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训练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018-10-20周倩杨春潇左健

知识文库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验式心理健康大学生

周倩 杨春潇 左健

自2009年开始我国高校女大学生一直超过了男生,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李睿恒等人2010年的研究发现,女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4个维度上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2009年,雒力静等人以海南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也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而言,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上男生显著好于女生。也有研究者将女大学生的SCL-90自评结果与成人常模做比对研究,发现她们的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性、恐怖和偏执五项因子上高于正常成人常模。大量研究均已表明,我国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低于男生,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对已表现出心理问题等问题学生进行归门别类,系统持续性关注与干预。这种问题矫治、“有病治病”的应对处理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被动困境,思政工作者疲于应对处理,缩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群体。在教育方式上偏重灌输说教式,这种生硬灌输地单向沟通方式,学生成为被动的接收者,反映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不平等,将受教育者完全客体化,教育者通过简单粗暴地灌输、传授,以期达到受教育者能主动、自觉践行的效果。这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感受的他律教育方式,往往事倍功半,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和效果。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决定,全国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三走”的主题户外体育锻炼活动,这种群众性、自主性、创新性体育锻炼活动,如若拓展实践载体,完善配套保障,不仅发挥 “三走”活动改善青年大学生体质的现状,更能促进其意志磨练、健康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而顺应时代要求的拓展训练活动逐渐进入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中,它能很好地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和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教育,将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是实现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1 拓展训练概述

1.1 拓展训练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利用自然或非自然的条件,专门精细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式活动,使团队或个人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应对各种挑战,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或个体潜能,从而在活动体验中达到促使参与者学会某种技能、增强某种品质,并在回到现实生活中,能触类旁通,迁移应用的教学目的。

它是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做中学,即个体通过操作或体验来积累经验、学习知识。该理论认为,知识是需要学习者主动建构和认知的,而非简单被动地接收和输入,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进行主动选择、加工、结合自身经验处理,构建自己理解的有意义过程,并不是信息的输入、存储、提取这一简单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认知结构的构建,个体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最早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军事训练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军人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能力而设计的一种训练模式。由于拓展训练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训练方式而得以迅速推广应用。如今这一训练模式已扩大到对军人、学校教师和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等众多群体的多领域培训教育中。训练目标也由最初单纯的体能和生存训练丰富到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管理训练等功能。

1.2 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开展

1.2.1 开展情况

拓展训练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香港,后在国内迅速兴起。它的训练方式、活动性质以及蕴涵的价值理念等都体现了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以身体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地体验活动,触发个体的原始情感体验,培养个体的心理素质,锻炼其意志品质,激活其认知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个体的社会化程度,实现全新育人的教学过程。由于拓展训练的最显著特点是活动体验中的自我教育性,被认为是现有体育教育的一种很好补充方式,因此,拓展训练的开展多与体育课程教学相结合,纳入到体育课程研究与实践教学中。

目前,拓展训练主要以拓展训练课程纳入体育课程中的形式开展。2002年,北京大学创设 “拓展训练”课程,并修建了专门的场地,将其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制定了相关的教学大纲,标志着“拓展训练”课程正式进入我国高校校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校中开课率约在83.5%左右,分布在北京、吉林、安徽、河南、福建、广东、宁夏等全国各个省份的各大高校之中。据调查研究,95%的大学生表示了对拓展训练课程的喜欢,带着好奇和感兴趣的心态参与到课程之中,并且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之中,对拓展训练课程较满意,对课程的整体评价普遍偏高。也有研究者,分别从课程实施实证效果分析、与传统体育教学课程比对等分析视角,强调了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然而,由于受课程场地、配套教材紧缺、器材设施等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学校对课程的重视度、对校外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原因,仍有16.5% 的高校未开设此课程。

