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普通中小学融合教育环境调查研究

2018-10-16王红霞王秀琴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随班教室维度

王红霞 王秀琴

(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北京 100086)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萨拉曼卡市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明确了融合教育的方向。2017年国务院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提出:“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这标志着我国的融合教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北京市海淀区作为首都的教育大区,2004年首次提出“融合教育”的概念,要求学校为所有特殊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1]。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发展是与生态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学校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微观系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Booth也曾将学校的融合环境作为衡量融合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3]。因此,了解普通中小学融合教育环境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研究发现,特殊学生所在班级的氛围较好,但是学校总体融合氛围较差,因为大多数非随班就读教师并不能接纳特殊学生[4];其他研究结果则表明,学校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融合氛围,但部分教师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持消极态度[7]。鉴于以往关于普通学校融合环境的结论尚未达成一致,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了解普通中小学融合环境的基本状况,分析资源教室设置情况对学校融合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推动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对北京市海淀区普通中小学融合教育主管领导关于学校融合教育环境的认识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96份,有效回收90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普通中小学融合教育环境调查问卷》进行施测,该问卷改编自台湾林坤灿教授《融合教育实施现况调查表》。问卷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正式问卷,包括32个题项,由四个维度构成,即学校师生接纳与关怀、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学校资源与支持系统、无障碍环境与辅助科技,问卷采用里克特7点量表的形式,每个题项都对应从“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7个等级。

(三)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9.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统计分析。本研究首先对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各个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进行描述,并对各维度的平均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从而得出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在各方面的整体发展情况。其次,本研究对不同背景变量水平的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各维度及总体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而分析出影响学校融合教育环境的因素。

二、研究结果

(一)学校融合教育环境整体发展情况。对学校融合教育环境总体平均分及标准差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学校融合教育环境整体发展情况较好。对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各维度平均分与标准差进行描述,并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海淀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师生接纳与关怀(M=6.60,SD=0.50)、无障碍环境与辅助科技(M=5.91,SD=1.14)、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M=5.88,SD=0.97)、学校资源与支持系统(M=5.87,SD=1.02)。其中,师生接纳与关怀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维度,表明学校师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水平较高。学校资源与支持系统、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无障碍环境与辅助科技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不同资源教室设置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发展情况(见表3)。对不同资源教室设置学校的融合教育环境总体平均分与各维度平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有资源教室与无资源教室的学校在融合教育环境总体得分(t=1.40,p>0.05),师生接纳与关怀(t=-0.72,p>0.05)、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t=0.29,p>0.05)、学校资源与支持系统(t=1.51,p>0.05)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有资源教室的学校要略高于无资源教室的学校。但在无障碍环境与辅助科技(t=2.52,p<0.05)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有资源教室的学校得分要显著高于没有资源教室的学校。

表3 不同资源教室设置学校融合教育环境的差异比较(N=90)

三、讨论

(一)学校师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度较高。本研究发现,学校师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与关怀得分较高,且显著高于课程与教学调整、资源与支持系统以及无障碍环境与辅助科技其他三个维度的得分,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态度积极,并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及生活中关怀随班就读学生。陈光华在其研究中指出,普校教师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态度经历着从反对、赞同到谨慎支持的发展过程[8]。国内最初研究表明,教师赞同随班就读的比例较低[9];后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态度总体上是正向与积极的,但是这种积极的态度尚处于形成过程,同时还存在理性上赞同,但实际工作中犹疑的矛盾[10][7]。以往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接受专业培训的情况以及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会显著影响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态度[9][11],本研究发现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与关怀程度较好,这与海淀区举办的融合教育教师全员培训以及资源教师培训密切相关。本研究还发现,多数同学能够主动协助随班就读学生并与之进行互动,但接纳得分普遍低于教师。这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普通学生与教师相比,其对残疾本质的认识并不深刻,对残疾的了解会影响对残疾同伴的情感与接纳行为[12];二是家长对残疾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对残疾同伴的接纳态度[13]。有研究表明,普通学生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持拒绝、排斥和消极的态度倾向[14],进而影响到普通学生对随班就读同伴的接纳态度。

