具有普适性特征,属于自组织理论的范畴,是一门以研究完全不同学科中共同存在的本质特征为目的的系统理论,其广泛的适用性或普适性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学生社团的组建和管理,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上述,社团之间创建和管理能体现出协同效应,甚至产生最大的附加协同效益。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一项系统工程,有必要运用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它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社团组织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协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关系,平衡好社团与隶属组织之间的双重管理,形成促进社团发展的合力,这在客观上需要借鉴新的理论,阐释高校学生社团建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更好的指导社团的建设,引入协同理论指导社团建设,必将为我们更好的研究社团组织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与方法。

三、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创建模式研究

(一)明晰社团建设理念目标协同性

1.社团发展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保持一致性。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创建发展,一定要以学生成长发展为考虑基点,为学生锻炼成才提高素养提供平台和空间,社团组织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水平,充分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为学生的能力锻炼和提高提供一个广阔的“创新场所”。

2.社团发展目标与社团隶属的上级组织目标要保持一致性。加强社团建设,要服务于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局,成为学校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起到提升层次、模范示众、凝聚学生的作用。在学生社团组织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等。

(二)协同整合社团组织资源形成合力

1.社团协同。学生社团的创建和发展,能否为学校提供一个有效的教育管理载体,其首要標准,即社团组织内部是否能协同管理,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在开展学生工作中,重点强调的是如何去沟通、协调和合作。社团的发展要求在组织内部指导学生准确的自我定位,保持社团内部个人目标与社团发展目标一致,并协同致力于社团的建设。

2.学校协同。学生社团的创建与发展过程,要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信息交换。大学生专业社团的设置主要是以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培养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节能、提升就业力等为目的,而其他类型的社团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知识面为主。学校中各社团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交流,并且在活动组织开展中,能协同安排各类性质、形式的活动,全方位的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3.社会合力。社团要积极争取校内外各种资源的协同支持,既要积极主动与校内社团指导教师沟通,又要充分发挥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将社会实践与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相结合,充分拓展活动范围、创新形式。同时,社团建设与发展要调动和广泛应用新媒体。学生社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办微信平台应用、手机软件应用等,及时宣传和反馈、创新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 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5):123-124

[2]王先江. 大学生社团创新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132-134.

[3]姚洪章. 谈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03:84-86.

[4]何珂,夏景林,赵阳,卢清,李磊. 高校党支部“协同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矩阵式支部共建为例[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08-110.

猜你喜欢

协同理论社团组织高校
民办高校基于项目管理理论下的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大学生社团组织维护高校稳定的功能性分析
重庆市铁水联运协同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促进机制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多方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