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的关系研究

2018-10-20黄榕沁周惠玲张帆傅伟凡余舒红林水英

炎黄地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黄榕沁 周惠玲 张帆 傅伟凡 余舒红 林水英

摘 要: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特质焦虑和手机成瘾的关系。研究采用《特质焦虑分量表》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227名高校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以及手机成瘾的五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探究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便于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手机成瘾和特质焦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促使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特质焦虑;相关

1.引言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手机从只有一种通话功能逐步成为结合了电视机、导航仪、游戏机、摄像机等多种功能的移动多媒体终端,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并带来更多趣味。因此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对于人们而言手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有大量的可自由安排的时间和脱离了父母管制的自由以及生活、学习对手机使用的需要,使之成为手机成瘾的易感人群。根据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明,有98.9% 的大学生拥有手机[1]。当他们在手机带来的便捷及乐趣中处于享受时,其中有部分大学生深陷当中不能自拔。有调查数据显示,假如出门不经意间忘带手机,大学生中有40%会感到很不舒服,37% 认为无法忍受,一定要去取回[2]。对手机的过分依赖使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使手机成瘾逐渐成为社会极其关注的焦点之一。

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addiction)是一种与网络、游戏成瘾类似的过度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即趋于某种动机过度使用手机而引起其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的沉迷状态[3]。作为当今最重要的非药物依赖种类之一,手机成瘾不仅损害大学生的身体,还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4]。国外比安奇的研究成果显示手机成瘾者更轻易产生负面情绪且更为冲动,在面对应激时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5]。May认为过分依赖手机会让人极度关注虚拟世界而逐渐疏远现实中的亲朋好友,久而久之会引起更深的孤独感,甚至造成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6]。Thomee等人的一项前瞻性群组研究表明手机使用频率和压力、睡眠质量以及抑郁水平存在交互作用[7]。鉴于手机成瘾对大学生造成的身心危害如此之大,研究手机成瘾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焦虑是个体对可能会引起危险或威胁的情境而产生焦躁不安、忧愁、烦闷等不良的复杂情绪状态[12]。德国的贝格尔将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当其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时被称为特质焦虑,它在把外界刺激知觉为危险的或有威胁的倾向上表现出相对持久稳定的个体差异[13]。从成瘾行为相关文献可以知道,焦虑和成瘾行为密切联系。如国外莫里斯等人综合大量文献发现焦虑和酗酒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8];郝萍的研究发现焦虑对网络成瘾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9];王静的研究结果表明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而特质焦虑作为一种稳定持久的焦虑状态,其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却还未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在特质焦虑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中,发现特质焦虑是预测网络成瘾趋势的重要因素,且特质焦虑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1]。那么,根据焦虑与成瘾行为的密切相关,我们假设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同样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通过探究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便于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手机成瘾和特质焦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促使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向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260名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经过筛除后得到有效问卷为227份,有效回收率为87.31﹪。被试年龄在18-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34岁。其中男生76人,女生 151人;城市59人,农村168人;文科113人,理科114人;独生子女70人,非独生子女157人。

2.2研究工具

2.2.1特质焦虑分量表

采用由贝格尔编制的特质焦虑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量,该量表用于评定相对持续稳定存在的焦虑倾向。中文版本共有 20 个项目,其中描述负性情绪条目有11项,描述正性情绪条目有9项,采用4级评分(1为几乎没有,2为有些,3为经常,4为几乎总是如此),其中对正性情绪条目进行反序记分。中国人应用该量表的再测信度系数为 0.90[14]。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15]显示,特质焦虑分量表由焦虑因子和非焦虑因子两个因子组成,焦虑因子对测量高焦虑水平被试更为敏感,而非焦虑因子对测量低焦虑水平被试更为敏感,从而证明该量表中译本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2.2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由苏州大学王正翔编制,包括2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为完全不符合,2为基本不符合,3为不确定,4为基本符合,5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则表明具有越高的依赖倾向。该量表由戒断性(不能使用手机时出现的负性情绪反应,由4个项目组成)、冲突性(手机对使用者生活的消极影响,由4个项目组成)、突显性(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的重要意义,由3个项目组成),持续性(持续、不间断的使用手机,由5个项目组成)和技术性(使用手机过程中的行为习惯,由4个项目组成)五个维度组成。该量表总的一致性系数为 0.832,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 0.517—0.717 之间[16]。

