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校办分校帮扶有诀窍

2018-10-16徐正烈李翠萍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9期
关键词:帮扶软实力专业成长

徐正烈 李翠萍

[摘 要] 名校办分校的进程中,在避免功利化冒进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和分校的融合与畅通,以谋求分校最大化的发展。分校也要依托自身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落实好专业发展路径,通过智策智力的引进,提升分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软实力,进而转变分校整体的思想作风,这样,名校办分校才是真正地走向成功。

[关键词] 帮扶;专业成长;软实力;引智;去功利化

名校办分校,如何实现名校和分校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值得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名校,去创办自己的分校,在当前形势下无可厚非,但是,如何有为?除了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亮开趟子外,还必须帮扶分校提升办学软实力,使名校和分校齐头并进,而不是一前一后瘸腿式地前行。换句话说,帮扶分校提升的关键在哪呢?

我们依托徐正烈齐鲁名校长工作室,在内引外联上想点子,下功夫,把桲栏社区学校纳入了我们学校分校,当时学校一共还有学生9人,一年来,我们将这所学校起死回生,通过输送名师进分校、送教进分校等方式,去年招收了两个班60名学生,今年预计再招收3个班,将会达到150名学生左右的规模,相对于周边类似的学校来说,这就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了,总结我们办分校一年来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肯定:

第一,办分校,要在加大对分校的帮扶力度上想法子。这不外乎向分校输入本校的一部分名师或骨干教师,甚至形成名校和分校教师的定期流动机制,应该说,这不失为一种帮助分校提升的好办法。但是,名师或骨干教师到了分校后,必须跟分校教师打成一片,想方设法带动分校教师的发展。当然,名师一旦离开了本校去了分校,也可能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一点必须考虑到、应对好。当然,在分校教师中寻找典型、培养典型,以此带动分校的发展更是明智之举,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多年来,所谓的名校“分校”在尚未成为名校的分校之前,要么是处于“下游”档位的学校甚至是濒临倒闭的学校,学校多年来已经形成的懈怠之情、惰性之风早已深入骨髓,医治带动起来有难度;要么是在边远或者偏僻之地新建起来的小规模学校,其办学条件往往被人怀疑,家长不愿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当建校之初的试验品;再就是托管校、联盟校,它们打着“分校”的大旗进行的宣传、招生,通过简单的“挂牌”,摇身一变成为名校分校,这些学校,更多的是注重大张旗鼓地外在宣传或者挂上分校的牌子,仅仅只是在名字上与名校有着一定联系的一所“特殊”的学校而已,而办学实质却是出现了“只打雷不下雨”的现象,分校自身的软实力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变。

第二,想方设法加强分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毋庸置疑,教师是学校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必须為分校(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搭建起学习深造的平台,这也是提升分校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分校教师的发展也就成为关键。让分校的教师也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离不开分校领导想方设法调动分校教师的积极性。在桲栏学校跟开发区实验学校接轨的基础上,引导桲栏学校教师自己“分蘖”“盘根”以及“吸收养分”成为重中之重。桲栏学校通过借开发区实验学校之名起死回生成为“分校”后,分校领导带领教师凝神静思,在背靠开发区实验学校大树乘凉的同时,千方百计突破自身成长的限制,寻求现状改变的妙策,走出瓶颈的阴影,受到了开发区管委会的夸赞。当然,在所谓的“分校”教育教学中,分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在和本校同步过程中,势必跟“名校”产生一定的冲突,因此,协调好“名校”和“分校”,理顺甚至理清关系,使两者能够相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这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名校如果牵着甚至背着分校走,这种走法得不偿失。名校在发挥引领、帮扶作用的同时搞好自身的发展才是明智的抉择。分校不是名校基因的移植,而是跟名校共享资源的伙伴。找到名校文化主旨与分校文化灵魂的融合点,在两者的共生互补上做文章,达到两者结合的最佳状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荣辱与共。

第三,要避免功利化的冒进。名校兼并他校后,往往是打着办分校的由头,急功近利,追逐经济利益和升学率往往成为其重头戏,导致分校存在的真正的一丝教育品质被遗弃。这可能会使好事办坏,盲目把名校的理念搬进分校,往往会使分校的教师口服心不服。分校的“土壤”“气候”往往与名校相距甚远,没有循序渐进,就想急于展示,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名校在办分校的进程中,不能抱有试图想让分校教育教学成果立竿见影的念头,否则,会吃不消。我们都知道,名校也是积淀而成,日积月累,就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样,名校本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久的教育教学理念、价值等的正向积攒而成。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就缩短了名校成名的历程,试图拿彩票一夜的中奖覆盖分校像名校一样的成名,当然,我们也能从植物苗木嫁接中得到启示。名校办分校,就像嫁接一个样,在形成层对齐的基础上,必须通过生长期进行两者的缓慢愈合,通过彼此尝试输送养料在嫁接处汇聚,依托伤口愈合,达成打通两者接层后,完成根部输送养分到嫁接上部的畅通无阻,上部嫁接部分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后,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输送到根部。如果名校和分校之间对接不好,一旦形成两层或者夹层后,就像光合作用产生的叶绿素和来自根部的水分养料等往往会达不到各自需要去的地方一样,名校和分校各自为政,达不成共识,导致名校创办的分校可能流于形式甚至不得不流产夭折。

第四,不能招才,那就引智。分校在发展过程中更需求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满足其自身的成长需求。而智策、智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分校必须借力发展。顺势而为,顺风而行,就成为分校轻松愉快前进的最重要方式。我们也想多引进“名师”“骨干”之类的教师到桲栏分校来,但是,太艰难了,因为“凤凰”只落“梧桐枝”。因此,一方面,我们在开发区实验学校和桲栏分校之间进行小部分、小范围的师资流动;另一方面,我们不定期地请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和临沂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的学者教授到桲栏分校进行精准指导(我们沂南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教师也一并跟进),通过面对面沟通,他们的思想、理念、教学方式等智力、智策和智行给桲栏分校带来了提升的契机。思想的引进,大师“智慧”在桲栏分校的萌发,使得高端“智囊”给力学校发展。通过大师级的人物到分校进行培训,手把手地指导,分享教育资源,传经送宝,进校听课指导等手段方式,使桲栏分校共享大师之智,达成桲栏分校的蜕变。

(作者单位:山东沂南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帮扶软实力专业成长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探索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