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的社区特色教育课程构建研究

2018-10-20孙鹏程

知识文库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居民特色

孙鹏程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地域文化上,而社区特色教育可以基于地域文化开展。本文通过介绍地域文化和社区特色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简述了两者的内涵,并指出可以从规范课程开发主体、确定课程目标、培养教师队伍和建立评价体制四方面构建社区特色教育课程。

课程是社区教育的核心内容,社区特色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近几年,国内注重对社区教育内涵的发展,不断丰富社区特色教育内容,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发展。但由于地域文化的社区特色教育课程是一块新领域,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对社区特色教育的认知不足,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特色教育课程,这对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1 地域文化和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的关系

1.1 地域文化具有“特色”的内涵

特色指事物体现出来的不同于其它事物的风格、色彩等。特色受所在环境的影响,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指在某一区域内环境和地域环境融合产生的一种具有区域色彩的文化,如饮食文化、方言文化、民间建筑、民间风俗以及民间信仰等等。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存在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性。

1.2 社区教育课程“特色”的内涵

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居民需求并满足居民需求,这就要求课程不仅要通俗易懂,还要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例如,成都市武侯区开设的《川剧》、《话三国说蜀将》等课程,可以突出鲜明的蜀地文化。从地域文化的视角认识社区特色教育课程,若把地域文化内容定义为社区教育的特色课程,无法体现“特色”二字。所以,应把具有地域文化元素或内容的课程定义为“社区特色教育课程”。

1.3 地域文化的社区特色教育课程构建

具有地域文化的社区特色教育课程在构建方面受地域限制,不易被重复使用。大部分社区教育课程选择学科知识或常识,文学课、法律课等等,不具备地域特色,此类课程易被模仿复制。当地居民最了解自己的地域文化,可以让社区居民把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课程,构成社区特色教育课程。各地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激发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热情,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社区教育普通课程一般不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在较大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因此,此类课程可以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下相互借鉴和引用。当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独立开发构建。

2 基于地域文化的社区特色教育课程构建策略

地域文化对社区特色教育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社区特色课程不同于其它普通社区教育课程,因此,有必要围绕如何构建社区特色文化课程展开研究。怎样做到利用地域文化突出社区教育特色是研究的重点。下文从课程开发主体、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教师队伍以及建立评价体制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2.1 课程开发主体

在整个社区特色教育课程流程中,课程开发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开发人员涉及到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因此,课程开发主体的选择必须谨慎,不仅要确保开发主体的专业性,还要体现出人员构成的多样性,使社区特色教育课程发展动力十足。

首先,需要确保开发主体的专业性,而开发主体的一部分是负责实施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的教师。教师在社区教育重视课程的组织者与执行者,对教学情境、授课对象等有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但应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社区特色教育的教师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普通社区居民来说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而社区特色教育的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力,只有聘请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使整个课程开发流程更科学合理。其次,为增强社区特色教育的活力,需保证课程开发主体人员的多样性。民间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也可以作为课程开发者,因为他们来自民间,对地域文化有深入了解,可以更准确地把地域文化传递给学习者。总而言之,只有确定课程开发主体,才能让整个社区特色教育课程更具特色化和专业化。

2.2 设置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是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课程目标对整个社区特色教育课程起引导作用,处于关键地位。

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是有科学依据的,而非空想的。下面分析课程目标设立的过程和依据。首先,课程目标设立的依据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考虑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地域文化需要凭借广大居民的力量传承地域文化,因此,广大居民是确定课程目标的首要影响因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社会公众认同社区特色教育课程,传承地域文化。其次,应根据地域文化本身的特点从社区特色教育课程不同层次的目标表现出来,但某些地域文化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居民的,无法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且这种方式具有周期长的特点,无法做到立竿见影。因此,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特征,保证其可操作性。最后,课程目标的确立还需要专家的参与。专家可以科学合理的把课程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外在逻辑更系统。总之,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的确立需要考虑以人为本、地域文化特点和专家三个因素,使其可以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导向作用。

2.3 培养教师队伍

在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是衔接课程和广大居民的主体。社区特色课程教育的传授者是教师,而接受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居民。教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教师的质量是建设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的根本,有必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首先,参与社区特色教育课程的教师大都是专职教师,兼顾志愿者队伍。专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是专用于学校的,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还应挖掘民间艺人,让他们把民间技艺传授给社区居民,弘扬地域文化。普通人对地域文化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只有热衷于地域文化的人才能更深一层地挖掘文化的精髓,因此,可以聘请这类人作为社区特色课程教育的兼职教师。此外,还可以召集一批具有热心同时具备一定创造力的志愿者队伍,利用社会资源。但应注意,志愿者和兼职教师的征集并非代表降低教学要求,加入后也会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其次,需要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培训对象是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使其了解地域文化,传授特色教育课程。总之,想要构建高质量的社区特色教育课程,需注重对社区教师的培养。

2.4 建立评价体制

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当然,也是下一个课程开发流程开始的依据。因此,课程评价是衔接两个课程开发流程的中间环节。课程评价的结果会对课程的改进与完善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

首先,关于评价内容,需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地域文化非常丰富,这就需要从中筛选出优秀文化,然后对其进行创新。此外,特色教育课程还应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其次,关于评价方式,还应选择问卷调查以外的多种方式,如,知识竞赛评价手段、深度访谈法等等,因为少部分的问卷调查难以反映出真实的情况。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尽最大努力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最后,关于实施评价的主体,为确保其客观真实性,应让课程开发人员对其进行评价。因为他们参与过目标制定等环节,可以准确判断社区特色课程教育的实施情况是否与设定的目标相一致。总之,课程评价可以进一步提高社区特色教育的针对性,突出地域文化的特点。

3 结语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同时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环境下的人们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构建起具有本地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强化传统地域文化传承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社区特色教育课程构建过程中,要积极渗透地域文化。不断提升本地居民的地域文化素养,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势力,在未来的全球文化竞争与融合中占据优势地位。

课题:吉林省高教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项目吉林省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研究,编号:JGJX2017C81。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居民特色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