(二)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是融合教育环境建设的难点。课程与教学是融合教育环境的关键要素,并且残疾学生在普通教室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与教学的质量[6]。本研究中,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维度得分较低,表明在学校融合教育环境中,课程与教学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教师很难依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也很难使用符合随班就读学生特点的教学材料辅助其学习。这与邓猛、于素红等的调查结果一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教师教学调整策略总体而言并不尽如人意[15],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与调整课程[16]。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偏重于使简单方便的教学策略,但是对于需要专门技能的教学策略则较少使用[10]。这是由于自融合教育诞生以来,人们着重关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很少关注融合课程的研究,导致了普通学校融合环境的教学并未发生本质改变。再加上我国目前普通学校发展仍旧以升学考试、选拔培优为目的,现行的教育体制受精英教育模式影响仍旧很大[17]。此外,融合课程调整不佳的原因还包括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基础较差、特殊教育经历较少、在职培训效果不好、工作量过大、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了解较少等方面[18]。可见,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始终是融合教育环境建设的难点。

(三)资源教室在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建设中作用突出。资源教室在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建设中作用突出,并且已经成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关键的一环。本研究表明,资源教室的有无在学校的无障碍环境与辅助科技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即有资源教室的学校显著高于无资源教室的学校。以往研究者总结出,资源教室具备个案管理、鉴定评量、教学辅导、支援服务及合作咨询等多方面的功能[19]。因此,资源教室是学校融合教育技术资源的集中体现,对学校融合教育辅助科技有直接影响。2016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对资源教室的功能以及资源配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资源教室的基本配备应该包括基础办公及学习用具、图书音像、益智类教具学具、肢体运动辅助器具、听觉及沟通辅助器具以及视觉辅助器具等。该项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完善资源教室的辅具配置,从而进一步促进融合教育环境的建设。此外,资源教室还具备促进普校教师融合教育专业发展,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以及学校融合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功能[20]。由此可见,资源教室在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研究表明,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环境各维度中,师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水平较高;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是融合教育环境建设的难点;资源教室对于学校融合教育无障碍环境与辅助科技有显著影响。

(二)建议。首先,应逐步突破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的难点。课程与教学是营造学校完全融合环境的核心要素,尽管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且不多,但应结合实践的探索与理论的架构逐步推动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调整。在此过程中应秉持两条基本原则,即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体需要,并符合学生所处年级水平的期望[21]。在进行课程调整时,可借鉴融合教育领域内专家学者理清的理论框架,如融合课程分为相同的课程、多重课程、交叉课程以及替代课程等方面[22];在横向维度包括学业课程、社会发展课程与补充课程三大方面[23]。此外,差异教学是融合教学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融合教育的必然要求,因为差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别需要,从而促进每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24]。

其次,开发校内融合教育资源,加强与专业人员的合作。针对融合教育资源与支持系统不均衡的问题,应继续坚持良好的信息支持、培训支持与人际支持,同时弥补专业资源不足的困境。为此,学校应加强与区域内特殊教育中心的联系,并在联系中获得更加专业的支持。逐渐形成校内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组建由校长、融合教育主管领导、资源教师、班主任等在内的融合教育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融合教育研讨会,为随班就读学生召开IEP会议,并为随班就读学生的任课教师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再者,健全融合教育辅助技术服务体系。科技有利于帮助减少随班就读学生在融合教育中面临的障碍,并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提升学生在认知、语言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加适应学校的融合环境。为此,学校应制定系统的融合教育辅助技术服务方案,形成从学校层面到班级层面健全的服务体系。该体系包含具体实施的主体,如资源教师、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等;还包括具体的服务内容,例如,资源教室中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的注意力、思维、言语等方面训练器具,以及班级中任课教师使用的视觉提示系统或经改编的学习材料等方面的支持。

最后,完善资源教室的功能,充分发挥资源教室在融合教育环境创设中的作用。资源教室不仅对于学校物理环境与辅助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还具备个案管理、康复训练、教学辅导、教师专业发展、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功能。因此,资源教室应设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专门的资源教师负责具体活动。此外,资源教师应细化资源教室功能发挥的具体实施细则,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随班教室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313”教室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光的维度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