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讯 NEWS IN BRIEF

2018-10-18

建筑遗产 2018年3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文化遗产

国际报道

1.ICOMOS推出新书《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现代建筑》

ICOMOS于2018年4月发布了新书——《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现代建筑》(The Modern Movement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该书以英法双语出版,收录了各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现代建筑,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建筑的突出普遍价值及其入选符合的标准,此外还附录了ICOMOS文献中心里与这些建筑相关的文献资料目录。现代建筑,也被称为现代运动或现代主义运动,是一战后涉及建筑概念体系的一场运动,其主要方法基于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2016年列入的柯布西耶建筑作品、2017年列入的非洲现代主义城市阿斯马拉和2018年列入的意大利20世纪工业城市伊夫雷亚。(来源:ICOMOS网站)

2.2018年度“日本遗产”公布

2018年5月4日,日本文化厅在东京站酒店举行了2018年度“日本遗产”证书颁发仪式,日本文化厅长官宫田亮平向获得“日本遗产”称号的遗产地管理人员颁发了证书。此次共有13处遗产被选定为“日本遗产”,例如“桃太郎”传说诞生地冈山县的相关文化遗产就于此次入选。“日本遗产”项目由日本文化厅推动,旨在推广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鼓励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并以此振兴区域经济。“日本遗产”通过承认遗产地独特故事的方式,将地区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连,促进各种遗产的共同保护。(来源:日本遗产网站)

3.盖蒂保护研究所和英格兰林肯市宣布启用创新遗产管理系统

盖蒂保护研究所(GCI)和英格兰林肯市议会于2018年5月17日宣布推出ARCADE系统(Access Resource for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in 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这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动态且功能强大的系统,可以对林肯市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地图标记以及描述。公众通过访问公开的数据库,可以全面了解林肯市从古罗马时期至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认识到那些影响林肯市发展的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而有助于指导林肯市保护其文化遗产。ARCADE系统基于开源数据管理平台Arches开发,该平台在业界用于文化遗产地目录的制作,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考古遗址和发现、历史景观。由盖蒂保护研究所与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合作开发的Arches平台,采用国际文化遗产信息标准,具有高度可定制性,可供政策制定者、业主、开发商、游客、学生、历史学家和公众广泛使用。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组织均可根据需要免费使用Arches平台。(来源:盖蒂保护研究所网站)

4.东南亚世界文化遗产地能力框架制定国际专家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

2018年6月4日至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举办了东南亚世界文化遗产地能力框架制定国际专家会议。本次会议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实施的针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为基础,所构建的框架需要明确遗产地管理机构不同级别人员(从管理者到技术人员)的专业领域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该能力框架将会成为世界遗产地管理机构强化自身人员能力的重要依据,从而确保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有效性和高质量。通过设计资格标准、培训项目和课程,地区内的大专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能力建设机构都将从中受益,最终满足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领域的实际需求。本次专家会议的主要目的分为四个方面:考察东南亚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机构当前的人员状况和能力建设的优先项,考察亚太地区现有的与文化遗产管理相关的大学项目课程,分享地区或国际层面针对文化遗产或世界遗产管理的其他能力框架模型,为世界遗产地管理人员、大学教授和受邀专家提供平台,以共同制定符合东南亚背景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能力框架的关键内容。(来源:WHITRAP网站)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与巴西政府续签世界遗产Lucio Costa二类中心合作协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与巴西政府于2018年6月13日续签了世界遗产Lucio Costa二类中心未来6年的合作协议。续签协议概述了该中心在地区性世界遗产管理与培训中的任务和责任,强调其重点是增强会员国保护和管理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能力,以及提升《世界遗产公约》在南美、非洲和亚洲的葡语及西语国家的实施能力。续签协议还提及Lucio Costa中心将利用国家、区域和国际性大学与研究中心的专业知识促进地区性遗产保护工作,并根据其年度工作计划举办各类会议、工作营和培训课程。Lucio Costa中心于2009年7月在巴黎第35届教科文组织大会上设立,其主要目标是促进世界遗产管理领域的能力建设,并为参与国开展国际合作提供经验交流和传播最佳遗产实践的平台。该中心位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以巴西著名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塔的名字命名。目前,全球已有8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与世界遗产相关的二类中心,位于中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之一,由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和苏州市政府联合承办。(来源:UNESCO网站)