1.2.2 教學形式

拓展训练的形式多样,根据要达到怎样的训练效果,可选择不同的体验式训练形式,常见的形式有:体验式学习、户外培训、野外生存、管理培训游戏、EL外展训练等。体验式学习强调在做中学,通过参与、体验、反思、感悟,总结,将在活动中习得的经验运用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实现逐步提升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户外培训和野外生存,强调在非人工环境下开展的培训项目或生存挑战活动。管理培训游戏一般在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为主,将本单位的管理理念蕴含在游戏活动当中,主要以提升员工的团队意识、协助能力为目的,在团队中实现个人潜能开发,使个人效益发挥最大化,也可应用于高校班团学生干部培训及班级凝聚力的培养中。EL外展训练(Expeditional Learning Outward Bound),是外展训练的一种衍生,在活动中通过鼓励、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赋予自我和集体不同以往角度的新的定义,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并学会分享。

一般将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步骤分为五个阶段:项目创设、挑战体验、反思并分享交流、引导总结、升华与应用。有研究从流程视角分析了影响拓展训练课程有效性的因素,发现“教学目标设定”、“模拟情景创设”、“体验过程”、“未来应用”这4 个流程因素是拓展训练课程效果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和抓住这四个关键步骤。

2 拓展训练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化的体验式学习,它基于体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多种学科为理论基础,设计出符合参与者特点和需求的具有针对性、拓展性以及挑战性的项目。有研究发现拓展训练不仅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而且对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也有潜在的长期效应。通过在拓展活动中的体验,激发参与者的潜能、完善其人格品质、提升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参与者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为探究拓展训练对女大学生群体而言,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哪些显著地影响,因此,我们以天津外国语大学135名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结合参加拓展训练后反馈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了拓展训练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分析。

2.1 提升心理素质

根据课程结束反馈调查结果可知,在经过拓展训练活动后,92.1%的女大学生自评其心理素质有提升和改善。张伟和耿聪(2012)的对比实证研究,也发现实验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偏执性、敌对性、恐惧感、精神病性等心理指标上与实验前有着很大地差异,他们的心理素质有较明显的提升。拓展训练为95后女大学生们提供了同质群体氛围,在共同活动中,她们会发现自己曾经遭遇过或现在正被困扰的问题并非只有自己,这种去中心化,有利于个体的自我接纳,同时,因为相近或相似的心境,增强了彼此的情感联系,成为互相支持的资源,增加了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能量。另一方面,运动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体验,改善心境状态。

2.2 锻炼认知思维能力

在参与拓展训练的女生中,90%的参与者反馈经过系列拓展训练,改变了自己的思维认知。在活动中,不同的任务,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她们体验到设身处地、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对自身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做出如何决策的参考价值。在面对团队困难项目的挑战中,如:数字传递、穿越电网活动,队员们头脑风暴式展开思维,跳出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多方面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些对她们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都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2.3 改善不良人际交往行为,提高人际和谐

当今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父母的生活中心,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使她们产生事事“以我为中心”的错误想法,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造成的处理人际关系不当,很难融入集体中,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宿舍人际关系。拓展训练活动期间的随机访谈调查显示,45%的被访谈女生表示,宿舍生活存在人际困扰,有着强烈的孤独感。拓展活动中,将知识融入活动,设计多个不同类型的团队项目,通过身体体验,以及分享交流环节,加强思维活动,帮助她们认识人际中的自我、团队中的他人、团队的力量,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对关系的深刻思考及反思,推进同龄人相互支持的集体精神,如何通过改善自我行为改进人际关系。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号召力。教育部于2017年12月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心理、管理、服务、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展训练不仅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更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相比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拓展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自主体验探索中健全意志、完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因此,高校应积极将拓展训练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程;其次,高校应主动作为,通过开拓资源、与校外专业机构合作等方式,解决课程场地、配套教材、器材设施等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对本校开设这一课程的客观因素的限制,引进和共享校外社会资源,为拓展训练积极营造校园氛围;此外,可将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理念结合到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团支部、党支部、学生社团等组织作用,实现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锻炼自我、提升能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7年度科研规划一般项目《拓展训练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學)

猜你喜欢

体验式心理健康大学生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