2.2.3数据处理

采取SPSS16.0软件对整理后的数据做进一步的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以及一元回归分析。

3.结果分析

对特质焦虑和手机成瘾进行积差相关分析,所得结果见表1。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呈中度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戒断性、突显性分别均呈中度正相关,与持续性、技术性、冲突性分别均呈低度正相關;正性情绪与手机成瘾、持续性、技术性均无相关关系,与冲突性和突显性分别呈低度正相关,与戒断性呈中度正相关;负性情绪与持续性、技术性、冲突性分别呈低度正相关,与手机成瘾、突显性、戒断性分别呈中度正相关。

4.讨论

大学生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以及手机成瘾的五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特质焦虑是手机成瘾的危险性因素,即特质焦虑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手机成瘾倾向,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明显:1.不能使用手机时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反应,2.手机的使用对使用者有重要意义。而特质焦虑的维度中,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以及手机成瘾的五个维度均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大学生正处于确立自我统一性的阶段,在该阶段内心充满着忐忑不安、矛盾冲突,尤其当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无法统一时,会引发焦虑,不断产生负性情绪。手机独有的特点如便于携带、虚拟化、智能化等正好使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成为他们消除负性情绪的最好工具。尤其是具有特质焦虑的大学生,为了脱离负性情绪所带来的困扰,便趋于通过使用手机来转移注意力,从而过分依赖手机。国外研究者表明,缓解不安、忧愁、悲伤等负性情绪是手机成瘾行为的主要目的[18]。

参考文献

[1] 周挥辉,党波涛等.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90 - 92.

[2] 刘传俊,刘照云,朱其志,等.江苏省 513 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调查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57.

[3] 张斌,邱致燕等.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集美大学学报,2015,16(1):41-45.

[4] Choliz M.Mobile phone addiction:a point of issue[J].Addiction,2010,105(2):373-374.

[5] Bianchi A.Phillips JG.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ior,2005,8(1):39-51.

[6] May A.Are you addicted to your mobile? [Electronic Ver -sion].Retrieved December 6,2011.

[7] Thomee,etc.Mobile phone use andstress,sleep disturbances,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m-ong young adul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BMC Public Health,2011,11(1):66.

[8] Morrisa EP,et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alcohol use disorders:A critical review[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5,25(6):734-760.]

[9]窗体顶端

[9] 郝萍.大学生完美主义、焦虑和网瘾的关系研究.心理学进展,5(11):657-666.

[10] 王静.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焦虑情绪的关系[J].科教文汇,2017(7).

[11] 张晔,刘勤学等.大学生特质焦虑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6):745-752.

[12] 唐海波,邝春霞.焦虑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2):176-177

[13] 吴思瑶,何金波等.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对青少年进食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志,2015,23(1):93.

[14] 郑晓华,舒良等.状态—特质焦虑问题在长春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60-62.

[15] 付建斌.狀态—特质焦虑问卷构想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16.

[16] 王正翔.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性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7] 韦耀阳.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1):83-85.

[18] PARK W.Mobile phone addiction[J]. Mobile Communi-cations,2005(31):253-272.

[19] 肖凌燕,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结构及其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

[20] 李波,钟杰,钱铭怡. 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2):109 - 112.

[21]孙君洁、李东斌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的关系[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2):121-124.

[22] 陈琴.特质焦虑大学生的负性注意偏向及其时间进程特点.陕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微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构建研究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措施研究
论辅导员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试论影响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现象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