6.欧洲文化遗产峰会在德国柏林召开

欧洲文化遗产峰会于2018年6月18日至24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为遗产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反思欧洲文化遗产现状和未来的平台。在为期一周的峰会期间,各行各业的文化行动者与公民进行了广泛交流,人员范围涵盖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年轻人、新近成立的专业协会和基层组织以及高层决策者。举办峰会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公众参与,并在整个欧洲层面更好地将遗产保护纳入到政策制定和相关规划之中。该峰会在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由欧罗巴诺斯特拉(Europa Nostra)、德国文化遗产委员会(German Cultural Heritage Committee)和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Prussian Cultural Heritage Foundation)联合举办。欧洲文化遗产峰会是2018欧洲文化遗产年的高规格活动之一。自文化年启动以来,迄今为止已经举行了超过2500场文化活动,惠及所有欧洲国家的100多万人。作为峰会的一部分,6月22日举行了以“共享遗产 共享价值”为主题的欧洲政策辩论会,重点讨论了如何更好地将文化遗产作为战略资源加以利用,进而为欧洲的未来发展带来新契机。本次峰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有意识地对欧洲最近的文化遗产发展趋势进行跟进,此前欧洲委员会于5月22日通过的“欧洲文化遗产新议程”(New European Agenda for Cultural Heritage)即为佐证。(来源:ICCROM网站)

7.欧洲委员会科学与知识服务联合研究中心发布欧洲遗产故事地图

欧洲委员会科学与知识服务联合研究中心于2018年6月22日发布了最新制作的在线交互式欧洲遗产故事地图,现可通过2018欧洲文化遗产年的官方网站进行访问。该地图包含了与欧洲文化遗产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历届欧洲文化之都、欧洲文化遗产在线图书馆、欧洲文化路线等内容。欧洲委员会通过发布该地图,旨在为大众了解欧洲文化遗产提供一个窗口,并在普及遗产知识的同时,为人们制定文化遗产之旅提供有效信息。(来源:2018欧洲文化遗产年网站)

8.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24日至7月4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大会期间,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了19处新增世界遗产,包括13项文化遗产、3项自然遗产、3项自然与文化复合遗产。此外,大会还批准了俄罗斯一处自然遗产地范围的扩大。中国贵州梵净山成功入选自然遗产。截至本次大会,世界遗产名录共包含了涵盖全球167个国家的1092处遗产,其中意大利以54项世界遗产位居第一,中国以53项居于第二。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阿拉伯地区世界遗产中心(Arab Regional Centre for World Heritage)等机构于6月26日和29日举行了两场以水遗产为主题的研讨会,作为遗产大会的外场活动同时进行。此外,“恢复摩苏尔精神”的伊拉克重建与复兴倡议也在大会期间提出。(来源:UNESCO网站、阿拉伯地区世界遗产中心网站)

9.英国遗产组织发起“爱城堡”活动(Love Castles campaign),让儿童走近文化遗产

英国遗产组织(English Heritage)2018年7月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儿童关于城堡的最初记忆来自于幻想、电影和小说,而非现实生活中的参观。此外,尽管近2/3的儿童表示自己很喜欢参观城堡,其中却只有40%的儿童在过去一年内参观过,而12%的儿童从未参观过任何城堡。英国遗产组织发起此项活动旨在改变这一局面,让更多儿童有机会参观分布在全国各地的66座城堡。在“爱城堡”活动中,英国遗产组织在发起对城堡进行捐助的同时,也为有孩子的家庭制定了一系列城堡主题的亲子活动。寓教于乐的方式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与体验英国的文化遗产。(来源:英国遗产组织网站)

