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影响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现象的原因

2016-12-14李晓宇

东方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李晓宇

摘要: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积极的探讨大学生信仰出现多元化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基础,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信仰之所以呈现多元化趋势,正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存在多元化现象的内部原因

信仰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是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种高级心理现象。因此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信仰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认知是信仰形成的基础。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还是非马克思主义信仰都是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大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发展规律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信仰的差异。而大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具体越理性,他们的信仰也就越科学,进而能够激发他们不断地去追求。其次,情感对信仰的形成起到了一种推动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发展具有种种可能性,而人的信仰正是在这些种种可能中选择的与人的目的性相联系的可能性。选择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的标准正是主体的需要与利益。大学生在这两者进行割舍时,则体现了大学生对选择对象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等。列宁认为,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是以它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信仰也无从产生。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到追求,因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队形的本质力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是信仰的推动器。再次,意志是信仰形成的必要条件。信仰是主体自觉的建立起来的,大学生根据现实的认识从而确定某种明确、稳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确立的过程中,不仅有情感的因素,而且还要有一直的贯彻。大学生出于内在所需的信仰,一旦成为他们所追求的对象,便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意志力量。这种意志质量会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对象,进而产生不同的信仰。此外由于大学生的气质、性格、态度的不同,也会导致其信仰不同。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存在多元化现象的外部原因

1、复杂的国际环境

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巨变和苏联的解体,使他们走上了非社会主义的道路,国际社会的巨变给中国人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共产主义信仰危机得以证实。大学生作为时代前沿的群体,信仰受到最严重的冲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有史以来的最低谷时期。“一球两制”的格局虽然存在,但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社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反动舆论宣传,使得一些大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感到迷茫和疑惑,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发生动摇。

2、社会转型时期的国内环境

在国内,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产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在不同领域内产生不同的价值评价标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3、高校校园环境

在学校中,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大学生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极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这种教育体制和大学生现实的选择相脱离。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是一种受世界文化影响的现象,有很大程度的社会根源。当代在校的大学生之所以信仰出现多元化,是因为对现实价值选择的困惑,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批判社会现象。

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4、家庭环境的影响

从家庭或家族影响的视角进行分析,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的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启蒙,首先溢于家庭,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和确立,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宋海燕在考察了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亲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其信仰该宗教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重视家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有信仰多元化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因素,因此高校必须制定相应对策,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微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常态化机制构建探索
微信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构建研究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措施研究
论辅导员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