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戏曲表演的主体思维

2018-10-21明巧玲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戏曲舞台主体

明巧玲

在戏曲艺术中,演技方法上运用“分场的编剧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舞台动作。”而动作的中心环节是靠演员表演媒介发挥出主体作用,出人物,出形象,所以又叫表演艺术,在演出方面则是“抽象联想的舞台空间和通体连贯的演出的体制。”

我国戏曲是在歌、舞、音乐发展到相当高的基础上形成的,戏曲艺术的表演主体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从它的特征来看:“以歌舞表演为主,综合其它艺术表现方法,而唱、做、念、打是主要表现手段。戏曲者,而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中国戏曲是歌、舞、表演、道白四者同时具备,结合得很好的一种方式”(欧阳予倩)。戏曲综合的各种手段都是有程式的。表情、身段、眼神、手式、唱腔、念白、板式、锣经、武打、舞台调度、剧本结构、化妆等等,程式无所不在,演员创造角色程式就是最基本的概念。上下场的演出形式。人物上下为一场,每场连接写完一个故事,每场是基本单元。上下场的演出形式靠演员的表叙来转换时空的变化,靠虚拟和叙述,使时空灵活多变和这种表现形式吻合。

演员是整个演出的艺术创造主体,没有演员就没有戏曲艺术,也可以说戏曲演员是随戏曲的形成而来的,戏曲艺术是随着演员产生而产生的。演员与戏曲艺术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所以说戏曲突出以表演主体为核心。

戏曲表演艺术中,演员是表演的主体,演员创造人物的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创造性的反映形式同样包括运用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思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但它的思维是形象思维,一切围绕着出人物、出形象是根植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演意识。演员的表演意识,包括主体活动的各种表现形态、各种审美形式。最基本最主要的则是表演感受。表演感觉是其它反映形式的基础,它包括了表演感觉、表演知觉、表演想象、表演思维等几个环节。

1、表演感觉。产生于表演主体与表演对象的相互作用中,表演感觉和其它形式的认识活动一样,必须以对表演对象的感觉为基础;只有通过感觉,表演主体把握了表演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可能引起表演感受。表演感受中其它一切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想象、思维等,都是在通过感觉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

2、表演知觉。它不只是反映实物的个别特征和属性,而是把感觉的材料联合为完整的形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要知觉一朵红花,必须首先感觉到花的颜色和形状、姿态等个别特征,感觉到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愈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演员的表演感觉,总要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是作为整体反映在表演主体意识之中的。知觉是有所选择的,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感觉。

3、表演想象。想象是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不仅感知当时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即是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表演想象这种心理能力,是人类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正是由于人有这种想象能力,人的有目的性创造性劳动才会成为可能。想象与记忆有密切的联系,没有记忆就没有想象,想象凭借着记忆所供给的材料进行活动,它虽有很大的创造性质,但实质上仍是现实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不能想象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任何客观根据的事物。想象在表演中具有重大作用,成为表演反映的枢纽。演员的表演所以能使人透过对某对象形式的知觉,直接去把握它深刻的内容,产生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观照,主要是通过表演中想象活动来进行和实现的。

4、表演思维。思维是一种在感觉、知觉、想象等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的活动。它是通过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对现实所作的概括反映。思维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演员过去的认识成果和文化修养在起作用,只是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种作用。正是思维在表演中规范知觉、想象的趋向,观众才能不只是看到对象的感性形态自身,而且通过它获得了对生活广阔的理解、认识,达到对对象的深刻把握,演员才能把许多个别的特殊的感觉材料集中、综合,概括为典型形象,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样的表演感觉才不是一种低级的感性知觉,而撒富有深刻认识内容的对生活的能动反映。