10.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发布《文化遗产促进包容性增长》研究报告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于2018年7月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文化遗产促进包容性增长》(Cultural Heritage for Inclusive Growth),分享其在相关咨询行业和国际合作研究中获得的有关文化遗产促进包容性增长的相关经验。该报告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其全球项目中,如何利用文化遗产给地方带来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为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提供了一种开创性的方法。文化遗产促进包容性增长是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一项倡议,旨在探索利用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发展。在此语境,文化遗产具有多重含义,涉及到建成环境以及包含语言和音乐在内的文化传统。而包容性增长则意味着社会各阶层通力合作跨越经济增长与贫困、社会不平等之间的鸿沟。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指出,参与、学习、重视并推广他们的文化遗产可以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在实践中采取包容性的方式,让社会各阶层都参与进来,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更好的社会福利。以这种方式利用文化遗产,可以使其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来源: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网站)

11.当代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越南举行

2018年7月9日至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越南文化体育和旅游部在下龙市召开了当代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包括国家决策者、遗产管理人员、学者和私营部门代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在内的100多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越南世界遗产未来的保护发展方向。自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越南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其旅游业随之大幅发展。30年间,越南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变为东亚最具活力的新兴中等收入国家之一。如今,私营部门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参与度正在快速增长。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遗产,下龙湾等一些遗产地已经改变了经济结构,关闭采矿活动,发展更加环保的旅游业,但大多没有产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效果。本次会议旨在审查良好或消极的实践,以便提出建议,加强世界遗产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保护和提升。(来源:WHITRAP网站)

12.国际文物修护学会2018都灵会议将于9月召开

国际文物修护学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Artistic Works,简称IIC)将于2018年9月10日至14日在都灵召开国际会议。本次会议将再次聚焦“预防性保护”,除了探讨预防性保护在科学理论与实践上的发展和变化,会议亦将讨论有关领域的当前问题和未来展望,并将参照2008伦敦会议“文物修护与开放”上的论述,以及在2014年香港会议上与ICOM-CC(国际博物馆协会-文物保存委员会)共同颁布的《IIC/ICOMCC环境指引》等。自1994年于渥太华国际会议上探讨过“预防性保护”的专题后,有关预防性保护的发展一日千里,预防性保护成为博物馆、遗址和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的前线工作,有助于完善它们的藏品保存工作和持续发展。(来源:IIC网站)

13.2018韩国遗产博览会将于9月在韩国庆州举行

由韩国国立文化遗产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华宝国际会议中心(Hwabaek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共 同举办的2018韩国遗产博览会(HERITAGE KOREA 2018)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韩国庆州举行。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遗产4.0: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商务新平台”(Heritage 4.0: New Business Platforms fo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博览会将包括以下几个大类: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防灾、文化遗产修复/恢复、数字遗产、博物馆及其他。博览会期间将举行各类活动,如文化遗产相关产业交易会、2019文化遗产政策研讨会,以及各领域专业学术研讨会和文化遗产招聘会等。(来源:2018韩国遗产博览会网站)

14.ICOMOS将于2018年10月举办会议探讨太平洋地区遗产保护相关议题

ICOMOS澳大利亚委员会和ICOMOS太平洋岛屿委员会(ICOMOS Pasifika)将于2018年10月1日至5日在斐济苏瓦共同举办主题为“共同保护文化(CULTURE: Conserving it Together)”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旨在为该地区提供一个分享知识的平台,相关专家学者将会共同讨论如何保护太平洋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会议由四个分议题组成:受威胁的遗产——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文化景观实践与管理,多元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支柱。此外,组织者还将于会议前夕在斐济的UNESCO世界遗产港口城市莱武卡(Levuka)举办为期2天的学术工作坊。在工作坊期间,来自太平洋岛屿地区的遗产专家将在国际遗产专家的协助下,积极探讨,努力为《太平洋岛屿宪章》的制定奠定基础,其结论将在会议期间的论坛讨论环节提出。在工作坊期间,莱武卡将作为研究案例,以测试参与者为《太平洋岛屿宪章》制定的原则与指导方针。(来源:2018ICOMOS太平洋地区国际会议网站)

中国动态

1.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梅县峰会召开

2018年4月16至19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绿十字、开始吧&借宿、寒舍(北京)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梅县峰会,在著名的“华侨之乡”梅县南口镇侨乡村和松口古镇举行。本次峰会围绕“乡村振兴,梅县先行”的主题,就“综合、民宿集群、文创、客侨”四大版块,邀请来自民宿实践、客侨乡贤、规划设计、项目运营等各领域嘉宾,结合自身专业背景、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对当前乡村复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交流,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全国17个省市近400人参加了本次峰会。(来源:新华网、传统村落公众号)

