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美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10-16荣亚欣骆意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体教体操

□ 荣亚欣 骆意(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1、引言

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体操体制改革之后,其竞技水平稳步提升。如图1及图2所示,从历届奥运金牌及奖牌榜来看,美国体操队斩获奖牌数逐年提升。中国队虽然数度辉煌,但从第29届奥运会后战绩呈现负增长。

美国体操的进步不是偶然的,是他们长期对体操运动的重视和大力培养青少年选手的结果,据美国体操协会官网数据披露,目前美国体操协会注册人员174000人,其中在册运动员148000人,还有超过25000人是裁判、教练以及俱乐部成员,每年被批准的比赛和活动大约4000多次,全美有超过3000个体操训练。这仅仅是美国体操协会注册会员人数,加之未注册的运动员、以及私人教练等等,美国从事体操行业的人员远远超过这个数值,雄厚的人才基础,又通过频繁的赛事活动层层选拔,这正是美国体操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美国的优势却正是我国所缺乏的,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竞技体操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比赛体制以及管理体制,总结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为我国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图1 第27-31届奥运会中美金牌榜

图2 第27-31届奥运会中美奖牌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美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模式。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美国体操协会(htt p://www.usa-gymna sitics.or g/)查阅大量有关中国及美国竞技体操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2)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问体操方面的专家、教授,收集相关的信息。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 xcel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4)比较分析法。

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选拔体制

依据奥运会举办的周期,并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的生理心理特点,美国体操协会建立了完善合理的竞技体操运动员的选拔制度,经过金字塔式的层层选拔、筛选,不断的精英化,把国家一线优秀运动员集结,这种方式便于发现具备体操运动天赋的优秀运动员。

图3

3.2、训练体制

(1)美国竞技体操训练的四个计划。

美国政府领导、美国体操协会主导的体操管理机制属于社会管理型,没有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只以政府政策为间接导向,包括人才选拔与培养,市场化运作等。从初级青少年奥林匹克计划,到顶级精英运动员计划,全美体操协会有着一整套关于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与其选拔体制相适应的训练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美国竞技体操训练的四个计划

(2)学校体操教育的成功——体教结合。

美国体操取得的成绩,与其成功的学校体操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也是美国训练体制中的另一个特点—体教结合。美国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以学校为主阵地,在各级学校都有着非常健全的政策保障,并以法律的形式对他们的学习状况提出严格的要求,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其次才是体操训练,在接受训练的同时必须保证文化课的学习,违规的学生或者学校将遭到严厉的处罚。政府十分注重学校体育,初中以下年级不主张进行早期的专项化训练,采取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相结合的模式,既精简了人员,有保证了专业性,真正实现了全方位素质教育。

3.3、竞赛体制

(1)竞赛制度的特点。

美国特色的体操竞赛制度与其培养体制一脉相承。美国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培养主要是学校和俱乐部,有此基础其竞赛体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形式多样、次数较多、参赛人数多。

(2)比赛级别及参赛资格情况。

美国有不同级别比赛来满足不同性别、年龄的比赛需求。如表2所示:

表2 美国体操各级比赛内容以及参赛资格

(3)比赛次数。

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次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比赛,运动员囊括儿童、青少年、青年等各个级别和年龄段,久经比赛考验,帮助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比赛与训练相互促进,总结比赛经验与教训,在训练中及时调整战略。既培养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其形成稳定的比赛心理素质,在实战中选拔最优秀的运动员,所以美国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都表现得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4)比赛组织方式。

①学校:主要形式有校际邀请赛、学校联赛、洲际比赛等;

②俱乐部:主要是俱乐部联赛,以及国家锦标赛、国际邀请赛等。

3.4、管理体制

美国竞技体操是由美国体操协会(USA gymnastics)负责组织和管理,在管理体制方面是政府和社会结合管理型—民办官助式。其特点是:政府不直接干预竞技体操项目的管理及运行,由地方、社会或是协会、俱乐部自主管理,保证其运行的自由性;国家、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调控,并给予相应的资金资助。美国体操协会并不直接管理体操行业,只负责制定规则,负责奥运会和世锦赛代表队的选拔和集训。

3.5、我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体制采用“三级训练网”体系,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体制内由国家财政补贴,国家投资,政府管理,集中型在体育系统内的训练体制;政府对的唯一要求就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斩金得银,几乎忽略文化知识学习,体教分离。虽然这种管理模式短期内为我国的体操成绩贡献突出,但主管部门着眼于全运会或全国锦标赛上一时的成绩,但这种体制在新时期缺乏持续的生命力。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体育系统的封闭性导致群众基础薄弱,可供选拔的后备人才不足,不利于我国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

(2)训练选拔体制单一,不注重体教结合。长期单一的集训过程忽视了运动员专业技能理论和文化的学习,不仅不利于自身的提高,在退役后也难以为体操的推广事业进一步做贡献;

(3)竞赛组织形式单一,次数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运动成绩的提高。

4、结语

4.1、建立体操俱乐部,扩大群众基础

借新时期的全民运动风推广体操,鼓励体操市场化运营,建立体操俱乐部,扩大我国体操的群众基础。美国的体操体制最可取之处在于其市场化运营使得可供选择的体操人才多,这也得益于美国体操俱乐部的蓬勃发展。

因此,可以结合中国国情,借鉴美国市场化运营体操俱乐部的方式推广体操项目。体操项目要求训练身体协调性、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推广体操不仅有助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能借助中国庞大人口基数的优势发掘体操后备人才。目前体操事业的发展不管是政策还是经费上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4.2、改善运动员训练机制,体教结合

重视运动员的理论知识与实战技能的同步发展,真正落实体教双修。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突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对于有潜力的培养对象应当制定管理模式,有效保证运动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一般学生也要在学校中推广体操项目,落实体操训练,增强身体素质。

4.3、增加比赛次数,以赛代练

全面推进比赛机制的改革,大力鼓励和支持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比赛。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打破行政办赛的限制,在体操市场化运营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办赛,尤其是俱乐部与俱乐部、学校与学校之间,甚至是社区内的小规模友谊赛,增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先进经验。也可以放宽参赛条件,举办全民参加的娱乐赛、业余赛、半职业赛等等,鼓励全民参赛。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体教体操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体操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