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史铁生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2018-10-21杨露怡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作品史铁生

杨露怡

[摘 要:史铁生是一位经历过各种苦难的当代作家。他用笔写诗,歌唱苦难,用苦难谱写了一首首激扬的旋律。痛苦的人生经历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纪念碑。他用沉重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残疾人世界。一个接一个地讲述苦难的生活,用他对苦难的理解来诠释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生命的精神慰藉: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的一生在于这个过程中。

关键词:史铁生;作品;生命意识]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文坛上著名的残疾人作家。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已经转变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意识。他的作品完全是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的精神声音。

1生命意识的现实根源

史铁生作品中强烈的生活感与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21岁时,史铁生“活到最骄傲的年龄,突然双腿瘫痪。被困在这个艰难无助的生活困境中,他遭受着锥心裂肺的痛苦。“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起来。看着那只飞向北方天空的大雁,我突然将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把手上的东西扔到身边的墙上,拍打着那两条可恶的腿,喊道:“我能做什么?”!'”精神上的打击很难解释,基本的生存问题也无法解决。史铁生看不见出路。他感到“几乎什么也找不到”,这致命的一击几乎摧毁了他求生的意志,将他一步步推向精神的极端。史铁生深陷囹圄,发出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它体现在《山顶上的传说》中,常被認为是史铁生的自传。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爱写作的残疾青年。他忍受着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不公和歧视,憎恨所有的人,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但他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人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最后他想到了死亡,被困难击倒,陷入了精神绝望。残疾青年的精神鸿沟是史铁生的精神绝望。残障青年的自我质疑是史铁生的质疑。在生命的意义被扭曲的时候,史铁生痛苦地思考着,从突破中寻找一个突破口,想要找到一个活着的理由,为空虚的灵魂找到一个支点。在与内心的“毁容的激情”的斗争中,他几度徘徊在死亡的阴影中,最终平息了灵魂的风暴,“难以走出存在的狭窄缝隙,以一种清晰的喜悦”。他意识到,“一个人,生下来,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给了他一个事实,上帝通过结果的方式给了我们这个事实。”因此,死亡不是匆忙的事情,但死亡是确定的一天。史铁生看透了生命的本质,以一种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接受了现实,热爱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逐渐进入了开放深刻的人类精神。

2身体残疾带来的困囿之苦

残疾是推动史铁生走上文学道路的动力,也是他一生中不可弥补的遗憾。但正是这种遗憾让史铁生热切地期待奇迹的出现,寻求生命的健康和完整,同时又不得不冷静地思考生命的可能性和意义。在对死亡的长期思考和对如何生存的质疑中,我们最终意识到人类生存的困境以及这种困境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史铁生的散文既有辩证的哲学魅力,又有深刻的人生感悟。青年残疾使史铁生比普通作家更能意识到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能。这种无力感被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证明,深深植根于他的作品中,被认为是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似乎差异总是存在的。似乎我们必须接受痛苦——人类的全部技能都需要它,而存在本身也需要它。然而,接受痛苦的生命意识并没有减少痛苦的伤痛。然后他又问:“那么就有一个更没有希望的结论了。”谁来承担这些痛苦的角色?谁将体验这个世界的幸福、骄傲和幸福?光靠运气说得好是不合理的。就命运而言,这是公平的。”这是多么坚强和无助啊。生命必须承受痛苦的事实,仍然要以命运的机会,主动地承担梦想和希望,随时承担梦想幻灭的危险,被困在不确定的生活中,谁能不哭泣、不歌唱、不挣扎地寻找救赎之道呢?但你真的有救赎之道吗?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史铁生只能用哲学思维来填补人生的空白。我常以为傻瓜会放弃聪明人。我常认为懦夫是英雄。我经常认为是所有的生命改变了佛陀。”史铁生的内心充满了挫败感也充满了力量。“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受痛苦,超越限制,感受幸福。”这是西西弗斯的悲剧,也是面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必然性。正如叔本华所说,“任何满足感,或者通常所谓的幸福,都是消极的,但绝对不是积极的。”欲望,即缺乏,是一切幸福的先决条件。”虽然命运让史铁生以痛苦的方式深深感受到了这种苦难,但他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清晰。