2.第二届杨鸿勋建筑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大学召开

2018年4月28日,第二届杨鸿勋建筑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大学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委会主办,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承办。会议得到了国内外高校建筑史教师的热烈响应,共有来自40余所高校的近百余名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本次研讨会共分三个单元,国内外13位专家学者在建筑文化遗产与保护、建筑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做了主旨报告,为推进建筑考古学、建筑遗产保护、园林艺术学等前沿学术的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来源: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网站)

3.亚太遗产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暨苏州世界遗产与古建筑保护研究会换届大会在苏州召开

2018年5月5日,亚太遗产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第二次代表会议暨苏州世界遗产与古建筑保护研究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在苏州召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主任杜越,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亚太遗产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首届主席晋宏逵,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昕,中共苏州市委有关领导出席了大会。联盟首届执行主席汪长根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大会透露,未来五年,联盟、研究会将逐步从单纯的遗产本体保护,提高到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等多种遗产并重;从古城保护的角度向城乡一体化遗产保护并重;从文化遗产的形象展示到挖掘文化内涵并重;从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术的总结到传承发展并重。并将聚焦“世界文化遗产+”,探索世界遗产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的深度融合之路,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提升服务水平。(来源:WHITRAP网站)

4.第一届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坊及建筑学术论坛在沈阳建筑大学成功举办

2018年5月11日至12 日,为了推动中国建筑口述史的研究与发展,由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建筑师分会、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坊”及“建筑学术论坛”在沈阳建筑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口述史活动主题为“口传华夏建筑历史,身承中国文化复兴”。本次活动分为三个议程:第一部分为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第二部分是建筑口述史工作坊,第三部分是建筑学术论坛。中国建筑口述史主要倡导人之一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的赖德霖教授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发行仪式。(来源: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网站)

5.中英文物保护与修复交流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由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与英国文物保护协会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的“中英文物保护与修复交流研讨会”于2018年5月13日在西安召开。中英双方共8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英国文物保护修复学会首席执行官艾莉森·里士满女士,英国斯金灵顿文物修复工作室创始人兼总裁大卫·卡林顿先生,以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四家单位的代表做主旨报告。此外,为推动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与英国国际文物修复学会在“丝博会”上签署的《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领域交流合作备忘录》的落地实施,5月13日上午,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与英国文物保护协会还共同举办了“中英文物保护与修复交流座谈会”。中英双方代表就各自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领域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合作的需求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就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带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化与科学化、学术互访和培训等方面合作项目达成了初步意向。(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

6.第二届上海·武汉近现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主题研讨会召开

2018年5月17日下午,由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上海 · 武汉近现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主题研讨会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研究会”在同济大学文远楼成功举行。会议由亚太遗产中心李昕副主任、上海建为历保总工程师蔡颖佶主持,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谈雅雅、武汉市房管局吴勃分别致辞。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丁援博士介绍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上海建桥学院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学生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并合影留念,会后专家们参观了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国家实验室。(来源:亚太遗产中心公众号)

7.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于泉州召开

5月19日上午,以“新时代本土建筑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为主题的2018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开幕。本届年会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泉州市住建局、城乡规划局、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承办,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协办。本届年会是中国建筑学会6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第17场。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1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参会,吸引了大量行业人士参与,共同就当下建筑及相关行业前沿学术思想、科技成果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引领建筑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新方向。主旨报告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加平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聂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主旨报告会后,还召开了七场专业分论坛,包括主动式建筑的本土化、BIM技术创新应用、建筑的地方性适宜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教学、新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人和事等内容。同期,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展将在泉州威远楼广场展出至月底。(来源:中国建筑学会网站)