演员在戏曲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演员充分认识主体思维的重要性。戏曲演员创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必须强化塑造角色的主体思维认识,注重社会效果。必须按剧本刻划人物,按人物体会思想,按思想进行表演,按表演发挥技艺,才能“形神兼备”“假戏真做”。强调表演主体思维,就是要“形神兼备,假戏真做”,着重要把握好表演构思这一认识活动过程的环节。演员的表演构思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是再现客观现实的感受,但没有思考和分辨,演员无法驾驭它所要表现的意蕴。演员表演构思创造人物形象以再现客观现实,其特点就是“形象思维”。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渲染人物上场。人物上场给观众第一印象很重要,人物所处的环境、神态气质,以及命运遭遇、心理状态,都必须在第一印象中用形象展现给观众。因为戏曲舞台时空观念很自由、动作虚拟,既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又表现所处的环境,表现一种情绪、一种气势,都是为舞台上出人物、出形象服务。上场名目繁多,不仅是为了色彩丰富,而主要是为表现环境转换、深化人物性格及推动情节向纵深发展。形象的表现要有丰富的内心独白。内心体验要靠形体表现,要根据规定的情景和思想内容赋予它新的生命,而这种新的生命要有丰富的内心独白来充实。内心独白要有思想,思想不是语言,但比语言快,有了内心独白,才会产生一定动作的形式和语言。

2、捕捉人物性格的舞台动作,深挖潜台词。舞台上不但意境要含而不露,人物语言也是如此,只有含蓄的台词才更富于动作性,潜台词是舞台动作的基础,挖的越深刻,就越会从中得到新的感受启发和新的内容。潜台词有丰富的动作内涵,能捕捉人物性格闪光的细节,而细节又是体现表演思想深度最重要、最深刻、最简炼的艺术因素之一。

3人物要有内心视象。演员在塑造形象时,对人物的所说,所想,所听,所做都要有内心视象。所谓三分语言,七分动作。自己没有感受也就不能感動别人。自己有了内心视象,形象才会有厚度。

4、要有鲜明的节奏。节奏是伴随行动而产生的。它是整体与部分的组织次序与规律,它在统一的目标与气氛下,各个部分有机地互相联系,首尾相关,有强弱、主次、起伏的更替变化,组成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这一过程与具体的人物紧相适应。戏曲是在音乐、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的节奏更加突出。一出戏从展开矛盾到矛盾得到解决,其内在的节奏进行是极为细微复杂的,它是由各条线索、各种人物,各个场面不断地连续运动而组成的,不同的节奏交替和变换,推动着全剧的情势此起彼伏。找到正确的节奏,是全剧的进行再有机的组织中,推动舞台情势,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戏曲表演的经过提炼与集中的生活,它的表现更加突出、鲜明和夸张。它是写意的,人物所想所说可用变形夸张的表演告诉观众。节奏的运用也是多样的,有的是语言快慢节奏对比发生变化,字面和含义是两层,隐藏双关语,节奏耐人寻味,有的是动作快慢,节奏情绪急剧发生对比变化;有的是动作重复,使节奏层层推进,剧情推向高潮。重复不是反复,而是每次重复有一定的含义,激化矛盾冲突的发展。另外还要掌握“打击乐”的灵魂,恰当掌握它的衔接铺垫,渲染人物,使形象完美。

5、既注重继承传统又要创新发展。舞台的形象应是“活人”的艺术。要能传神有活的交流,产生新鲜感的舞台适应,要求表演心与意合,意与神合,神与貌合。必须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传统要从生活出发,不同人物性格要有不同的创造原则,唱念上讲究“声断意不断”,心到口到手到眼到,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高度统一。在创新发展态势上,应是扬弃,要借鉴,也要创新,借鉴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借鉴的发展。要传统程式动作生活化、现实生活动作艺术化。生活化绝不是把生活动作粗糙地安排在舞台上,而是把可以借鉴的传统程式动作,做出合乎情节逻辑的安排,使它和现代生活动作相互融合,让动作传达出生活的情态。艺术化,绝不是把已有的程式简单刻划现代人物,而是说现代生活动作要按艺术规律加以提炼,升华为舞台动作。要积极地反映时代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素养的普遍提高,对戏曲表演也提出了更高的审美准则,这就要深化戏曲表演主体思维,去获取深层次的再认识,再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在生存中发展。

猜你喜欢

戏曲舞台主体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何谓“主体间性”
台上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