3接受困囿和精神超越的生命静观

史铁生就是这样。在他的散文中,虽然身体残疾的隐痛总是会出现,但充满哲理的思考和真诚的话语却表现出他在受苦后灵魂的沉默。痛苦是安静的,灵魂是安静的。史铁生以个人生活的忧患触动了整个人类的灵魂,达到了精神的超越。“烦恼即菩提”,在《神位官位心位》中,史铁生反复强调“人人都能成佛”。这种“成”不再是终点或结果,而是理想中的完美状态,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永恒的距离,这说明他内心的沉默来自于对这种“距离”和“搁浅”的接受。只有接受,我们才能在理解死亡的必然性的基础上自然地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到生命意义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本身,生命的价值就在这里。史铁生,作为一个宿命的作家,用他的笔充满哲学思考和深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更贴近生活的“纯文学”。当然,残疾是他写作的原因之一,但仍然关注生活的史铁生,已经超越了个人残疾的范畴,看到了生活所必须面对的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走出困境。于是在《墙下短记》中将冷笛转化为作者耳中的“接受”和“接受限制”,接受不完美,接受痛苦,接受墙的存在。但是接受并不意味着不作为,所以他写道,“不要熄灭打破墙壁的欲望,或者再次打鼾。”这种接受与超越的精神,这种深切而真诚的关怀,值得在精神领域工作的每一个人学习和追随,受苦不是抗拒生活的基础。史铁生在《几回回梦里回延安》中说道:“我不认为说苦难是悲观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幸运的事情,靠运气维持乐观是不可能的,最好用反语来缓和你的信心。我总是记得那个冬夜,下雪的时候,有几个外乡人来到窑前坐下,吹起了唢呐,也伤心了,也高兴了,祝福了窑内的一对夫妇,似乎是在告诉新人世界上有痛苦和幸福。雪花飞舞,火焰跳跃,人类保留着火的种子,寒冷不再可怕。我总是记得,那是对生命的赞美,那就是生命。”这是对生活的透彻理解。只有那些仍在看生活的心灵才能真正理解苦难和困难是孕育生命意义的“菩提”,但只有面对局限和不完美,我们才能真正找到“人”的精神,走出困境。

4对幸福的追求

幸福是什么?如何获得幸福?灾难性的命运迫使史铁生走向了命运的尽头,使他超越常人,理解了幸福,并以他的精神人格形成了系统的幸福体系。活着就是为了逃避痛苦,追求幸福。快乐和痛苦只是这个主题的精神体验。没有绝对的客观和外在的标准。唯一的尺度是内心的感觉。因为快乐和痛苦只是一种感觉,任何人都想要快乐,不需要去寻找外面的世界,也不需要被外界的想法所影响。只要用心去寻找,问问你的灵魂是否快乐,是否自由。良好的物质基础不是幸福的必要因素。一个人除了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

因为灵魂的幸福需要爱和愿望的存在。幸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所以我们应该从有意识的精神体验中寻找幸福的标准,比如史铁生。只要有一个清醒的、聪明的灵魂,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体验到幸福,并意识到我们是幸福的。幸福不在地球的两端,在他自己的心中。快乐和痛苦的感觉是基于内心的感受。幸福的感觉取决于你是否感到痛苦。幸福与痛苦不仅是矛盾的,而且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如果你想要快乐,你必须先感到痛苦;只有经历痛苦,你才能学会品尝幸福。

5结语

在史铁生这里,深刻的生命意识是他不相容的身体与健康的统一的产物:对命运的沉默抗拒,对灵魂的固执救赎,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生命本身也许过于残酷,然而对待生命的我们,却无法不为之付出全部。使生命沉重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戚萌.浅谈史铁生小说的生命意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6):31-32.

[2]马建梅.史铁生散文解读:生命意识本位下的哲学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498-500.

[3]夏希.史铁生.李贺之生命意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02):6-11.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作品史铁生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