8.“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三十年图片展”5月29日在香港开幕

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与指导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联合主办,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筹划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三十年图片展”于2018年5月29日下午3时在香港尖沙咀九龙公园香港文物探知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李美嫦、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任浩晨、古物古迹办事处执行秘书萧丽娟等出席了开幕典礼。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于1987年将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泰山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6个遗产专案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多年来,中国共成功申报了52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6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项。本次展览除了展出既有的36项文化遗产和4项混合遗产外,还特别增加了8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项目进行推介。展览通过百余幅珍贵图片,展示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中取得的瞩目成就。展览分为缘起、成长、成熟及繁荣四大板块,介绍了这些从历史中累积而来的纪念物、遗址、建筑群、历史城镇和文化景观。(来源:ICOMOS中国网站)

9.《古早中国》风土建筑摄影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

2018年6月6日至14日,以“古早中国”命名,以“当代摄影,历史档案”为主题的风土建筑摄影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自1997年开始,余平教授坚持20年的田野调查与实地拍摄,不断地丰富着中国风土建筑专题摄影之“大数据”,其中许多原生性实物现已不存。展览展出了余平从数万张底片中挑选出的100幅代表作品,拍摄地域覆盖中国多省市,类型以传统乡村建筑为主,是其多年建筑艺术考察的回顾。在同期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中,多位摄影评论家、设计学教授、诗人、文学家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余平的创作进行了讨论,并一致认为这些珍贵的,具有文献性质的田野调查成果和有着质感和情感的乡愁记录,必将会在当今和未来显现出更大影响和作用。(来源:室内设计师公众号,搜狐网)

10.“面向空间再生的保护技术——2018建成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

2018年6月7日至8日,“面向空间再生的保护技术——2018建成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既有建筑维护与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科技联合会(WTA)、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建筑遗产》和Built Heritage(《建成遗产》英文)两刊编辑部、香港大学、湖州市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协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嘉宾围绕当代保护修复技术、建筑史与传统工艺、保护修复案例等议题参加了研讨,14位专家学者就建成遗产保护技术领域的核心、前沿问题做了主旨发言。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保护技术成果展,同济大学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贵州省文物保护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参加了展览。(来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站)

11.我国迎来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8年的6月9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开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和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出的《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通知》,都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享新时代美好生活这一目标出发,提出了进行非遗文化宣传,组织开展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活动的要求。遗产日文博活动的主场城市活动在广州市举办,国内外嘉宾走进了南海神庙,公众观摩了当地“波罗诞”千年庙会民俗表演以及遗产图片展览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故宫博物院也在东华门古建馆结合正在进行中的展览举办了多场公众参与活动,活动除面向普通观众外,还有来自北京城市学院城建系和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的师生深度参与。(来源:新华网、央广网、西宁市收藏家协会网站、营缮纪事公众号)

12.中国小型聚落的未来和《世界遗产公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018年6月14日至15日,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上海中心组织举办了“中国小型聚落的未来和《世界遗产公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展示了WHITRAP上海中心针对中国及亚洲地区的小型聚落研究,并在《世界遗产公约》和国家重点关注扶贫和城镇化议题的背景下探讨了村落管理的有关问题。来自不同专业研究领域(遗产研究、建筑、人类学、法律、城乡规划、生态旅游、农学、社会学等)的15位代表齐聚WHITRAP上海中心,共同讨论和分享与村落及小型聚落有关的议题及其所面临的威胁。(来源:WHITRAP网站)

13.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和马耳他东南地区就历史性城镇景观保护签署有关协议

2018年6月20日,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上海中心和马耳他东南地区签署了关于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性城镇景观(HUL)的建议书》协议。自此,马耳他东南地区成为了WHITRAP上海中心HUL试点项目的一个新案例。当下,根据联合国全球紧凑城市计划,马耳他东南地区正通过行动计划的编制来制定各类管理和治理机制,这也为HUL的实施做好了准备。马耳他东南地区还加入了历史城市联盟。在此刻实施HUL并启动马耳他东南地区试点案例,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在整体框架下运用诊断和可持续发展的工具,进一步推动HUL的应用,从而丰富HUL的应用经验,尤其是在马耳他东南地区这样的高密度且高度集中的世界遗产地。(来源:WHITRAP网站)

(简讯搜集:黄斐然、张羽;简讯整理:孙新飞)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遗产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千万遗产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