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企业布局优化与区域发展的思考

2018-10-21黄晓丽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

黄晓丽

摘要:乡村企业的布局对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优化乡村企业布局,使分散型的企业布局向聚集型的企业布局转变,这不仅可以发挥乡村企业的功能而且对于农村工业化和集镇化,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企业;布局优化;区域发展

企业布局和区域关系是地理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乡村企业分散布局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极大影响乡镇区域的持续发展。由于受体制因素、技术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加之当时乡村地区资金分散、政企不分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固化等原因,绝大多数乡镇企业选择了自发落户,分散布局的企业格局。这种“只有星星闪烁,没有月亮照耀”的格局给区域的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已日益显示出来。因此,乡村企业布局优化与区域发展的出路问题已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乡村企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分析

19世纪的20世纪初的德国经济学家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对我们认识乡镇企业的布局和区域的发展,乡村企业布局的集中和分散问题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启示。韦伯认为,通过运输,劳动力,积聚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最低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最佳区位。韦伯提出了企业获得积聚效应的两个途径:一是纯积聚。这是由企业内部发展的机制来带动的,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一系列相同的生产单位组成的整体如钢铁区、煤炭区等等,这种集聚模式是通过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相关企业的不断加强协作来完成的。由于企业内部技术流程和经营管理系列化的要求以及企业间协作的加强,可以使企业的原料互为利用,就近取得,零部件互为分工,降低成本而走向集聚。二是外部集聚。这是由社会化的机制来带动的,是指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某一区域的集中,可使众多的企业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和专门设备,共同利用劳动力市场,从而使企业降低成本,获得最佳效益等。企业在发展的条件下进行集聚是区域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大批企业的集中可以建立银行,医院、学校、旅店等基础服务设施,从而发展了第三产业,促进区域向城镇化方向发展。

二、乡村企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乡村企业的特点的高度分散在一个个封闭的乡村社区的企业不仅存在严重的内部消耗,而且使其经济各要素聚集能量有限和对外辐射功能减弱,无法达到必要的经济规模,也不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形成足够的集聚效应。

(1)布局的分散导致投入的分散,促使产業结构的单一。乡村企业各投资主体都只能限于自己的投资能力和资源条件兴办企业。加之分散的农村居民自给性消费和自给性服务程度较高,缺乏对服务业的需求拉动,于是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加工业项目,就成为各乡村企业共同的选择,这种选择形成了单打一品,而不及其余的雷同产业结构,这种单一产业结构难免形成农村各社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产品雷同、市场雷同,使其本身缺乏互补性,缺乏产业集聚的吸引力。

(2)乡村企业布局落脚在狭小的区域,给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制造了障碍。现有企业落脚在离中心村较远的自然村,限制了更多的劳动力的参与,阻碍了人口的集聚和第三产业的发育。一是企业坐落在人口稀少的自然村,对企业所在的村络影响不大,而区域附近的村民由于路途的原因,也无法固定地在企业就业,二是自然村基础设施落后,对本区域劳动力根本没有吸引力。就目前闽北某县的情况看,绝大部分的企业特别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的矿业招收的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外省的诸如四川、贵州等省“季节性迁徙”的民工。对本区域来讲是种“悬浮式”的封闭发展,对本区域的居民影响不大。据浦城县某乡政府的统计数据表明,如莹达矿业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98人,其中贵州就有88人,四川有67人,占企业员工数的90%以上。

三、推进乡村企业布局优化的建议

(1)必须坚持乡村企业发展与区域建设相结合。乡村企业必须由分散走向集中,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客观要求。由于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固定化,乡村企业发展之初用地问题一度对企业的集中布局形成了制约,导致经济发展初期企业布局的自发性和分散化。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极早规划好企业的集中落户的问题,尽量使乡村企业集中而积聚化。突破单纯依靠乡村企业自然发展来促进小城镇建设的传统思维,采取小城镇建设先行的方针,才能较好地取得乡村企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发展相协调的同步效应。在规划农村集镇时可以首先开放门户,让农民进入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造就乡镇企业集中发展的环境条件。甚至还可以把那些条件特别差的自然村农民整体迁移进来,甚至可以通过扶贫资金的综合运用,投资兴办产业,吸收劳动力转移。

(2)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鼓励企业进行三个联合。一是鼓励企业与本企业攸关方的密切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共承风险的机制和平台,达到与攸关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加强与企业攸关方的合作,把企业攸关方的企业集中在自己的周围建厂,这样既节省了运输的费用,又能达到资源与信息共享,促进竹木类企业的集中,走内部集聚的道路。二是鼓励相互竞争与企业兼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要鼓励小集镇的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或改组那些经营不善或不具有区位优势的企业,使之完全按价值规律的指向而自由流动,把各种经济要素逐渐向小城镇集中,形成集聚优势,打破企业布局的“自然经济”状态,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商务印书馆,2010.

[2]周茂权.点轴开发理论的渊源与发展[J].经济地理,1992(2):49-52.

[3]邹兵.交易成本理论:一个研究乡镇企业空间布局的新视角[J].城市规划汇刊,2001(4):8-11.

[4]邹惠萍,夏南凯.乡镇工业布局的规划与研究──对宁波市乡镇工业布局的思考[J].城乡建设,2001(2):24-25.

[5]陈锡文.结构变革与布局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新阶段[J].农业经济问题,1993(1):31-35.

[6]郑鑫.实现乡镇企业合理聚集促进城市化同工业化协调发展[J].经济与管理,2004,18(1):19-20.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
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集成一体化模式研究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浙江省金融集聚现状与形成因素研究
我国区域发展两大失衡问题亟待破解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
四川支柱产业与重庆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